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箔贴花花轿:这种僭越的花轿始于南宋初年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国家宝藏》的热播,让更多的国人爱上了国宝,以前去博物馆就是看个热闹,听过专家的讲解,再去博物馆去看国宝的时候看的就是门道了,至少能够看懂了,而很多博物馆也一度人满为患,这是个好现象。

浙江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入选了《国家宝藏》,分别是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清金箔贴花花轿(万工轿),可以说件件是精品,当然浙江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其实都可以入选,只是只能三件,因此选了这三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今天鲁速就跟大家一起来看下清金箔贴花花轿。

万工轿是当时的豪轿

清金箔贴花花轿又称为万工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因为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十几个工人大概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故称“万工轿”。轿子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花轿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这种花轿是宁波绍兴地区婚嫁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物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年,但是却纪录了千年以来浙江地区的婚嫁习俗。

据浙江博物馆的官方介绍:万工轿的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轿顶上是锡制的立体形盛开的莲花,轿上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这顶轿子的结构前后左右对称,雕有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鹊,92只狮子和124处石榴百子等。还有一组组圆雕人物,组成的戏曲场景。如《浣纱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

这样一件复杂的花轿,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汽车,万工轿应该算是当时的豪华轿子了,有读者可能会问了,花十年才能做完一个轿子,做工这么复杂,那得是首富才能搞的起的吧,其实这个是误解,这顶轿子属于贳器店的,也就是现在的婚庆公司,也就是说这个轿子不是给某户人家定做的,而是用来出租的,就跟现在人出嫁要搞十几辆宝马、奔驰、奥迪类似,就算如此,这么豪华的轿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起的,那得是大户人家才行。

很多朋友包括鲁速自己看这顶轿子的时候,感觉很小很拥挤,其实这是错觉,主要上面的装饰太多了,但其实坐在里面感觉是很宽敞的,因为它是用几百片朱金木雕的花板装配成的,很透气。不过当新娘子要进出的时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需要有拆轿师傅,把前面的几十片花板一片一片拆下来才行,这跟某几款车型的设计有点相似,外观好看了,但是进入内部就比较麻烦,这个轿子需要拆掉花板,而车子则要放到前排座位才能进去,但是坐进去之后很宽敞很舒服,可见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要求是一样的,表面必须要光鲜,内里也必须要舒服,所以就牺牲了进出的便捷性了。

万工轿其实是十里红妆的一部分

生在浙江的人都对十里红妆一点都不陌生,指的是旧时宁绍地区富贵人家嫁女的婚嫁习俗,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已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发源地宁海地区还有十里红妆博物馆,专题展出十里红妆的相关物品和习俗。

为什么说是富贵人家嫁女的婚嫁习俗呢?因为这的确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的起的,在当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那就是娘家的嫁妆决定了女儿在夫家的地位,即使是现在,浙江这边的彩礼和嫁妆在全国都是非常高的,为了能够让嫁妆更加丰厚,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婚床花轿、箱、柜、桌、椅、盆、桶、铜锡器,无一不是描龙画凤,样样齐全。

女儿出嫁当天,送亲队伍全部穿着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裤子,抬着各式各样的红箱、红桌、红椅、红柜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中间一顶红色的龙凤花轿,这个龙凤花轿并不一定都是万工轿,万工轿属于顶级的花轿,也有档次不是那么高的,花轿伴着锣鼓队伍送往夫家,一般来说,送嫁队伍可从女方家一直延伸到夫家,非常地壮观,看起来就像披着红袍的金龙,再加上吹吹打打,非常的喜庆和热闹,由于队伍非常的长,因此被称为十里红妆。了解十里红妆的内涵,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是富贵人家的婚嫁习俗了吧,因此,后来的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姑娘出嫁时嫁妆的丰厚。

万工轿的规格始于南宋初年

看过万工轿的规格的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万工轿上有那么多的凤凰和龙,还是八抬大轿,这在非常注重礼的古代来说是不符合规格的,而且为什么只有宁绍地区有十里红妆呢?古代有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之所以这种规格会诞生在宁绍地区跟宋高宗有关。

北宋末年,女真人南侵攻破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皇族中只有赵构没被抓住,在大臣的护送下,仓皇逃跑,当时女真人喊出口号叫搜山检海抓赵构,赵构一度跑到了海上,风声过了才回到大陆上,有一次赵构被金兵追到宁波一个湖前已经无路可逃,这个时候在湖边浣纱的村姑想了一个办法,让赵构藏到水下,上面还盖了一层纱,金兵没有发现,赵构得救了,于是赵构就说自己是皇族后代,如果以后当了皇帝会来迎娶这位村姑,约定门前挂围裙,村姑不以为意,认为这个年轻人在说大话,还把这个事情说给了村里人听,结果后来赵构派兵过来找这个村姑的时候,村里人得到消息,家家都挂了围裙,村姑一看含恨自杀,由于赵构没有找到村姑,于是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出嫁的时候可以享受半副銮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轿上可雕鸾画凤的待遇。

故事的真假已经难以分辨,但是新娘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