分享

浙江宁波市咸祥镇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

 亭溪秋实 2020-10-2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月,沿海中线两侧的养殖塘,车辆往来不断,来自山东、江苏等省内外的客商聚集到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抢购着第一波的南美白对虾。40元一公斤、42元一公斤、44元一公斤……货车停留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型的交易市场,叫价、砍价、称重、上货、收钱,所有流程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完成。一筐筐活蹦乱跳的白对虾被搬上车,嘈杂的喧闹声中不时洋溢着养殖户们爽朗的笑声。

    据了解,咸祥的南美白对虾每年的产销季一般从10月上旬一直持续到11月底,由于今年广东、福建两省对虾产量减少,一些贩运大户赶到咸祥进行购销,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推升了收购价格。只要养得好,扣除成本,每亩5000元净收入是有的,20余亩南美白对虾相当于赚了一辆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小轿车。

    芦浦村现有养殖户超过百人,依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养殖技术,许多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盖起了新楼,住进了新房,“只要勤劳肯吃苦,养虾肯定能致富。”在当地村民中间,这句话人尽皆知。

    不仅仅是芦浦,里蔡、外蔡、横山等村的养殖户,每年的金秋10月,都能享受着南美白对虾带来的滚滚财富。早上天才蒙蒙亮,养殖户们就出门劳作,晚上灯火阑珊,养殖塘边依旧人声鼎沸,疲劳散尽时,却满是欢声笑语。截至目前,全镇超过半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塘已经完成了清塘销售,其余四成的养殖户也将在11月底前出手。

    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卖不是问题,能卖多少价格才是他们关注的话题。尽管每年的价格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趋于平衡,这也解了养殖户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防止病虫害,按时投放饲料,把虾养好。

    除了常规的活虾销售,一些养殖户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烘虾干包装,就是一种新的趋势。在横山村一处烘虾干的加工作坊,54岁的赵赛青和两个“姐妹”在烤房内走进走出,忙个不停。“业务多,有点忙不过来。”赵赛青说。6年前,刚刚退休的赵赛青找到同村的王静雅、王菲,商量着开一个烘虾干加工作坊。三个小姐妹一拍即合,几个月之后,加工作坊开了起来。

    每年8月份到11月份,是南美白对虾陆续上市的时节,如今,三姐妹的烘虾干作坊三个月的业务量在3.5万公斤上下,最忙的时间,从早上一直要忙到晚上10时,有时甚至通宵。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作坊里,摆满了烘虾架,烤虾的香气弥漫四周,引来不少路人驻足,时不时有客人进来买虾干或是要求烘虾,一些上海游客途经这里,都会专程买上几斤烤虾回去。时至今日,除了日常加工,赵赛青还把她的虾干生意推广到了网上,仅今年就已经达到了万元的销售额。

    市场在变化,经营思路也在变化。尽管4斤虾只能出一斤虾干,但卖价却能高出好几倍,比如个头小一点的虾干,每公斤能卖到200元,而个头大的虾干,卖价更是高达300元一公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有养殖户一次性甚至拉来500公斤虾直接进行烘干。“一些客户直接点名要求买虾干,我们就索性把卖虾干也作为一项业务。”横山村的一位养殖户说起烘虾干的初衷,颇有几分感慨。“都是被逼出来的,一味靠卖活虾,很难有话语权。”

    一年辛劳结束,来不及片刻的休息,养殖户们又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中,忙着对清空后的养殖塘清淤、消毒,早点行动,为的是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