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子叶寒 | 追忆远逝的十里红妆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4-09 发布于浙江




追忆远逝的十里红妆




文/木子叶寒


“十里红妆,待我长发齐腰, 少年娶我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天光乍破遇,暮雪白头老。寒剑默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

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十里红妆诗句,出自收藏家何晓道《十里红妆.女儿梦》一书,他从事明清民间艺术品、民俗器具的收藏、经营和研究,先后创建宁海江南民间艺术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

十里红妆,国人素有“世界红妆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的说法,宁海的婚嫁风俗也有着“良田千亩,十里红妆”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十里红妆是古老的传统婚俗,这种嫁女的盛大场面,“三书六聘”“三媒六礼”“十里红妆”“明媒正娶”……这是演绎着民俗文化的繁华,是属于中国人浪漫的婚礼仪式感。

正因为如此,十里红妆才能在历史的沉淀中依然保持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展现出一个时代永久魅力。作为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娘,她们的眼里盛满了幸福。

01


婚嫁是每个女人最大的梦想,十里红妆是一种企盼,更是一份向往。在浙江宁海,有种习俗叫“十里红妆”,是指嫁女儿时热闹的嫁妆场景,精致地嫁妆延绵近十里长。

古时大户人家女子出嫁,陪嫁场面盛大,到明清时期,婚俗场面更是达到巅峰。民间流传着“八抬大轿抬过来,十里红妆嫁过来”之说,精雕细琢的千工床,工艺精湛的万工轿,这些充满着年代感的嫁妆器物,不仅见证了一对新人的结合,同时也见证了一段历史。

“十里红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婚俗是浙江民间特有的一种迎亲嫁女习俗,也是旧时浙东地区特有的结婚礼俗。每逢当地女子出嫁,都要带上精心打造的红漆嫁妆,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随后,组成一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嫁妆队伍绵延数里,以及穿越千年的婚俗文化,逐渐走进了“十里红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古代的婚嫁,为何会出现如此盛大排场,据说皆因一个追溯历史典故。传说一:相传南宋开国皇帝,宋金之战时,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逃难至宁绍西乡,有农家女子在晒场上翻谷,用箩筐把康王罩起来,躲过一劫,金兵被骗了过去。传说二:相传在追杀过程中,偶遇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方逃脱追杀。后来,宋高宗传旨寻遍“救驾”村姑未果,才下旨特许宁绍女子婚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凤冠霞帔坐花轿”,从此“浙东女子尽封王”,宁海姑娘出嫁时皆可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乘龙凤花轿,给足了浙东婚俗享受公主结婚待遇的合法地位。不管传说是真是假,确实难以考证,但新娘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至今仍保留着传统习俗。

十里红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婚嫁前需准备嫁妆清单,娘家人在请人做嫁妆前必须选“黄道吉日”。后来,这种壮观的场面成为女儿置办红嫁妆的习俗,也渐渐成为宁海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影响颇深。古时宁海的大户人家女子出嫁时,陪嫁品极其繁富奢华。整个嫁娶的过程,从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等等,无论是明媒正娶的表现,还是新娘地位的体现,且在其簇拥下出嫁是最艳丽的风光。

十里红妆的经典之美,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婚嫁体系。

02


诚然,还历史以真实,就是再现历史过程的最好方式,于人类是一种震撼,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浙江宁海是现代化生态型城市,自古不乏优美风光天然良港,像是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夜明珠。说到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该园创建于2003年9月,200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是一家展示古代女子生活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这座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耗费6年时间才完工的项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里红妆婚俗”为主题,设置“百世流芳·红妆”“十里迎亲·婚嫁”“洞房花烛·红鸾”“衣香鬓影·红妆”“千年情缘·卧榻”“缑乡传承·非遗”“匠心工艺·坐具”“文创展厅”等10个展厅,全方位再现浙东地区特有的婚嫁习俗和地方文化。目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宁海县集保护、展示、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新景点,且成为宁海最靓丽的文化名片之一。


