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生活在益州的外来户,诸葛亮都器重,他是如何成为人生赢家的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后世的历史爱好者评价季汉治理有方,总会把所有功业归咎在诸葛亮身上,这个其实值得商榷。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对武侯有什么质疑,毕竟武侯治蜀是千古传诵的政治表率。但是实际上,武侯的十二年治蜀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为季汉的政治开了一个好头,而之所以可以持续几十年的清明内政,后面两任继承人,蒋琬和费祎功不可没,尤其是费祎,无论是他的才能还是人生经历,都一样的传奇,充满谜团。

我们都知道,刘备入蜀的底盘就是荆州本土的支持势力,而费祎的出身也正是在荆州的江夏郡,算是荆州士人的一员。不过跟其他人不同的是,费祎在很早就进入了蜀中地区生活,这是因为他的叔叔费伯仁的姑姑。费祎的姑奶奶是益州牧刘璋的亲生母亲,也就是说刘璋是费祎的表叔。

有了这层关系,荆州出身的费祎反而在益州士族的圈子里混的如鱼得水,当时他跟另一位荆州迁蜀派士人代表董和的儿子董允齐名,因为东汉时代确实有这种品评和鉴赏人物的风气,他们两个人一时之间也很难被明确而分出一个高下,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费祎和董允有了不同的评价。

蜀中名臣许靖的儿子因故去世,按照惯例,同属士人阶层的官员和朋友都要前往吊唁,费祎和董允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当他们出门乘车的时候才发现董和只给他俩准备了一辆车。董允觉得以两人的身份挤在一辆车上有点掉价,所以表情不太自然,而费祎却若无其事的上了车,董允见状也只得跟了上去。

到了许靖的府邸,蜀中大部分的重臣已经到了,跟他们的车驾相比,董、费二人的车驾显得破败和寒酸,董允为此感到更加羞愧,但回过头一看费祎,依然故我。在这件事后,董和对儿子说道,以前我总觉得跟你文伟(费祎的字)差不多水平,现在看来,你真的不如他。

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发生在刘备入蜀以后,由此可见实际上虽然身为地区最高长官的亲戚,小费同志依然没有从自己的表叔身上沾到多少光,相反仅仅是保持了自己一个脸熟的程度。

按照东汉时代盛行的察举制我们或许能够推测出来,小费家的出身并不能算特别好,至少从宗族来说,也许也只是地方上的中下等官僚世家,再加上跟着叔叔背井离乡,费祎很可能在早期就已经锻炼出了高情商的察言观色能力。他在不断地揣摩和学习中,寻找着机会,而机会是谁给的,或者说有多大并不重要,他没得选,也不愿意去选。

公元221年到公元225年的几年时间内,是费祎开始正式走上仕途的象征,从跟老朋友董允共同被任命为太子刘禅的东宫属官(实际相当于储备干部),再到刘禅登基后成为诸葛亮的眼中红人,最后被诸葛亮任命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他的位置一升再升,令一部分人感到不可思议。费祎之前还明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干部,现在怎么就连续跳了好几层呢?

诸葛亮自然不会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实际上和后来的许多传闻不同,诸葛亮对于人才选拔是放在心上的,同样也是有相当程度的识人眼光。即使是后来因为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而回的马谡,也具备相当的才能,不能因为诸葛亮某次的用人失误而将他彻底讥讽为一个只会事必躬亲的老管家。

对于费祎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正面例子,首先诸葛亮在重用费祎前,让费祎跟南中地区大胜回来的自己同乘一辆车,利用自己的战功为费祎背书,而另一方面,出使东吴其实是一件既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又能有收获丰硕成果的任务。

吴蜀间的联盟早在刘备去世后就得以恢复,诸葛亮和孙权作为两国之间的最高掌舵者,彼此也都非常清楚两国间联合的必要性,魏国的体量太大,威胁太强,作为两个小国如果不能同舟共济,最终结局也只能是被分别吃掉,因为出使东吴不会有根本上的困难,孙权更加不可能主动撕毁合约来跟季汉翻脸,可以这么说,费祎就是去捞政绩的。

然而,在东吴的费祎,却遇到了他想象之外的困难,这场东吴之行并没有那么简单,费祎又该如何化解手头的困境呢?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