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而》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至譽無譽 2019-09-28
--<2015-07-24>--《述而》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譯文]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祈禱。孔子道:“有這回事嗎?”子路答道:“有的;〈誄文〉説過:‘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禱。’”孔子道:“我早就祈禱過了。”[注釋][表情]疾病——“疾病”連言,是重病。[表情]誄——音耒,lèi,本應作讄,祈禱文。和哀悼死者的“誄”不同。[表情]祇——音祁,qí,地神。【讀音與詞義補充】疾,是指“病”;病,是指病“重”。疾病,意思是“病重”。誄,通“讄”,力軌反,讀lěi。【論語集註】誄,力軌反。禱,謂禱於鬼神。有諸,問有此理否。誄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辭也。上下,謂天地。天曰神,地曰祇。禱者,悔過遷善,以祈神之佑也。無其理則不必禱,既曰有之,則聖人未嘗有過,無善可遷。其素行固已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禱久矣。」又士喪禮,疾病行禱五祀,蓋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請於病者而後禱也。故孔子之於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無所事禱之意。【論語正義】子疾病,子路請禱。包曰:“禱,禱請於鬼神。”子曰:“有諸?”周曰:“言有此禱請於鬼神之事。”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孔曰:“子路失旨。《誄》,禱篇名。”子曰:“丘之禱久矣。”孔曰:“孔子素行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禱久矣’。”正義曰:《釋文》云:“子疾,一本云子疾病,鄭本無病字。”阮氏元《校勘記》:“案《集解》於子罕篇始釋病,則此有病字,非。”吳氏嘉賓《論語說》:“父兄病而子弟禱,此不當使病者知也。周公之冊祝自以爲功,雖祝史皆命之,使勿敢言,況謂之乎?子路之謂禱,欲聖人之致齋以取必於鬼神也。”翟氏灝《攷異》:“《說文》:‘讄,禱也。累功德以求福。《論語》云:“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從言,櫐省聲。’重文讄,或不省。又‘誄,諡也,從言,耒聲。’此《論語》所引,自有一書名《讄》,與誄異訓,然經典不妨叚借之。故《周禮大祝》:‘作六辭,其六曰誄。’注曰:‘誄同,謂積累生時德行以錫之命。《春秋傳》:“孔子卒,哀公誄之。”或曰誄,《論語》所謂“《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疏曰:‘生人有疾,亦累列其德而爲辭。’故引《論語》文以相續。又《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注引‘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是知‘誄’、‘讄’通也。”據翟說,是《論語》義當作“讄”,能作“誄”,當是《古》《魯》文異。“禱爾”者,爾是語辭。《漢書郊祀志》:“孝武皇帝始建上下之祀。”顔師古注:“上下謂天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說文》:“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太平衘覽》五百二十九引舊注云:“誄,大神之辭也。”《困學記聞》:“《太平衘覽》引《莊子》曰:‘孔子病,子貢出卜。孔子曰:“子待也。吾坐席不敢先,居處若齋,食飲若祭,吾卜之久矣”。’子路請禱,可以參觀。”皇本“丘之禱久矣”,“禱”下有“之字。”注:“禱,禱請於鬼神。”正義曰:“請”者,請福也。鄭注云:“禱,謝過於鬼神。”謂謝過以求福也。注:“言有此禱請於鬼神之事。”正義曰:夫子問已有此禱請於鬼神之否,意以子路或有因而請禱也。此正夫子戰戰兢兢,常若不足之意。鄭注云“觀子路曉禱禮否。”又一義。注:“子路失旨。《誄》,禱篇名。”正義曰:指與旨同。子路疑夫子問古有此禮否,故引《誄》篇之辭以對,爲失夫子本旨也。“誄、禱”當讀斷,與《說文》“讄、禱”訓同。注:“孔子素行合於神明正義曰:鄭注云:“孔子自知無過可謝,明素恭肅於鬼神,且順子路之言也。”僞孔此注當畧本之。《論衡 感虛篇》亦云:“聖人修身正行,素禱之日久,天地鬼神知其無罪,故曰禱之久矣。”案:夫子平時心豐兢業,故恭肅於鬼神,自知可無大過,不待有疾然後禱也。