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华侨中学诞生在云南

 哈哈狮的信箱 2020-10-26

中国最早的华侨中学、现海南重点中学“海南华侨中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诞生在云南,其前身曾先后名为昆明联办育侨中学、昆明私立育侨中学、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国立第二华侨中学、国立第一侨民中学。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香港和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1939年5月,泰国教育部即大量封闭华侨学校,其中包括曼谷中华中学、黄魂中学和新民中学。同年12月,被封闭的华侨学校多达285所,造成700多名高初中华侨学生失学,侨胞纷纷将辍学子女送回国内继续上学。南洋各国华侨,尤其是英、法殖民地的侨胞,也纷纷送子女回国求学。这些华侨子女大多数由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入境,汇集在昆明等地的就有近400人。

这时,泰国中华中学校长姚蔚生、黄魂中学校长张亦铮和新民中学校长纪宏良相继来到昆明。为安置失学华侨学生继续上学,三位校长决定联合筹办一所华侨中学,1939年9月20日成立办校筹委会。不久,国民政府教育部同意在昆明创办华侨学校,并拨给开办费及补助费国币数千元。同年12月5日,联办育侨中学在昆明兴隆街昆华小学正式成立。学校实行校委制,姚蔚生、张亦铮和纪宏良三人为校委。学校有教职员13人,有学生200多人,以泰国华侨学生为主。分设初、高中6个班授课。

1939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第440次会议,决定筹建国立华侨中学,拨给筹备费国币5万元,按开办20个班,经常费全年预算为24万元。经筹委会调查研究,认为保山县边远,较为安全,且地处滇缅公路要冲,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华侨子女回国就学,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

1940年5月24日,国立华侨中学在云南省保山县落成,校长由曾在法国里昂大学留学的刘石心先生担任。

1940年春,姚蔚生、张亦铮相继离校,纪宏良也因募捐回泰国。同年夏,新董事会成立,决定将联办育侨中学改组为私立育侨中学,校长杨少任,招收学生不限于泰国华侨学生。同年10月,为躲避日本鬼子飞机轰炸,学校迁往昆明呈贡县龙街石牌村。

1941年7月,卢蔚民接替杨少任为校长,设免费生和工读生。同年12月,日本鬼子入侵南洋各地,华侨学生因侨汇断绝衣食困难,经学校大力救济,学生才勉强继续学业。

1941年,按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将1938年创立的昆明育侨中学并入国立华侨中学。同年,国立华侨中学改称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

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急需翻译人员,育侨中学学生踊跃报名,共32名华侨学生随军战斗在缅印各地,有20多人为国捐躯。由于育侨中学办学成绩卓著,1942年2月,国民政府进一步电令该校改组为“国立华侨中学呈贡分校”,卢蔚民为分校校长。

1942年5月4日和5日,学校接连两天遭到日本飞机猛烈轰炸。5日当夜,校长刘石心率领师生员工300多人逃亡昆明,借住在黄土坡昆明中法中学内。后经国民政府教育部与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当局反复磋商,几经周折,直到同年8月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才电令学校迁往贵州省清镇县五里侨乡。

1944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与国立第二华侨中学合并,更名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再迁往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五福场。

抗战胜利后,为便利东南亚侨胞子弟回国就学,国立第一华侨中学于1946年最后搬迁到海南岛海口市现址,校长为卢宗敏先生。次年5月,改名为国立第一侨民中学。

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国立第一侨民中学更名为广东省海南华侨中学。“文革”期间,改称为海南人民中学,继又改为海口市第五中学。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恢复校名为广东省海南华侨中学。

1988年海南建省,校名定为海南华侨中学,现为海南省重点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