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强 | 抖音上两位扬剧“过客”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二姑娘打洋伞

当年那些学生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抖音上两位扬剧“过客”

张强

作者张强,江都人,80后,金融学硕士,2014年进入银行系统工作。


现任人民银行行长易刚被宣布当选的那天早上,朋友圈被一篇文章所攻占,文章是《易先生不容易》。

近期,在抖音上,一位扬剧界的曾经过客、一位也叫易先生的人出现了。这位易先生,对于我这样的戏迷而言,是一位活在传说中的人物,是一位得到业内外众多人士所公认的、几近于天才一样的人物。

这位易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得而知,但他的才华却是几乎被神话一样地在描述。有多神话呢?这样举一个例子吧:在我读初中那会儿,学校的老师依然会向我们提及几位已经从这所乡镇初中里毕业多年的学长,因为他们的智力、因为他们的成绩。若不是那么那么的认可,都毕业了这些年,又怎么会这么难忘?大概,之于扬剧,这位易先生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那种永远不知道上限在哪儿的存在。

在抖音上,已贵为全国公安系统颇具名望的歌手、导演,也取得不俗的官衔的易先生还是开唱了,而且是唱了扬剧。听完以后,确确实实惊为天人,确确实实不同凡响,确确实实盖世无双。这样的前提还是,已经离开了这个圈子几十年。怎么形容这种近于“不可思议”的唱腔呢?用行内的话说,就所唱的那段“数板”,是一个省扬的人不会觉得土俗、扬州这边的人不会觉得缺乏扬剧的本味,是一个集高亢明亮与情感表达于一体的展现。用时下的网络用语讲,是一个值得单曲循环的唱段。再用相对而言通俗的表达就是,这是一段不疾不徐、字字颂听的唱段。总之,在扬剧很长时间没有带给激情的时候,易先生的这段“瞎玩”、这段“瞎唱”,的确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用一句老话说,得不到的东西就觉得好,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听觉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总之,易先生的扬剧确确实实是一个不知道上限在什么地方的存在。当然了,现在还在舞台上的那些扬剧从业者们,也很努力,也很舍得付出,也取得了在全国、全省都叫得上的成绩。易先生的此番出现,姑且当做是带给扬剧业内外各界人士的一点惊喜和辅料吧。

在抖音上,也遇见了另一位曾经烜赫一时的人物。因为她还生活在扬州,暂且就不提她名字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得到宗师级大师的高度认可。在即将到达巅峰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经过这些年的打拼,现在人到中年以后,也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只是,相对于她的年龄,长相确实有些苍老。

人与人相处不免如此:有些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而有些则是一见如故。我跟这位不论是叫姐姐也好还是叫阿姨也罢还真的挺投缘。说话时,没有什么藏着掖着,把一些当年的风言风语都说了。她倒也没有什么避讳,更没有责怪或者回击,总之,聊得还不错,甚至她还主动让我加了微信,发了一些为当地政府的一些活动而录的唱段。

具体聊了什么就不铺陈了,但认识了她以后,我觉得从人情世故上说,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也值得分享。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嘴长在别人身上,想说什么是人家的自由。

2、同学、同事、同辈人之间的较量,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是竞争,或许会相互议论甚至是不服,但当一方有巨大优势了以后,那些所谓的闲言碎语就没有意义了。至少,说的人说了也没有意思,而被说的那一方,根本就不会在意。

3、做人还是应该要有视野、有担当。不论是什么行当和工作,比拼到最后的还是一个人的文化。

4、不忘初心,才会有始有终。

5、最喜欢的事情,不能作为一生的工作也无妨,当做业余爱好,其实真是不错的。

仅以这篇短文,纪念抖音上遇见的这两位扬剧“过客”的出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虽已不再演绎着生旦的悲欢离合,但他们同样都活出了精彩。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