言此者,所以止子路。【論語全譯】7.35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祗(5)。’”子曰:“丘之祷久矣。”[注释](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2)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3)有诸:诸,“之于”的合音。意为:有这样的事吗。(4)《诔》:音lěi,祈祷文。(5)神祗:祗:音qí,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译文]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评析]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这两种观点,请读者自己去仔细品评。崔茂新:讄,累功德以求福。朱熹《集注》: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我强调,读论语的每一章,都要放到一篇的总体结构中来理解,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来体察、感悟。请祷,祷请于鬼神乎,请于夫子允许为之祷乎?本章涉及的是夫子对鬼神的态度,曾有“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此处夫子的态度与前言往行是一贯的。李伟东:夫子不太信鬼神?井玲:子路请祷是什么意思?崔茂新:夫子病得很严重,子路请求夫子允许自己为老师祈祷,夫子问:“有祈祷可以疗病这样的事吗?”子路说:“有啊。讄文说:向天神地祇祈祷。”夫子说:“既然有这样的事,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大学小究:孔子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他只是不说。井玲:丘之祷久矣,又是什么意思?温海明:@井玲 那我早就祈祷过啦大学小究:真正理解孔子的是宋人章炳文、陆九渊和明人都穆。章炳文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识不知也,特以无补于教化耳。”陆九渊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只是‘不语’,非谓‘无’也。若‘力’与‘乱’分明是有,‘神’、‘怪’岂独无之?”都穆言:“《论语》记子不语怪,怪固未尝无也,圣人特不语以示人耳。” 董奎龙:崔老师:有诸的诸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温海明:@井玲 如果你说的有根据的话 大学小究:孔子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从宗教体验的角度要求祭祀者心存鬼神,且要合乎礼仪。《论语·述而》载,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并引诔文所言“祷尔于上下神祇”以说服孔子,孔子曰:“丘之祷久矣。”另据《国语·鲁语下》载孔子语云:“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还是承认神的存在的。 井玲:孔夫子最后说了句讽刺的话?温海明:@董奎龙《巡查组》 应该是,有这么回事妈?@刘正平 既承认,又不迷信崔茂新:讄,累功德以求福。朱熹《集注》: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请祷,祷请于鬼神乎,请于夫子允许为之祷乎?1、夫子信神、敬神而不迷信;2、持续改过迁善是夫子之为仁圣的表征;3、夫子以自己日常进徳修业为对天地神祇的祈祷。大学小究:@温海明 温老师说得对,就是这种态度,承认,不迷信,也不愿意多讲。君子堂[表情]李伟东 07:12夫子倡导人道多于神道?古代的志怪小说的作者,对孔子的鬼神观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很多人都有独到的说法,比如清人袁枚《新齐谐序》:“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盖圣人教人‘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则‘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所以立人道之极也。”井玲:还是让崔老师点中实质! 温海明:@李伟东 是啊,儒家是人家不是神家,是人教不是神教崔茂新:所朱熹“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之说在于神化圣人孔子,是不符合孔子作为圣人的实际状态和作为的。