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下药 祛风湿药

 东海游 2020-10-28

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大便,以清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或清热泻火,使热毒火毒通过泻下得到缓解;或逐水退肿、化饮涤痰,使水湿痰饮从大小便排出。部分泻下药兼有清利湿热、消积导滞、破血逐瘀解毒散结等作用。

配伍

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证情选择相应的泻下药。里实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或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正虚者,可配补养药,攻补兼施,泻下而不伤正;老年体弱、津枯、阴虚、血亏、肠燥、便秘者,应配生津滋阴养血药。

现代研究

泻下药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黏膜炎性充血水肿,引起不同程度腹泻的作用。部分药物还有抑菌消炎利胆利尿止血、降压等作用。泻下药对西医诊为习惯性便秘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肾炎肝硬化血吸虫病引起腹水胀满,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口腔炎乳腺炎、局部细菌感染慢性气管炎蛔虫病等。

①攻下药。多为苦寒之品,既能通便,又能泻热,攻下力较强。主要用于高热不退腹满胀痛大便不通里实热证,以及火毒内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疮痈疔毒、血热等证。常用药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大黄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

【临床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

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

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

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处方用名】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川军、酒洗大黄(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较缓,能清热化湿)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用作通便宜后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分。

【按语】1.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使用

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随配伍的不同而发挥它的特长。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积;配以附子,可温阳降浊;配以茵陈,可清化湿热;配黄芩、黄连,可泻火凉血;配黄连、槟榔,可清热导滞,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损伤瘀血或肠痈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乌贼骨,可清热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热等症。

2.大黄除内服外,又可外敷治热毒痈肿、水火烫伤,也是取它泻火解毒的功效。

3.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4.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方剂举例】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者等症。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治寒积便秘。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虫。治产后腹中有瘀8血而腹痛者。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床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蒌仁、赤芍。)

十水硫酸钠     芒硝

【处方用名】芒硝、朴硝、玄明粉、元明粉(现上海药店均付芒硝,详见按语)

本品味咸、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功能泻下清热、软坚。主治热积便秘腹满胀痛、癥积聚、痈肿目赤口疮丹毒等。

芒硝主要含含水硫酸钠及微量氯化钠硫酸镁硫酸钙等。玄明粉含无水硫酸钠。硫酸钠口服后,可阻止肠内水分吸收。促进肠蠕动,将稀释的粪便排出。

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不通,每与大黄同用以通便泻热、如积滞较甚、腹胀腹痛,可加配枳实厚朴。如大便结久不通而体质较弱者,用芒硝加鲜萝卜同煮,待熟捞出,再加鲜萝卜同煮,如此3~5次,服其药汁,有通便而不伤正之优点。现代有人以本品配莱菔子粘连性肠梗阻,配金钱草胆结石,配茵陈阻塞性黄疸等。外用能清热消肿,如外敷治乳痈初起或乳汁不通所致乳房肿硬热痛。如配以大黄、大蒜,加适量食醋捣烂外敷,可用于肠痈。目赤肿痛,可取芒硝适量,加10倍量开水溶化点眼,或煎汤熏洗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可用芒硝配合冰片硼砂等研末吹于患处。内服用量10~15克,以药汁或开水冲服。胃无实热,肠无燥屎者勿用,水肿、老年性便秘及孕妇忌服。

番泻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函,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2~6克

本品性寒味苦,质黏而润滑,能进入大肠经泻积热而润肠燥,故可用于热结便秘。但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

【处方用名】番泻叶(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用开水泡汁或煎服)

【方剂举例】肠黏连缓解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川朴、炒莱菔子、木香、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芒硝。治轻型肠黏连或部份性肠梗阻。

芦荟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草、好望角芦荟草或其同属他种植物叶茎切断后流出的汁液,经浓缩的制成品。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热通便,杀虫,凉肝。

【临床应用】1.用于热结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本品泻火通便,能治热结便秘、头晕目赤、烦躁失眠等症,可与茯苓、朱砂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肝经实火、头晕头痛、躁狂易怒等症。

芦荟味苦性寒,既能凉肝清热,又可泻热通便,故对肝经实火而兼大便秘结者,可以起到“斧底抽薪”的功效。临床用此治疗肝经实火的躁狂易怒、惊悸抽搐等症,常与龙胆草、黄芩、黄柏、黄连、大黄、当归等同用。

