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wenxuefeng360 2020-10-26

双11临近,最近就忙着给你们种草好书了

我仔细分析了下大家的留言,经常求童话、故事书,但忽略了一类非常重要的书——非虚构类作品。

其实,在国外非虚构类这个概念非常普及。我们通常提到的科普书、历史书、哲学艺术类等,都属于非虚构类。今天就和你们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非虚构类作品?

非虚构,英语Non-fiction翻译过来,和虚构fiction相对。它们构成阅读的两条主线。

非虚构是基于真实的信息或事件,而不是故事类作品。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非虚构类作品范围包括一些论文、新闻报道、回忆录、日记、科学研究报告、使用手册、图表等。

涵盖从自然科学、地理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社会观察研究、哲学、艺术等多个专门领域。

像我以前和大家分析过的一些书单,都可以划归为非虚构类作品: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为什么非虚构阅读,是必须呢?

虚构类作品,一般故事都比较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会很吸引孩子,读起来也相对轻松,可以跟随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放飞自己。

而非虚构类作品,则相对枯燥,但可让孩子建立自然、人文和社会领域的知识架构,对生活经验有限或接触外部世界不多的孩子,非虚构类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读得越多,对世界的了解就越深刻。

所以,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阅读,不是二选一,而是必须两者并进。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非虚构类阅读比重应该逐渐加大。

整理文章时,查国外孩子非虚构类阅读的情况,很多资料都提到了美国教育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对非虚构阅读的要求:

四年级结束时,孩子的阅读比例为:50%非虚构和50%虚构;

到了十二年级(高中毕业),阅读比例调整到:70%非虚构和30%虚构。

可见美国对非虚构类阅读的重视。

我问过身边一些家有小学生的妈妈,包括我自己家侄子们,寒暑假老师给的书单里面,大部分都是小说、故事等虚构类主题的,很少有非虚构类的书目推荐。

所以我想说,如果学校没有要求,那非虚构类作品阅读,就更需要家里给予启蒙和支持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非虚构类阅读的意义

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更好地认识世界

之前我在微博里面也分享过,叮当看了科学动画和科普书后的输出。

比如看完《奥趣多》,他跑来告诉我人为什么会出现梦境?为什么机器人没有触觉而我们人类有?我被他科普得一愣一愣的。

一直沉迷的《神奇校车》,让我一遍一遍地讲,很多知识点我都差不多忘了,他却听得饶有兴致。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我们去户外玩,他对动植物有很大的兴趣。遇到他熟悉的,会像小老师那样有模有样地给我们科普(真的,有很多我确实不知道)不熟悉的,则会很好奇地问我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我对路边的一棵树叫什么树,叶子形状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好像一点都不关心,但叮当就很感兴趣,还追着问我。(我当场语塞,只能默默查资料或者告诉他回家看看相关的书是怎么说的)。

非虚构类读物,可以向孩子解释不同事物或者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作为家长的可能比较难回答,借助阅读,就可以做到,帮助孩子从小以宏观视角看世界,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为未来学业做准备,为深层次阅读打基础

说的更现实一点吧,现在小学开始就有自然科学课,到了中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都会融入进来,一定程度上,也是考验孩子阅读非虚构类读物的能力。

读得懂,读得多,就能融会贯通,学得更好。

比如高考,最近几年的语文、英语试卷中,都有大量非虚构的内容出现:

2018年高考语文的材料作文,就是非虚构主题。如果平时非虚构类阅读量少的话,可能连材料理解都会有点困难。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而如果阅读量大,读过《少年时》杂志的话,在第36期《数学在西方》二战时期的统计学中就有透彻地分析。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又比如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英语,总分150分,其中40分是阅读理解,而阅读理解71%以上内容是非虚构文章,主题涉及竞走规则、植物纳米科技研究与成果等。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小时候如果培养阅读非虚构类作品的兴趣,慢慢习惯这类作品的写作逻辑等,对以后阅读难度更大的作品,是有帮助的。先混个脸熟再说!

