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犍陀罗艺术 ▎希腊人将佛陀雕刻成阿波罗的样子。

 悲愤的公牛 2020-10-27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Gandhara)是巴基斯坦西北部一个地区的古老名称,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东的塔克西拉曾作为犍陀罗的首府,可以说是犍陀罗艺术的摇篮。

犍陀罗王国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繁荣的枢纽,位于希腊、波斯、印度和中亚等多个文化的十字路口。在它的鼎盛时期,犍陀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学习中心之一,也是佛教传播到东亚各国的门户。

“犍陀罗”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梵语单词“犍陀罗”,意思是“香水”,因为这个地区在香料和草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王国的最北端环绕着斯瓦特山谷,一些权威人士指出这里是金刚乘佛教的诞生地(Oddiyana的神话之地)。

p.s.白沙瓦谷地北边的斯瓦特河谷、西边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的丝巾、贝格拉姆等地,也往往被划归犍陀罗艺术流派的范围。

古犍陀罗造像遗址

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6年征服了这个地区,他的帝国扩张到印度次大陆的一部分时,他将古典希腊传统引入此地,这对该地区艺术和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公元75年,当来自中亚的贵霜帝国入侵犍陀罗并将其并入自己的帝国时,希腊-马其顿的统治结束了。正是在这个王朝期间,在独特的印度-希腊艺术风格影响下,我们所知的犍陀罗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特别是在公元2 -3世纪的贵霜帝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犍陀罗和城市塔西拉和Purushapura(今天的白沙瓦)已经成为繁荣的贸易、学习和文化交流中心。

其实早在公元前2世纪,佛教就已经确立为该地区的主导宗教,然而,在贵霜帝国,特别是Kanishka国王的稳定统治下,佛教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大量的修道院和学院被建立起来,杰出的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才被创造出来。

犍陀罗控制了连接波斯和希腊与中亚和中国平原的陆路和海上通道,给这个王国带来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精英阶层成为佛教的重要赞助人,他们赞助修道院,抄写经文,建造佛像和佛塔。犍陀罗成为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门户,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

古犍陀罗造像遗址

令人惊讶的是,在佛陀去世后的几个世纪里,佛陀没有被塑造成任何“人”的形象。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遵循这样的教义:佛陀自己劝阻他的信徒不要把他当做神来崇拜,而是敦促他们专注于他的教法,即自我认识的途径。直到公元1世纪,特别是在犍陀罗地区,佛像才开始出现。

将神人像化的希腊传统,以及精于此道的雕刻家的出现,无疑在这一趋势中发挥了作用。更有说法是,希腊人造的最早的佛像是仿照英雄之神阿波罗的形象所造的。

这些雕像具有鲜明的欧洲特色——(从希腊雕塑作品中)典型的椭圆形脸、直鼻和卷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特征适应了更多的地方形式,然而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被确立,这使得犍陀罗佛教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弥勒佛立像

犍陀罗地区的佛造型不仅是最初的佛像,更是混合了希腊、罗马、波斯以及印度的多元艺术表现技巧,极具立体感和写实性,并由此越过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向东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佛教艺术的发展。



 对话犍陀罗文化专家——何平 
何平,犍陀罗文化收藏家、学者 、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犍陀罗项目杰出研究者。著有《犍陀罗文明史》 ,《图说犍陀罗文明》。2014年至2017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他前往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拍摄了系列纪录片《寻找犍陀罗》。在今年上海的金秋,Anjana喜马拉雅艺术的特约策展人Philip Philippou与何平进行了一场有关犍陀罗的对话,听这位为犍陀罗着迷的学者分享他眼中的犍陀罗。

何平与Anajana特邀策展人Philip Philippou

问:在犍陀罗艺术出现之前,只有符号性的佛像被制作出来——第一个具有人像的佛像是由犍陀罗艺术所造,这是真的吗?

答: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说法:一些学者认为第一个拟人化佛像是由印度北部马图拉的一个独立艺术流派创作的;另一些人则说,最早的形象是在犍陀罗创作的,并且显现出受到希腊的强烈影响。这两个艺术流派都是同时代的,都是贵霜帝国的一部分,贵霜帝国统治着从印度北部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的大片土地。

犍陀罗艺术在公元2-3世纪特别繁荣。一些最早的犍陀罗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是由一队意大利考古学家在斯瓦特山谷发现的。


问:在此之前,佛陀从未以人像的形式出现过。这与早期佛教徒的哲学信仰有关吗? 在犍陀罗/马图拉时期之前没有人类表现是什么意思?

