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 | 一碗人间烟火,一缕深情乡愁

 eating_man 2020-10-27

对于不少上海人来说,台湾旅游的初心回忆,琳琅满目的市井小吃必定榜上有名。而谈及台湾小吃,我想面线应该可以排在前列,而其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店家应该是台北西门町立食食肆的「阿宗面线」。「阿宗面线」的面线本身滑润顺口、汤头浓郁,再配上九层塔和香菜的香气,那酸爽宜人的味道由口中流下,那满满幸福的甜蜜便从心中溢出,深受大众食客喜爱。

台北 西门町「阿宗面线」

泉州是面线的故乡。说起面线,闽南人都喜欢提起一段流传广泛的传说,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来到泉州一个叫罗甲村,时值粮食短缺,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实在想不出拿什么食物来招待皇帝。说时迟,那时快,乾隆已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秀才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早前剩下的猪骨和鱼刺,清洗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找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乾隆吃后,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马上传秀才妻子来问,刚才朕吃的这碗「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用上等面线和特等地瓜粉加工而成。乾隆皇觉得秀才妻子伶俐兼好厨艺,大大赏赐这个巧媳妇,面线这一美食之名从此便不胫而走了。

泉州面线

市面上有红面线和白面线,两者有什么分别呢?红面线是加工过的白面线,额外用蒸气炊煮多4至5小时,这个过程让面线因「梅纳反应」变成焦糖色,水分也较少。除此之外,红面线里的蛋白质在炊煮后会变质,结构变稳定并包裹住淀粉粒,不会愈煮愈烂,这种面线最早是由被迫离乡背井讨生活的闽南人为了方便携带长期保存所做出来的。像在台湾,除了象征富足的猪脚面线用的是白面线外,其他如蚵仔或大肠面线用的都是红面线。

猪手面线

越来越多的台湾菜进驻上海,想不到在龙柏地区竟找到一家由台湾人主理的面线专门店「阿锦面线」。熙来攘往的大街,繁忙的商业区与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让龙柏地区一如平常的热闹与喧嚣,这家小店隐藏于曾经魔都第一烧肉店「铁屋」所在的静谧小巷,程家桥支路。只做街坊生意,但绝非泛泛之辈。老板阿锦是台湾高雄人,曾在台湾学艺为厨,虽在上海开店,但坚持使用台湾引进的红面线,一做就是十多年,现已成为上海最老的一家台湾面线专门店

「阿锦面线」门面

屋内,布置朴素雅致,眷村风味浓郁,岁月仿佛静止在某个时刻,连推开大门似乎都得小心翼翼,深怕搅乱了某种宁静的美。若非有熟门熟路的朋友引荐,一般人很难知道。十多年来,不做宣传,低调经营。口耳相传之下,大家都亲昵地称呼它为「阿锦的店」。

布置朴素

无关信仰 只是热爱

即将迈入十一月的上海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燥热,此时任何的声音、光线、气味、触觉以及周遭那些说不上来的其他,都容易让人觉得烦躁。走进阿锦的店,刹那间却有种宁静晌午的悠闲。已过天命之年的阿锦亲切地同入店的每一位食客打招呼,仿佛有朋自远而至,三杯两盏清茶解渴先,止不住的话匣子与满桌的菜一样下饭。

菜式贵在精而不在多

十多年的岁月本来就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中间交织着多少逝去的光阴,美好的刹那、与平凡却无可取代的时光,一丝一缕地融进「阿锦的店」本身,又具体而微地化成一道道令人回味的台湾菜。有时人们不远万里只为去挖掘那细腻而深刻的小小感动,或甘之如饴地期待能一尝那记忆中的家乡味。  

盐酥鸡

盐酥鸡

阿锦提供正宗的台湾面线,他笑言没有什么特别技巧,最重要是材料要够新鲜,即使每天要准备三、四小时,也坚持当天制作,不会把卖不完的食物隔日再卖。小店食物种类不多,皆因每款都制作用心,而且坚持采用台湾的食材和正宗制作手法。桌上放满自家调制的菜脯和蒜汁,让客人自行调味,令面线更香辣惹味。