3.用于蛔虫腹痛或小儿疳积等症。

本品既能泄热通便,又能驱虫,故对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外用有杀虫之功,可用治癣疾。

【处方用名】芦荟、真芦荟(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八分,宜作丸、散剂用,一般不入煎剂。

【方剂举例】更衣丸《医学广笔记》:芦荟、朱砂。治肠中干燥、便秘。

当归龙荟丸《宣明论》:当归、龙胆草、芦荟、黄芩、栀子、黄连、黄柏、大黄、青黛、木香、麝香。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智不宁,甚至惊悸抽搐、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②润下药。多属植物种仁,富含油脂、质地润滑,故有滑利大肠、润燥通便的功效。因其作用缓和,部分药物兼有润养之功,故常用于年老、久病、产后津血亏虚引起的肠燥便秘。常用的药有火麻仁郁李仁等。

火麻仁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燥杀虫,临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1)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论》麻子仁丸

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脚气肿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一大升,别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纳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饮之,冷热任取,饥时啖豆亦佳。(《外台》)

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干,炒,待香热,即入木臼捣极细如白粉,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无灰酒一大瓷汤碗研麻粉,旋滤取白酒,直令麻粉尽,余壳即去之,都合酒一处,煎取一半,待冷热得所,空腹顿服,日服一帖。(《箧中方》大麻仁酒)

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妊娠损动后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斗,煮取汁,热沸,分为三、四服。(《食医心镜》)

治寸白由: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大麻子三升(熬,捣末)。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旦顿服之,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且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千金方》)

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治金疮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著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治赤流肿丹毒:捣大麻子水和敷之。(《千金方》)

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郁李仁

性味: 性平,味辛、苦、甘。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1、用于肠燥便秘。

郁李仁体润滑降,具缓泻之功,善导大肠燥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蒌仁同用。

郁李种子表面及纵剖面观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

郁李仁又能利小便而退水肿,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润肠通便,但火麻仁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燥便秘;郁李仁则滑肠通便作用较强,且能利尿。服郁李仁后,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隐痛。 

1、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炮制)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2、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3、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用郁李仁、杏仁(炮,去皮、尖)、薏苡仁各一两。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4、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5、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紫苏一两半,茅根(切)四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6、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一两,槟榔、干地黄各三分,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鸡峰普济方》郁李仁散)

7、治中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姚和众方》)

8、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9、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一钱匕,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10、治赤目:郁李仁,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本草衍义》) 

③峻下逐水药。作用猛烈、多有毒性,能引起强烈腹泻,使大量水湿痰饮之邪由大便排出,有峻下逐水之功。主要用于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喘满气促肺气壅实、二便不通、脉沉有力、形气俱实的水肿痰饮实证。常用药有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等。此外,某些泻下药还可用治湿热积滞、泻痢腹痛肝胆湿热身目发黄;疮痈疔毒、肠痈腹痛瘀血闭经外伤瘀肿食积虫积小儿疳积、面黄肌瘦等证。

甘遂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1)用于胸水腹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合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同用。用于痰迷癫痫,可配朱砂应用。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9、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京大戟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芫花

逐水、涤痰、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症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性味:花:苦、辛,寒;有毒。根皮:辛、苦,平。有毒 

归经: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1、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

芫花-药材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2、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3、 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4、治蛊胀: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5、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6、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症癖,腹胁坚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7、治痈:尧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8、治急性乳腺炎,兼治深部脓肿:芫花二钱至一两,鸡蛋三至五个。二味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刺数小洞放入再煮,至蛋发黑为度,吃蛋喝汤,每天一至二次,每次至二个。服后有头昏、恶心者,可吃蛋不喝汤。如反应甚者,以菖蒲煎服解之。孕妇忌服。勿与甘草同服。(《江苏省中



9、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

10、 治牙痛,诸药不效者:芫花碾为末,擦痛处令热。(《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11、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围,干后复妆,凡三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等分),上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壮小晕三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12、治心痛有虫:芫花一两(蜡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13、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延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

14、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半钱,日一两遍。(《补块肘后方》)