答:是的,这是真的。佛陀曾被描绘成的符号包括法轮,金刚座(菩提树),佛陀的脚印,一个空宝座或宝伞。这样做的原因可能确实与佛陀的教义有关,这种教义让他不去崇拜像神一样的人物,而是强调他所表现出来的方式。

另一方面,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在犍陀罗有希腊工匠,他们从自己的家乡继承了制作雕像的传统,因此可以以一种新的形式制作雕像;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其他当代宗教,如索罗亚斯德教和印度教,也在这个地区开始发展。他们制作佛像是为了奉献于追随者,佛教徒也面临着压力,他们不得不效仿以维持自己的存在。


问:有些学者认为,希腊雕塑家所造的最早的佛像是仿照希腊的阿波罗神造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我认为这是真的。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入侵了这些地区,在希腊人的统治下建立了许多定居点,有些城市甚至是以亚历山大的名字命名。

公元前1世纪,重要的巴利佛教文本中证明了新希腊统治者和佛教之间的文化交流。它记录了佛教僧侣Nagasena和希腊统治者Milinda (Meander)之间的生动交流。在这次交流中,希腊国王提出了许多关于佛教教义的问题(有些相当复杂),被僧人Nagasena阐清了。


很自然地,希腊雕刻家把他们继承下来的技能和知识带到他们所创造的第一批佛像中。早期犍陀罗佛像表现出受到希腊文化的巨大影响——独特的椭圆形脸,直鼻和波浪发......这些都是希腊雕塑中常见的形态。

因此,我们看到在希腊管辖的犍陀罗地区制造的佛像与起源于马杜拉的佛像有很大的区别,后者表现出更纯粹的来自印度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两者出现了强烈的地域差异。

在公元1世纪到3世纪之间,犍陀罗仍处于贵霜的控制之下,其艺术风格一直稳定,然而随着后来的领导权力更迭,新的文化影响才得以产生。

事实上,最早的佛像是在斯瓦特山谷发现的,在印度-波斯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佛陀的面部和五官不同于希腊文化浸入时的形象。例如,斯瓦特地区的雕像都是圆脸,而希腊雕刻家的雕像则是椭圆脸。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种地域和文化差异。

坐立的佛陀,约1世纪到2世纪中期

问:是什么导致了犍陀罗王国的衰落?

答:犍陀罗艺术在公元2世纪到3世纪之间达到了顶峰,但在公元5世纪因北方白匈奴的入侵而被取代。白匈奴信仰其他宗教,他们大肆摧毁了犍陀罗地区的佛教文化,一些资料表明他们摧毁了该地区不少于1500座寺庙。

例如,在我访问过的塔克西拉的帕玛拉遗址,考古挖掘时曾发现被烧毁寺庙的痕迹,炭火废墟中发现了一枚白匈奴时期的银币(我们认为此发现是白匈奴入侵的证据)。

白匈奴之后,小贵霜掌握了政权,佛教又有了短暂的复兴。另外,通过该地区的贸易路线变迁了,贸易量的大大减少,导致之后该地区的佛教寺庙和中心得不到原本功德主的支持。当中国僧人玄奘在7世纪来到这里时,佛教已经严重衰落。

贵霜王子,据说是Huvishka,向菩萨献供

问:从个人层面上讲,是什么让你对犍陀罗佛教艺术如此着迷,可以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

答:我想这一定是缘分,因缘业力吧。

从2014年我第一次访问犍陀罗地区,先后4次访问巴基斯坦,2次访问阿富汗。我本打算今年和意大利考古队、巴基斯坦和清华大学团队一起回到斯瓦特山谷,但由于冠状病毒疫情,我们不得不取消了计划。

在我发现犍陀罗艺术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找到我生活和学习的重心,甚至有些偏离。

我一直坚信中国可以成为犍陀罗艺术研究中心。2018年,我出版了《犍陀罗文明史》一书。在此之前,我们的大学并不重视犍陀罗艺术。现在杭州的浙江大学终于有了一个研究犍陀罗的教席。
  
明年,我计划策划一场大型的犍陀罗艺术展览(超过200件作品,来自几个不同的国家和收藏)和一个国际性的论坛。

问:你认为犍陀罗艺术给世界带来的特殊价值和贡献是什么?

答:也许我可以通过讲一个故事来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大约7-8年前,一位经营西藏天珠的商人来到我身边,鼓励我收藏这些宝石,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加持力。

但天珠最长的历史可能是1000年左右,当时加持的僧侣是一些做过佛教修行的僧侣。如果从这个角度(被加持)来评价这些艺术的价值,犍陀罗的雕像和艺术,它们的历史几乎是前者的两倍,而且它们得到了伟大的佛教高僧的加持,比如龙树、马鸣、世亲、无著,诸位贵霜时期犍陀罗的高僧,我们现在都称为菩萨。所以我问他,如果你这样评价你的天珠,那么你认为那些得到大菩萨祝福的犍陀罗像是什么价值呢?

我对犍陀罗艺术有很深的热情,我是第一批将犍陀罗雕像和物品带到中国与人们分享的人之一。我从历史学家和艺术品收藏家的角度来收集和展示犍陀罗的艺术作品,他们认识到犍陀罗艺术的独特品质。但我绝不会从宗教价值或精神祝福的角度来评价这些物品的价值。

我自己不是佛教徒,我认为你是否称自己为“佛教徒”并不重要。然而,我确实认为,我所从事的保存和教育人们犍陀罗艺术的工作是为了佛教。现在,我正在尝试学习佛教——也许以后我会成为佛教徒,但首先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