走进十里红妆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座传统婚嫁文化的宝库,明清时期富家小姐的生活空间完全展示在观众面前,这里有金碧辉煌的“万工轿”和“千工床”。“万工轿”也叫“朱金漆木雕花轿”,据说工匠打造一顶轿子需要花费上万个工时,看上去极致华美,轿子上雕有凤凰、狮子、喜鹊、龙、仙鹤等,还有“麒麟送子”“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图案。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千工床”,又称拔步床、踏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床。拔步千工床是中国人发明的最伟大的一种床,多见于南方。其床前部称为“拔步”,拔步床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大型床。床的三面围着可拆装的雕刻板或彩绘屏风,其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是床沿前的小平台,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拔步前有挂面,设雕花柱架、挂落、倚栏、飘檐花罩,上有卷蓬顶,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左边安放马桶箱,后半部为卧床。床前形成一个回廊,回廊中间置一脚踏,长廊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这种家具在南方比较常见,床架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挂帐子。


“十里红妆”博物馆的“百床风情”展厅,展出了何晓道先生收藏的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小姐床、春宫床、婚床、竹凉床、罗汉床、架子床等46张各种形式的床。床体现了古代“一生做人,半世在床”的传统理念。目前,宁海十里红妆早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婚嫁民俗等非遗亮相“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国内外著名会展,“十里红妆”万工轿亮相进《国家宝藏》,是国内罕见的社会科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可以想像,能够在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展馆里,感受悠悠华夏的婚嫁文化,女人出嫁时那个美丽的转身,才是修饰后的结果。

这里像是一个缩小的戏台,真是各有千秋,风情万种。徜徉在江南婚嫁的意境里,品味着百年女儿的梦想中,走近缑城宁乡“梨花带雨”的氛围里。花轿的队伍穿行在大街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明清时期婚嫁场面,恍若再现当年大家富户嫁女盛况。看远处,无垠田间接近苍天白云,那蜿蜒数十里的红妆队伍,杠箱开道,花轿居中,红漆陪嫁用品随后,嫁妆越多,队伍越长。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披着金色红袍,沐浴在霞光里,洋溢着温馨,吉祥而喜庆,尽情炫耀家产的富足,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迎亲队伍锣鼓喧天,花枝招展,不由钩沉起前童古镇风情的神韵,撷几缕情话,掷于另一种婚嫁的境地。

03


历史在前进,但记忆永远存在,一切还是如此美好。

所有的艺术都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方式。如今,每年元宵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宁海前童古镇行会,就是一场“十里红妆”婚俗活动,富有大气中的秀气,视觉上的美感,这里有着“江南第一儒镇,诉不尽的水乡韵味”之概。
 
十里红妆,是古时大家闺秀的奢望,也是现在所有女儿的梦想。那些充满传奇,且又带着诗意,这一切从记忆中,常常怀想起。这梦的高贵,这梦的荣耀,无怪乎女儿们都盼着,念着,梦着“十里红妆”最辉煌的一天,一代比一代好看,一个个都笑靥如花。

如今,能在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文化园里,感受悠悠华夏的婚嫁文化,作为地地道道的宁海人,重拾旧日美好的记忆,含蓄的,宁静的,盛开形成一种乡愁情愫。


十里红妆,灼灼其华。透万工轿之窗张望,是我心中唯一的佳丽,一位灵秀而羞涩的新娘,站在岁月深处,回眸粲然而笑。或许,只有清丽鸟鸣,穿越时空,在婚嫁的路上还会有一帘幽梦从心底慢慢升腾。

十里红妆,喜庆吉祥。不仅是千百年传承的古代习俗的一个缩影,更是反映出一个民族社会风俗的全貌,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至今在宁海乡镇仍有传承部分传统礼仪。

十里红妆,不仅是一种民俗传统文化,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当地历史文化精粹中的一朵奇葩。只有在现代人的静谧中,十里红妆的光辉才有力度;只有在时间的沉淀中,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才能上升为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家园。


十里红妆,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是一智慧种,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

世界红妆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这一刻的繁华,足够让女人享受一生,带着梦想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木子叶寒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黑土地的花朵》,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梦里牵不到你的手》,合著散文集1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参与主编纪实采访文学《我们曾经走路的路》,主编《宁海市场监管》。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山水尤/缪军/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