15、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钱,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16、治妇人积年血气症块结痛: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热酒下十丸。(《圣惠方》)

17、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18、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19、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20、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 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

芫花(图5)

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5、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6、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9、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10、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11、.芫花散(《大同方剂学》)治蛲虫:芫花、狼牙雷丸、桃仁(去皮尖)各0.9g。上4味,捣散,宿勿食,平旦以饮服1g,当下虫也。方中芫花杀虫,为君药。

芫花(图6)

12、芫花丸(《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血分,四肢浮肿,脘腹气滞,不思饮食:芫花、大戟、大黄各30g,青皮(汤浸)45g。上药醋炒,再为细末,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7丸,食前温酒送下。方中芫花泻水逐饮,为君药。

13、芫花丸(《普济方》)治积聚停饮,痰水生虫,久则成反胃,及变为胃痈:芫花(醋制)30g,干漆(炒令烟尽)、狼牙根,炒桔梗、炒藜芦槟榔各15g,炒巴豆10个。上为细末。醋糊为丸,赤豆大,每服2-7丸,食前姜汤送下。方中芫花泻水逐饮,杀虫疗疮,为君药。

14、治疗传染性肝炎初步观察,黄芫花对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转氨酶值趋于正常和自觉症状改善的作用,特别对转氨晦持续不降的病例,用药一定时间后可获得改善。但对其它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并不突出。制剂与用法:

一 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

脱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片,日服3次。

三 黄芫花酮片(每片含黄酮50毫克),每次片,日服3次。

15、治疗精神病取黄芫花花蕾及叶晒干研粉,过筛备用。成人每天2~4克,连服3~7天。治疗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计153例,结果痊愈71例(46.5%),好转46例(30.1%)。一般连服3~7天即可见效。如不见效,休息几天,再服一疗程。其主要作用能使兴奋型病人安静,抑郁型病人情绪活跃,忧虑型病人有所缓解。又报道每日用黄芫花粉4~10克,饭前顿服,治疗精神病152倒,有效率达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腹泻。体弱者偶有虚脱现象。凡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孕妇均忌服。

  牵牛子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成分: 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脂肪油、有机酸等。

功能主治: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归经:归肺经、肾经、大肠经

用法用量: 3~6g 。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克,每日~3次。

《纲目》: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著其说极力?之。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梁而多优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1、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2、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儒门事亲》禹功散)

3、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宣明论方》一气散)

4、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5、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牵牛子五两(炒取末二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本事方》)

6、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白牵牛一两(半生半熟),黑牵牛一两(半生半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

7、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补缺肘后方》)

8、治一切虫积: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末),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沙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钤方》)

9、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义》)

10、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破故纸(炒)二两,黑牵牛子三两(炒)。上为细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

11、治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仁斋直指方》)

12、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牵牛子头末三钱,大黄二钱,穿山甲(煅)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

13、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14、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巴豆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树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

①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⑥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④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⑤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⑦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医说》)

⑧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上以针刺定,灯上(瓦面烘烤)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翻前服之。(《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⑨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经验方》)

⑩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⑴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局方》水浸丹)

⑿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补缺肘后方》)

⒀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⒁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选方》)

⒂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

⒃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经验方》)

⒄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⒅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⒆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⒇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秘传经验方》)

1、治宫颈癌痛:水红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9g,大黄15g,巴豆10粒,白酒500g,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2、治喉癌

(1)巴豆2粒研末,大枣肉3枚,葱白2根,共捣如泥,梨1个,在1/4与3/4处交界处切开,下3/4中心挖空,装入药泥后盖好,上1/4置碗内蒸熟,去药嚼梨,喝汤。

(2)蜈蚣5条,全蝎白僵蚕、 虫各30g,新瓦焙干研细末,分成40包,每包倒入鸡蛋内,捣匀,面糊封口,置碗内蒸熟吃,早晚各1枚,24包为一疗程。

3、治鼻咽癌:巴豆7.5g,雄黄18g,郁金9g,制成黄豆杨大丸,每次丸,2小时1次浓汤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腹水草

性味归经】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散瘀解毒。用于腹水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外用治腮腺炎,疔疮,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腹水草的功效 行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水肿,小便不利,肝炎,月经不调,疗疮痈肿,跌打损伤,汤火伤。