夫子敬畏神,敬畏天,但他尽人事,听天命。温海明:@井玲 崔老师体会更加深刻到位 李伟东:至诚而后通天?董奎龙:儒家是人家不是神家,是人教不是神教@温海明 一语中的。 井玲:我生活在全民信东正教的国度,而对孔夫子的人教更加认同!温海明:@井玲 俄国啊?婴儿就被拉去亲吻棺材,人都被逼信神不能信人,难哪井玲:我有个问题,孔夫子得了什么病?当年多大年纪?有考证吗?董奎龙:@崔茂新 所朱熹“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之说在于神化圣人孔子,是不符合孔子作为圣人的实际状态和作为的。[强][强][强]崔茂新:夫子其实是不赞成子路请祷的,但不能对神有不敬,故说“丘之祷也久矣。”夫子对神,不能用信与不信、有与没有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方式判断的。温海明:@崔茂新 哲学家啊井玲:崔老师又语出惊人!馬震宇:春秋时代不信天地神灵,难。崔茂新:@温海明 受到哲学家的肯定,荣幸之至啊。 董奎龙:@馬震宇 这也许正式夫子的伟大之处吧?温海明:@董奎龙《巡查组》 崔老师点出了夫子的哲学深度和高度啊井玲:苏格拉底也是不多谈古希腊多神的。英雄所见略同!馬震宇:信正神 不信怪神。周礼大部分内容是祭祀,不信天地神灵,麻烦了。今人很容说不信的话,先秦人可能不信吗?崔茂新:夫子言:“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说明夫子是一生志于道志于仁志于学,是即凡而圣、达致至圣的。所以,夫子一生就是一个无止境改过迁善的过程。温海明:@馬震宇 不要以为理性都是进步的,不要低估周代人的理性。文化表面虽然一直在演化,但人的理性未必在进化馬震宇:对,反之依然,也不要高估。温海明:@馬震宇 哈哈,平视古今,平视中西井玲:师友们明白本章的意思了吧?还有问题吗?大学小究:《墨子·公孟》:“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崔圣:夏商西周的“前车之鉴”证明,神不佑人,在春秋时代已被君子、圣人看透董奎龙:@崔茂新 @温海明 @馬震宇 今天老师思路特清晰,语言特明快,在下愚人自然受教多多! 井玲 :我有个问题,孔夫子得了什么病?当年多大年纪?有考证吗?崔茂新:没有考证。我还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但我对论语有个基本判断,大部分的言行应当是夫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之后的事。这一时期,他删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教授弟子。所以,在夫子去世之后,弟子的回忆追忆当以这一时期为主。至于“子疾病”之事,也以这一时期的可能性为大。大学小究 :从本质上讲,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是矛盾的,所以造成一种现象,公开谈论鬼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李伟东: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同于仁者,仁亦乐得之...井玲:谢谢崔老师的回答,我心里有了这个概念,夫子当时已经是老年人了,身体自然会出问题。大学小究:后世的文人只敢在私人场合和视为“小道”的小说里大谈特谈。Shu Cheng:孔子是有神論者,這是肯定的吧?大学小究:孔子生活在特定的时代,难以超越这个时代的鬼神祭祀风习,但因言谈鬼神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和政治理想相悖,他才认为一个聪明的人应当敬鬼神而远之,并将天命抬高居于无上之地位。远鬼神,畏天命是其思想体系的宗教特征。崔茂新:董奎龙:有诸的诸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崔茂新:诸是介词,“有诸”在这里是“有这样的事吗?”的意思。大学小究:孔子相信天、命,不谈鬼神。“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崔圣:子不语,也不作。说明对神是怀义的,但又不能去之,否则,礼仪体系就要作重大修改,即使对夫子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事井玲:孔夫子最后说了句讽刺的话?崔茂新:夫子对子路请祷不赞成,又不忍断然拒绝,就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祈祷,当然是自己祈祷更重要,更有效。实际上是说,你就不用祈祷了。有一点反讽的意味。大学小究:@崔圣 老师说得对,孔子要是大谈鬼神问题,他的学说体系都要推翻做彻底修改,那又跟墨家等的“明鬼”思想有什么区别呢?