烫猪肝

烫猪肝佐酱 蒜泥酱油膏

面线煮得一点也不含糊,配料一应俱全,而且面线是糊而不烂,上桌时仍然线条分明,挑起来也不会断,这是真正的功夫。要知道面线幼细,火候不对,很易变成烂糊状。隐现的深色米线像一条条游龙,宽窄长短各不相同。金棕色汤汁泛着点点油光,袅袅的热气翻卷着,卷出浓郁香醇。浮在面线上的,是蚵仔和肥肠,它们组成了一副太极图,各压住了一半面线。肥肠是焦糖色的,而蚵仔黑白相间。「地兽」和「水虫」在这碗面线中荣辱与共,形成了多位一体的和味,这就是阿锦面线。

大肠蚵仔面线

大肠蚵仔面线

一碗蚵仔面线的优劣决定于蚵的大小与新鲜度,拌太白粉时也必须注意蚵的完整性。猪大肠卤制的过程,与整碗面线中的比例都是决定优劣的关键。带有中药熬煮汤底,但未有太大的中药味,而是传统柴鱼汤底里带有丝丝若隐若现的猪骨味。这里的红面线比较滑身,远远胜于其他坊间台湾面线店,配上自家制的辣菜脯,咸与辣度醃得刚刚好,放入面线之中,甚是精彩。

大肠蚵仔面线 珍珠蚝

蚵仔煎,是台湾台湾夜市的必试小吃。同潮州的蚝仔烙颇为类似,但实则截然不同。蚵仔煎会用上鸡蛋、时令蔬菜及韮菜粒,一般先煎香蚝仔,再依次加入番薯浆、鸡蛋及青菜,然后再加入番薯浆,慢慢将所有食材煎熟,最后淋上甜辣酱而成。至于蚝仔烙的食材包括蚝仔、潮州番薯粉、葱花,调味以胡椒粉及鱼露为主。做法是先洗净蚝仔,然后在番薯粉中加水调浆。跟着将蚝仔放入番薯浆中,然后加适量的胡椒粉及葱花拌匀,煎至定型后就将鸭蛋均匀地淋在饼面,最后将蚝饼煎到两边金黄色。吃时蘸以少许鱼露,提升鲜味。口感上来说,蚵仔煎比较软糯,而蚝仔烙的口感则酥脆一点

蚵仔煎

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一带叫它「蚵仔」。闽南有句俗谚「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的黄金组合,牡蛎如何去腥并保持鲜味,新鲜程度至关重要。通常,为了去除腥味,所以有些厨师会在牡蛎里拌入鸡蛋。在盖掉牡蛎腥味的同时,蚵仔煎也丧失了灵魂。而阿锦的这道蚵仔煎做法是把鸡蛋围在牡蛎的周围,以保持牡蛎的原味

蚵仔煎

阿锦在上海已经安了家。即使生意普通,他也希望将这份台湾小吃做下去。起码让在上海打拼的台湾人,有个地方解一解乡愁。事物的表面之下总是蕴含了无数的细节,是熟悉的味道,是难以捉摸的记忆,与说不上来的感觉连结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把某个擦身而过的瞬间与偶然,不经意地留在了心里。细细咀嚼,你无须绞尽脑汁寻找词汇去堆砌当下的感受,譬如美味、多汁、Q弹、入口即化,这些词汇泛滥在网络食评、旅游杂志与博客分享之中。反而,你可能会借由它安分守己的滋味,联想到某些生命中的片段,可能是记忆中第一次长辈牵着你的手去市场买菜,或是学校前的小吃摊配着的读书生涯。我想,这就是温暖的古早味。把小吃做成绝品,这是职人的境界。而职人,是一个城市的幸福和骄傲。

炸臭豆腐

臭豆腐从中间掐破方便吸附淋上的特制酱汁


阿锦面线」我的评价

饮食文化最能够赤裸反映出时代的背景,古早味呈现数百年来祖先对食材的珍惜与巧思,能够将每一种食材变化出美味的功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饮食文化也跟着改变。近数十年来社会演变的脚步更快,我们的生活习惯也跟着产生剧烈的变化,却也无形中对我们的饮食文化产生更大的冲击,要知道小吃是我们的根,也是本,倘若我们的根、本动摇了,基础不再,那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饮食历史又从何谈起。

当大家抱怨许多旧时小吃走味时,有没有想过,或许这是现代人凡事想着创新,还没学到传统之法,就急着想要求新求变所造成的。衷心希望过去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老滋味能原汁原味的流传下去,我深感,倘若小吃能得到振兴,想必诸多传统古法菜也就能复兴了吧。

如何传承古早味,无他,我想无非就是「歇斯底里」地坚持罢了

饮食人生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