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茶围的胡博士:我意止在茶语闲谈的风雅

 响品有约 2020-10-27

开篇小场景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人年幼时往往更喜欢甜味食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会逐渐倾向于喜爱清苦的滋味,如茶,咖啡之类。

据分析,这是因为孩童时期的我们对外界的感触简单而直接,直接的甜味刺激可以引发更多的愉悦感受。而当年龄渐长,看透了世事无常,人们却会逐渐爱上那苦尽甘来所带来的满足感。

罗振宇就曾说过:真正让成年人上瘾的东西,绝对不是那种甜得发腻让你舒服的东西,反而是会给你带来略微不舒适,甚至是刺激的东西,比方说让成年人上瘾的茶 是涩的,咖啡 是苦的,烟 是冲的,酒 是辣的。”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打茶围,是风月场上的一种说法。

古人的青楼其实不似我们现在想象的那般不堪,甚至还是个极其风雅的所在。那时的娱乐不像如今这么丰富,所以许多应酬活动会选择在青楼中进行。而这种场合,大多会选择打茶围。

所谓的打茶围,就是由妓女作陪,喝茶聊天,饮酒作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沟通交流,完成商务洽谈,当然也有人纯粹为寻乐,但氛围也相对风雅。所以,在旧日,一般打茶围都无需避讳家中夫人。

民国时期有位被誉为“谦谦君子”、同时又是出了名的“妻管严”的学者,年轻时候也热衷于打茶围。他,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国新闻学的开山之人,胡适。

胡适的出身还是不错的,他家是茶叶世家,家境相当殷实,他早早便被送到上海中国公学求学。

然而谁人没有年少轻狂,谁又不曾遭遇人生低谷。胡适18岁这年,恰逢他人生的低谷期。这是1909年,正好是胡适在上海求学的第六年,这年上海闹学潮,于是,这年的10月份,他所在的中国新公学解散了,胡适的学业也没了着落。

偏偏这时,他的家中又逢变故,母亲生病,家族经商又不利,家族中的人为了家产争得鸡飞狗跳,几乎没有人顾得上他。

本是富家少爷的胡适,初尝了穷途潦倒的滋味,据他所言,这段时间他只做了三件事,“一是索债,二是借钱,三是典当衣服。”年轻的他,竟不知前路在何方了。

舍友看胡适闷闷不乐,就时常带着他出门见世面,散散心。据说这位舍友是位德中混血儿,思想和家教都较为开放,打牌、喝酒、叫局样样精通。胡适随着他,不出两月,这上海滩上纨绔子弟的习惯都学会了。

关于这段频频地喝花酒,打茶围的时光,以胡适自己的解释,不过就是“在妓女的房里,嗑瓜子,吸香烟,谈及不相干的天。”于他来说,不过是在困境中消磨时间,并强调这与他的性情是不相符的。

至于这种事情是不是真与胡适的性情不相符,我们大可不必深究。很快,胡适便将这些纨绔习惯带到了美国,甚至曾屡屡在日记中下决心戒除这些不良习惯。

不过,对胡适来说,所谓的坏习惯大抵就是抽烟、喝酒、打牌。至于喝茶,倒是不曾听胡适提起要戒除,毕竟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的人们,都未曾有人将喝茶当作是种坏习惯。但对于“打茶围”一事,胡适还是有所检讨的。

只是,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这不过是男人之间风雅的趣事罢了。据说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等都是“打茶围”的同好。

据传多年后,当胡适树立起了怕老婆的好男人人设之后,依旧不忘借着会议的机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怎么样的……”只是,不知道胡博士的心境又是如何呢?

点击商品    抱走好物

   END  

何时岁老梅花下,石鼎分茶共煮冰。

—— 宋 · 徐集孙《寄怀里中诸社友》

茶文美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