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妖录│ 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也!!!

 你好妖怪工作室 2020-10-28

子不语的究竟是“怪、力、乱、神”还是“怪力乱神”?

“子不语 怪力乱神”一句,出自《论语·述而》,历代以来都被分割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论语集注》中讲: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故翻译为:孔子不说关于怪异、勇力、悖乱、鬼神这些类似歪门邪道和不能说清的事。而这个解释也被后人所接受,传承至今,世人将“怪力乱神”视为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的别称,更是用“子不语”以代之。

如清·袁枚的志怪类小说《子不语》不仅得名于“子不语:怪力乱神”。且在该书的自序中讲明了他所理解的“子不语”的缘由:“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然“龙血”、“鬼车”,《系词》语之;“玄鸟”生商,牛羊饲稷,《雅》、《颂》语之。左丘明亲受业于圣人,而内外传语此四者尤详,厥何故欤?盖圣人教人“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则“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所以立人道之极也。《周易》取象幽渺,诗人自记祥瑞,左氏恢奇多闻,垂为文章,所以穷天地之变也,其理皆并行而不悖。

用袁枚的话来讲,就是圣人不语怪,然也,我讲圣人不讲之事,同样然也。反正就是你不说,你有你的道理;我说你不说的,也有我的道理,咱们并不相悖。也算是直接表明了,子所不语就是怪异之事。

但是孔子真的不语怪么?非也。《史记·孔子世家》中记: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大意为:季恒子挖井挖到了一个像羊又像狗的小兽,于是跟孔子说,我得了条狗。孔子说,不对,你挖的是一只羊,木石精怪有夔和罔阆,水中精怪有龙和罔象,而你挖到的是土中精怪,名叫坟羊。

这也直接表明,孔子不仅说怪,而且还很精通。更何况儒家思想本就相信鬼神一说,只是不主张追求崇拜,这样看来“子不语:怪、力、乱、神”显然有些站不住脚。

究其出处,“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上一句,可这两句怎么看都没有什么直接关联,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完整的原文。

《论语·述而》原文记载: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意为: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是用功学习时便忘记吃饭,以至于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过了一会儿,夫子才说:”如果一行人中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长处加以学习,我看到他的缺点也是我也有的,就加以改正。”

由此可见《论语·述而》通篇讲得的好学,而并未出现过任何关于怪异之事,突然冒出一句与上下文毫无关联的话,显然极不合理。

而《论语》一书本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书。其中“子不语 怪力乱神”指的是自然不是言,更像是在说孔子当时的状态。就好比,一个人自夸了自己一通,然后解释了一句为什么这样说,后又觉得解释的又有些片面,于是停了下来,想了想,然后再次进行了的补充。

简而言之就是: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了精神,或译作,孔子不说话,有些不在状态的思考着。都要比,孔子不说怪异之事来得合理。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就没人发现这样错误?得分两个层面来讲:

一来儒家思想被历代当朝者奉为统治思想,作为思想代表作的《论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倘若有人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也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成就与作为是否能和圣人相提并论,然后还得想自己真提出异议会不会得罪当朝者。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再加上“子不语”的断章取义本就深入人心,还是宁夸勿批,免得干出出力不讨好的傻事。

二来就是古文中的标点符号问题,在汉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概念,若存在特例也是个别使用的类似标点符号这种用于分句分段的形式符号的,但这种符号并不统一,所以多少会存在读解误差的存在。而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句段分割的方式采用的则是“之乎者也”,也就是说“之乎者也”并非用作口语说,而是用于文字段落的分割。说句题外话,就拿“今天天很好,我出门游玩。”作比,古文书面记录为:“今天天气很好乎我出门游玩也”说的时候肯定不带“乎”与“也”,如果口语也这般来说,岂不就等同于:“今天天气很好逗号我出门游玩句号”了吗?

言归正传,原文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不存在分割符号,而这一句也并非整句,而用于启下的作用,所以尾字也并没有“也”。例如:“……我有些不耐烦。”和“……我有些不耐烦,‘……’”前者记录我状态有些不耐烦就完毕了,后者却是为了突出我耐烦的状态下引出后面的话。

综上所述,与其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倒不如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有人引言:“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自土爬出,辩言呵斥:“吾非言此!”


· 感谢阅读 ·

传播中华志怪文化,讲述九州妖怪故事。

版权声明: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属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