3、完善孩子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非虚构类作品,有大量知识可让孩子学习,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奠定以后各学科学习的基础。

比如历史类书籍,帮助孩子了解到人类进化的历史,经历史前时期、古文明时代、中世纪、文艺复习时期......再到如今21世纪,这么漫长。

比如读和地理有关的书籍,可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有初步了解。

叮当这段时间读的小兔菲利克斯的绘本,让他对各个国家有哪些著名建筑、文化和历史等,有了不同程度的启蒙。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现在儿童书籍这么丰富,各类天文地理、人文艺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如果都能给孩子读起来,对完善孩子的知识体系真的很有帮助。

4、增强社交能力,让孩子更自信地交流

现在孩子的表达能力,真的不可同日而语,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读各种非虚构书籍。

有一次朋友聚餐,席间和一个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娃聊天,真的快把我给震惊了。他从沙皇讲到明治天皇,从英国讲到德国,从诸葛亮讲到钱学森,还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翻译官。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孩子的知识量特别丰富,而且交流时都很淡定,侃侃而谈,还来问我的看法是什么。

问了一下才知道,这娃平时酷爱阅读,历史、地理等,几乎来者不拒。

所以咱多给孩子读点非虚构类的,他就能参与更多话题的讨论,感觉可以少点尬聊了。

5、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非虚构类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作品,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日积月累,个人觉得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完善人格。

比如读人物传记,可以让孩子了解名人丰富的人生经历,最重要的是,被名人们身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信念、阔达的人生态度、对热爱的事孜孜不倦的追求所打动,由此受到鼓舞,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又比如读天文主题的,既学习了科学,也学习到关系着我们一生的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建立宏大的视野,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可贵。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还有读STEM类的书,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以前看一个科幻作者写童年的阅读经历,提到了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早早地就接触到中子、质子、原子等概念。

等学高中学物理时,对这些词汇有天生的好感度,学起来就倍轻松,大学专业选的也是物理,也影响了后来职业的选择。

并不是说,非虚构类的书籍阅读就比虚构类高尚,是想说,多阅读一些,两者平衡,让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我是怎么把非虚构融入叮当早期阅读的

再过3个月,叮当5周岁了。最近整理了下给他读过的书,科普居然占比60%以上,30%是故事类的,还有10%包括了历史、地理、哲学、艺术等。

非虚构类书籍,差不多占总阅读量的70%以上。

4岁后,我们平时亲子阅读,经常是这样的画风,很多都是科普书。

史蒂芬·詹金斯的作品

基本上把已出版的中文书都买回来读了

之前也专门写过这个作家的专栏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上下滑动查看)

上天入地,自带魔法的《神奇校车》

读到我口干舌燥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学乐的《如果动物有......》

画风奇特,脑洞很大

叮当把最新的几本都看完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纯科普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妙想科学》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还有人文地理启蒙的

《好想去这样那样的国家》

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万千世界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规划他的非虚构类和虚构类的阅读,平时给他读的多了,发现他越来越喜欢,对各种事物感到好奇,自然对他进行更多学科方面的输入。

庆幸的是,市面上的非虚构读物,还算比较可观,对低幼年龄段也比较友好。

现在,随着叮当年龄越大,理解力越强,我也会把之前测评过的书,陆续拿给他看。比如

历史类的6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哲学类

《读小库少儿哲学》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大师经典哲学绘本系列》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还有通史杂志,之前推荐过大家的《万物》,也会挑里面的一些主题,亲子共读。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除了刚才说的《少年时》,之前公号给大家种草过的《好奇号》,其实也是通识类杂志,但适合的年龄需要更大一些,几年后,我也一定会把它们加入叮当的阅读书单中。

孩子越大,这类书越要多读,可惜经常被忽视

阅读对孩子的意义,就像饮食一样,要做到营养均衡。不管是虚构类和非虚构类阅读,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孩子从小需要大量阅读。

如果虚构类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想象力,构建孩子心灵真善美。

那么非虚构类阅读,则让孩子习得基础且全面的认知常识,拓宽视野和格局,全方位地进行学科知识地融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更好地认知世界,了解自己。

参考资料:

1.郭豆反《虚实之间——如何区分虚构与非虚构(1)》

2.捡石头的村童 《向着非虚构类英文读物挺近》

3.宋宁世《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日本、欧美国家的读者的阅读习惯有何不同?》

4.程毅南《什么是通识教育?》

丹妈碎碎念

毕竟深入阅读才是自由思考的前提。

之后我也会尽量多丰富地分享各类学科的非虚构类好书,让孩子眼界开阔,才会有思考和想象的素材。

谢谢昨晚大家担心我的身体,确实,最近感觉越发臃肿,站着坐着怎么都不舒服,码字半个小时就得起来都得去躺下。晚上和编辑讨论书,经常是担心自己下半夜就要发动了。据说老二都不会那么准时,谁知道娃会不会随时出来呢,二宝妈已经做好准备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