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可能被木桶理论误导了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27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你就不能争口气?”

这是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激励”的经典话语,或者叫激将也行。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激励一般没什么好的效果。

有人说,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就值得自豪。

我不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有时候,和他人的对比不可避免,只是如何去比,这里面大有学问。

老百姓的俗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古人早就明白,不恰当的简单对比,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那么,到底要怎么和他人比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正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才能让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就像生物有了多样性,才能是健康的生态系统一样。

我们需要科学家、艺术家和富于创造力的人才,我们也需要企业家和开拓者,我们还需要身强力壮的人,以及各类能工巧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你拿爬树的能力去评价一条鱼,那么它这一生都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都承认,将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的是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是最成功的人士,他有自己的短板,如果一个人将精力过多地用在提升自己的短板上,那么,他就很难将自己擅长的做到更好。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少年时代的任务不仅要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探索自己在哪些方面比其他大多数人更擅长,还要在这些方面多加投入。

当然,我们不是要孩子放弃他生来不擅长的所有事物,在学校和生活中,毕竟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是必须掌握的,即使在他不愿意学的科目中,也有着必须学会的知识,考大学一般来说还要看总分。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早一点识别和培养孩子的天赋,是很有价值的。

一旦孩子和你讲:“我没有张三那么聪明”,或者“化学课上别人学的都比我好”。家长不要简单安慰孩子说:你和他们一样聪明”,这样似乎并不能让孩子树立信心。你需要郑重地告诉孩子——你只要在你感兴趣的领域足够聪明就可以了。

盲目地拿自己的弱项去和他人进行对比,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让自己“知耻而后勇”,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在这种对比中感到沮丧,进而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所以,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我并非要孩子们只学习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科,我的意思是,我们要让孩子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不要被这种错误的对比扰乱了自己的心神。同时,也需要用足够的精力来突出自己擅长的领域。

家长们都知道木桶理论,决定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的,不是长板,而是那块短板。但是,木桶理论可能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我们。

补齐短板,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恪守长板”。我们可以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多少水,决定于你的长板;当你有了一块长板,你可以用这块长板做许多更有价值的事情;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你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你的短板,而不是仅仅靠自己低效率地去弥补。


一个企业,不可能擅长所有的产品,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事事都能争先。现代教育正在抹杀个性差异,这是很令人无奈而又痛心的事情。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如果能够发现孩子有着比大多数人更擅长的爱好特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放弃。

作为家长,需要有让孩子“恪守长板”的意识。

我认识一个家长,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他并没有逼迫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而是努力去发现孩子的特长。最终,他发现女儿在弹钢琴上有一定天赋,尽管也不是太突出。于是,他倾注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帮助孩子学钢琴。

后来,这个女孩并没有成为钢琴大师,也没有靠钢琴升入大学深造。但是,家长一直鼓励孩子坚持着弹钢琴的爱好。后来,这个孩子从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毕业后,自己开了一个钢琴辅导班,收入不菲,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女儿,数学一直不开窍,高中时,有一次数学只考了15分(满分150分)。李教授没有千方百计给孩子补数学,而是琢磨什么样的大学对数学要求低。最终,女儿通过音乐优势上了一所不错的艺术类院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快乐的音乐教师。

不要觉得普通孩子没有天赋,当然,像上面两个孩子一样有音乐天赋的可能不是太多,但是,人的天赋有很多种,上帝在这一点上似乎很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即使是那些脑瘫儿也不例外。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利用好上帝这一公平的安排,有些人的天赋一直到老也没被挖掘出来,还在感叹命运不公呢。

所以,家长思路的转变,对那些看起来智力水平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影响更大,如果能够努力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他们一样可以有精彩的人生,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