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先称霸后遇危机,虽重整山河却收效甚微,直到遇到了他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作者:宝真人
绘图:宝真人
上期回顾:一诸侯国祖先是养马的,花了几百年努力,才能与中原大国争雄

郑国在秦晋撤兵后,主动向(邻国)晋国示好投靠。留在郑国的三位秦国将领对此很是气愤,杞子派人传话给秦穆公:“郑文公让我掌管都城北门钥匙,请悄悄领兵来伐,开北门占领郑国都城。”秦穆公觉得里应外合十个良机不可错过,不顾预言家蹇叔“劳师以远,孤军深入”的反对,派出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领军出征。

路遇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打算去周朝都城贩卖。弦高看出秦军兵强马壮,来者不善,于是冒充郑国使者以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远途劳顿,并告秦将:“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同时派人回郑国报信。秦将误认为行军已被郑国知悉,商议出奇兵已不可实现,继续进军没有后援,只得撤退,回军路上捎带灭了滑国以不虚此行。

正值晋文公亡,未来得及下葬。继位的晋襄公听从先轸建议,借机灭掉这支秦军,以巩固晋国实力。晋襄公墨染丧服,动员姜戎的军队一起截杀途径晋国返回的秦军。秦军在殽山被伏击致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虏,后被晋襄公母亲文赢(秦穆公之女)说情释放。而殽之战惨败使得秦穆公念念不忘复仇雪耻,一年后再派孟明视出征晋国,又败。晋襄公继续着北打狄国、南打楚国附庸国许国、东打卫国的霸业之路。

晋国挡在秦国东边,或骗或诱,或诈或打,实实在在的挡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脚步。秦穆公醒悟,中原套路深,实力不够不足以逐鹿中原。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东进两次挫败,整理思路,目光看向了西方。秦国西方有许多戎族部落,是秦国东进的后顾之忧,是秦国西拓的拦路虎。正巧,戎王听言秦穆公贤明,担心秦国强大对戎族不利,派出大臣由余出使秦国探察实情。秦穆公看中由余才能,使用反间计,一方面赠送戎王歌伎女乐使其沉迷淫乐,一方面拖延由余归期致使戎王怀疑由余忠诚。由余见戎王已无壮志,才华不得施展,转而归秦。


戎王沉迷享乐,解除了秦国后顾之忧。秦军派遣孟明视等将带军第三次渡黄河,过河后火烧渡船,以示不胜晋军不回家的坚毅军心,攻取了晋国的王官等地,周边晋国军队不敢出战,固守城池。秦军收拾几年前殽之战的秦军遗骨,返回秦国。秦军此举无意灭晋,也没能力灭晋,只为殽之战惨败雪耻和找回军心士气。当晋国尝到了秦国不好惹的苦头时,秦国已经声东击西攻打戎族了,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辟了千里疆土,在西戎地区称霸一方。周天子派人带着指挥作战的器物到秦国赐给秦穆公,作为他打败戎族的贺礼。
 
晋国分立,秦国却危亡告急

晋国六卿大夫架空了晋国国君,彼此间还摩擦攻击。其中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合力击垮范氏、中行氏,后来实力最强大的智氏被淘汰出局,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册封韩赵魏三家诸侯,战国时代开启。(这里的赵氏便是赢姓子孙中叫做造父的后人。造父善于养马并给周穆王驱车日行千里,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得到周穆王赏赐,分封赵地给造父,造父以赵为氏)

然而,晋国分家韩赵魏,并没有给秦国东进提供机会。相反,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西门豹治国,魏国中央集权加强。吴起带领魏军打击的秦军不断溃退失地。秦国最后只剩下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面临被魏国灭亡的危机。

霸西戎的秦国,为何变得如此不堪?原来在魏国这一强大外患崛起期间,秦国内乱才是根本所在。公元前424年,秦灵公暴毙,公子连的叔叔秦简公夺位。公子连出走魏国避难。公元前385年,秦简公去世,其子秦惠公继位不久也去世了,秦简公2岁的孙子秦出子继位国君,秦出子的母亲把持朝政,大肆重用外戚和宦官。秦国老贵族与外戚、宦官发生矛盾,均被以国库赏赐来缓和矛盾。国库亏空,又采取加重地主和自耕农的税收来维持国库开支,秦国已然内部矛盾重重。

韩赵魏分晋之后,三晋联军多次打败齐国、楚国、郑国、宋国等国家。但是赵国在北方,被秦国、韩国、魏国地理位置包围,好处都被韩国、魏国所得。赵国不满,迁都邯郸,图谋攻打与魏国亲近的卫国。吴起因陷害而逃去楚国。赵国联系吴起,实现了赵国、楚国的结盟,还要拉拢秦国共同伐魏。


魏文候三面受敌,于是魏文候把秦国公子连当做王牌,护送回秦国,即便做不得秦国国君,也可以捣乱秦国而无暇东进。秦公子连知晓厉害,缓兵之计推脱,观察局势进展。秦国势力大臣不满秦出子母亲,且自秦简公开始,秦国陷入腐败黑暗统治,国力衰弱,再无雄霸天下的志向和实力。秦公子连重点拉拢秦军将领,有军队就有实权,有军权就有政权。公子连用一年时间获得了秦国大多数人的支持。一年后,公子连返秦国,向魏武侯辞行,感谢魏国30年的厚待,誓约:“若取得秦君位,有生之年只要魏国不主动出击,秦国必然不会与魏国为敌。”

公元前385年,公子连回到阔别30年的秦国故土。秦出子母亲派军队去河西杀掉公子连。而军队将领已被公子连收买,军队迎接护送公子连到达秦国都城雍城。秦出子母子和少数追随者被一锅端,秦公子连坐上秦国国君位,是为秦献公。