崔茂新:@程姝 可以肯定,夫子不是无神论者。井玲:神衹与天道如何定义?Shu Cheng:@崔茂新 謝崔老師。孔子相信上天。大学小究:井老师的这个问题,用孟子的话可以解答。孟子眼中的天更加高远,天、人之间有百神,他认为人君祭祀时,神明享祭实际是天接受了祭供:“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万章上》)温海明:@程姝 孔子相信上天,但不信天神天鬼天兵天将[呲牙]Shu Cheng:@温海明 是哈。是一神論。崔茂新:这有说法,天神、地祇,就是天地之神。天道,就是最高的道,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我们就不妄言了吧?用生命和心灵去感通、体悟,可也。李国鹏:孔子所信或是上天之天道天理,非是西方之相信只有一位人格神。大学小究:司马迁作《大宛列传》,对《禹本纪》、《山海经》的怪诞内容即采取阙疑回避的态度:“《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就是继承的孔子的态度。崔茂新:@井玲 井玲老师在雅典的深夜时分,为我们主持晨读,十分幸苦,谢谢井老师。井老师,晚安。大学小究:但是《史记》等正史不谈或者不敢谈,《山海经》、《子不语》、《幽明录》、《聊斋志异》可以谈。崔圣:夏、商“独夫”被放被诛,周厉王被逐,天子并没有得到天神之佑。武王病重,周公认真祈祷,还是死了李国鹏:有神否?不知也!无神否?不知也!人所知之者,人有明德良知,立身心合于天道也。未知生,焉知死。求神莫如求已!磨砖人:夫子从周,周代用于祭祀的礼乐文明,更重视在礼乐的颁演中,达至人伦与人格的操练崔茂新:神,即神秘莫测、灵异深奥的未知领域,从这一意义上说,夫子是承认神之存在的,不然,就不会“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了。Shu Cheng:@崔茂新 [玫瑰]夫子是敬天敬神的。崔茂新:但夫子不赞成忽略自身德行修为、一味祈神赐福的做法。崔圣:如果说夫子信天神,还不如说夫子无法推翻古人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Shu Cheng:@崔茂新 修身正己是真正敬畏天命吧。小明:我认为孔子是有神论者,因为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如果不认为有鬼神,就谈不上敬,但他不认为鬼神能控制左右一个人生命流向,所以还是靠自己修身养德,所以他不怎么喜欢说怪力乱神董奎龙:夫子对鬼神的态度,让现代人深思,自省。jlh: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对鬼神应该是为不知的存疑态度,但是天作孽尤可违,其思想实际上明显偏向无神论了,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没有在这方面做无谓的纠缠,敬而远之崔圣:高深莫测为天,无可奈何为命,也许是人道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吧夫子50而知天命,这么说,夫子是知天知命的,又不语,是个课题!大学小究:还有个原因,怪力乱神说不清楚。谁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直到汉代谶纬神学才大谈特谈。崔圣:是说不清楚@刘正平 老师大学小究:在“绝地天通”后,人们就说不清上古的鬼神问题了。jlh:实际上,当时有神论和无神论者都根本无法有效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了都不能绝对直接证明无神,只能从各方面间接推导应该是无神的结论大学小究:绝地天通后,人人为巫史的时代结束,鬼神祭祀的权力被最高统治者掌控,逐渐礼仪化,就是@冯国栋 老师前面说的那种情况。一般人对鬼神已经缺乏宗教体验了,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直到谶纬神学、佛教和道教兴起。崔圣:我以为,神鬼之类,是古人从蒙昧时对雷电、风雨、地震等不明自然现像的敬畏与传说形成大学小究:孔子的时代,王权和神权是一体的,没有进入权力核心,不掌控国家祭祀体系,是没有能力讨论和阐释鬼神问题的。jlh:孔子对鬼神为不知,存疑,应该是最严谨的态度了。我们现在也有无数未知领域,可以去探索,在真正搞清楚之前,不要随便下结论@刘正平 孔子大谈王权啊,所以神权他要是想谈,应该也敢吧?大学小究:@金立鸿 王权还属于人道的范畴,神权属于鬼道,是另一个世界,他不清楚所以阙疑?jlh 08:44@刘正平 我觉得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采取了搁置阙疑,不纠缠辨论,态度上尊习俗敬鬼神,行动上从内心远鬼神的态度。咱还是信其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