重整山河,改革图强

秦献公开始了复兴的改革,第一步废黜人殉制度。结束了自秦武公时期开始并历经300年的人殉制度,改为陶俑殉葬。使得大批青壮年奴隶得以存活,为秦国农业、工商业提供了劳动力。秦国开垦荒山,引入外来人员定居。

秦献公迁都到东部(今陕西西安武屯乡),摆脱奴隶主阶级的束缚,也表明收回河西之地的决心。秦献公采取加强地主和自耕农阶级的实力,“出租禾”政策,法律上承认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在秦国新都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奴隶主阶级掌握大量奴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大量劳动力耕种田地。奴隶不堪剥削,逃离到地主阶级这边。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矛盾突出。秦献公大肆任用有才能的地主阶级代表来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提高地主阶级政治地位,提升他们走向社会上层,增加对抗奴隶主阶级的势力。

为稳住奴隶主阶级,秦献公采取和其中权势最大的家族结为姻亲关系,减小了变法的阻力。秦人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


秦国厉兵秣马,不参与东方六国的争霸。在国内陆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秦献公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缓和矛盾,开始对外用兵意图收复河西之地。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韩、魏两国兵临周天子封地,威胁周显王。秦献公以此为由,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斩杀韩、魏数万人马,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声名迅速提升。公元前364年,秦军大举攻魏(吴起已离魏),夺回河西之地,斩杀魏军6万。秦献公用战争所获领地分封地主和旧贵族,缓和了双方矛盾。周显王赐予秦献公“伯”(霸主)的称号。

 弱秦得商鞅,再圆强国梦

秦魏在公元前362年进行少梁之战,魏国相国被俘虏。魏国感到危机,在秦孝公逝世第二年,从山西的夏县迁到河南的大梁。秦孝公继位后,因为少梁之战胜利获得了20年无外患的稳定发展。

乱世的优点,就是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且有雄心壮志就不会埋没于战国时代。秦国相对稳定的20年,正值东方诸侯国战乱征伐的动乱,不少人口流入秦国,也包括在本国不得志并有意到秦国寻找机会的法家人才商鞅。秦孝公渴望在有生之年称霸中原,重振秦穆公时期的雄风,对于商鞅所说的王道(德治)不感兴趣,却与商鞅接下来说的霸道(武功)深合心意。


欲成大事,又要短短几十年完成,唯有施行霸道。商鞅知道法家的弱点是威严过重,缺少恩德,可是久不得志的他在得到秦孝公诚心重用情形下,也就与秦孝公同心同志地拼一把。用法家严刑峻法来约束身心涣散的秦人。商鞅深知推行新法,面对甘龙、杜挚等老臣主张遵旧礼法的反对并不是问题,因为秦孝公和他一心变革图霸。若要新法落实,关键在取得民信。新法在民众中有了威信,才落实彻底。

于是,秦国国都南门立木,搬到北门赏赐十金,然而民众观望者越聚越多,却无人相信其所言,于是赏金抬升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上前扛木头到北门,得到五十金而去。观望的百姓都后悔为啥刚才自己没去试试呢,但是也都事后深知左庶长商鞅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取信于民,对于坑蒙拐骗诈等手段层出不尽、动乱的战国时代是很多诸侯想做而做不到的。商鞅以城门立木告知秦国民众,秦国诏令言而有信,不论身份尊卑,赏罚分明。有了民众信服,商鞅变法正式开始。


第一次变法:(一)整理户籍,摸清人口底数。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让百姓互相监督,大大减少了犯罪,维护了治安。(二)发现奸恶之人,隐瞒不报的要被腰斩,高发的受赏赐同上阵斩敌首之军功。(三)壮丁一人一户制度,否则赋税翻倍。鼓励分家,自食其力。重农抑商,增加粮食和布帛生产的可以免除自身劳役或赋税;从事工商业或自身懒惰致贫的,其妻子没收为官奴。(四)有军功的各按标准晋爵赏赐,无军功的王族不能入家族名册。(五)明确爵位尊卑。军功是百姓获得爵位的主要途径,鼓励参战杀敌。无军功者,富贵也不能享受社会荣耀。

第一次变法,使得懒散惯的秦民难以立即转变适应,又畏惧严刑峻法不敢多言。但是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维持治安稳定上作用显著。怨声载道非议新法者颇多,商鞅也为新法的威信焦虑,正好太子犯法给了商鞅杀鸡儆猴的新法立威良机。太子是未来国君,不可轻易刑罚,于是太子的监督官公子虔被罚和太子老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刀刺脸部,涂上墨汁)。非议新法者和怨声载道的百姓,见到他们与贵族一同受新法约束,也就不再抱怨什么了。百姓禁止私斗,勇敢作战,一切暴力凝聚于军队中对其他诸侯国迸发。

秦孝公三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施行变法,七年后又被提拔为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国二十个爵位等级中较高的第十六级。)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在旧都雍地的东边,也更接近魏国。开始第二次变法,围绕国家利益至上,促成中央集权,打击落后王族,提升新兴势力为主,作为第一次变法的补充。(一)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禁止言论。(二)合并乡镇,统一以县为单位编制全国的行政区划制度,开创中央集权。(三)整治全国土地,统一尺度划分,鼓励开垦。(四)统一度量衡,方便市场交易和国家税收。

太子监督官公子虔在第二次变法四年后又触犯新法,商鞅处公子虔割鼻子的刑罚。两次严惩太子的人,不顾及太子颜面,为商鞅之死埋下祸根,商鞅也是心知肚明的,然而他与秦孝公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坚持变法到最后。太子继位秦惠公后,商鞅被五马分尸,车裂。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