①治腹水:腹水草全草一两。水煎,分二次,食前空腹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臌胀:腹水革鲜根或鲜全草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小便不利:腹水草全草,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白浊:毛叶仙桥三钱。酒煎服,(《纲目拾遗》)

⑤治经水不通:腹水草全草,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子宫脱垂:腹水草八钱,野葡萄根七钱,猪小肚一个。炖老酒服。(《闽东本草》)

⑦治小儿伤食:鲜腹水草全草一至三钱,冰糖少许。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背疽未渍:鲜腹水草全草五钱。酒水煎服,渣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⑨治跌打损伤:腹水草鲜全草或根二至三钱。洒水煎服;另取鲜叶捣烂酒调加热擦伤。(《福建中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腹水草报一两左右。洗净,捣糊作饼约一、二寸宽的面积,贴于囟门,过一、二小时,腹鸣便泻,尿量亦增。过一日后,中毒现象减轻。亦可用腹水草茎叶煎服,每剂五钱,但效力不如根强。(《浙江中医杂志)(4):175,1957)

⑾治汤火伤:腹水草全草,捣烂敷伤处;或研末调桐油搽。(《湖南药物志》)

⑿治杨梅疮:腹水草全草,不拘量。冰煎,洗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⒀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腹水草、乌韭各五钱,白英一两,石韦并头草茵陈各三牧,车前草六钱。水煎服。

⒁治急慢性肾炎、水肿:腹水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⒂治便秘:腹水草根一两,鹿茸草二钱。水煎,蜂蜜调服。

(⒀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⒃治子宫癌:腹水草藤一两,牛尾菜一两,七叶一枝花五钱,龙葵一两,黄药子一两。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祛风湿药

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1.性味:多为辛温香燥

2.归经:主入肝、肾,次入脾

(1)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

(2)祛风湿清热药—多辛苦寒—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

(3)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治肾虚腰痛中风半身不遂等。

1.据感邪偏重不同配伍:

(1)风痹(行痹)关节游走疼痛:祛风力强+活血养血

(2)寒痹(痛痹,疼痛明显):温性大+温经通阳药

(3)湿痹(着痹,肢体重着麻木):温燥药+健脾运湿药

(4)热痹(红肿热痛):苦寒性药+清热燥湿药

2.据病位

(1)病邪在表或偏上部:配祛风胜湿解表药

(2)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经

3.风湿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不足:配补肝肾药养血药

1.风湿日久,宜制成丸剂酒剂常服。

2.偏辛温香燥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六 分为1祛风湿散寒药2.祛风湿清热药.3祛风湿强筋骨药

(1)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蛇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2)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 秦艽 络石藤 雷公藤 豨莶草 臭梧桐 桑枝 老鹳草

(3)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1)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蛇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独活

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

药用配伍

1.风寒湿痹。该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风寒挟湿表证。该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少阴头痛。该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4.独活与桑枝:独活搜风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风湿而通经络横行四肢。二者合用,治疗风寒湿痹功能增强,尤其是上肢疼痛、肩关节周围炎。 

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3.《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4.《药品化义》: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5.《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面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6.《本草正义》: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本经》主风寒所击,祛风之正治也。主金疮止痛,盖指风邪外袭之破伤风,则能祛风而止其痛,非能止脱血发热之疮痛也。奔豚本属肾水之邪上涌,温辛下达,故亦治之。癎庢亦因风动而发,然寒风则宜于独活,而痰火生风,非其治矣。《别录》疗贼风及百节痛风,无问久新,则芳香定窜,固无微不至,亦防风之流亚也。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陈,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惟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故古书以独活通治内外上下诸证,凡头面肢体,无一不在独活范围之内,自宋以来,则羌活别为一条,而芳香之气,尤为浓郁,则彻上旁行,合让羌活占其优胜,而独活之味较厚,则以专治腰膝足胫等证。虽古人尚未明言,而海藏已谓羌活气雄,独活气细,石顽亦称其升中有降,皆隐然有上下之别,颐业师朱氏家法,恒以独活治下,凡自腰及少腹以下,通用独活,不仅风寒湿气痿痹酸痛,可以立巳,即疡证之发于阴分者,未溃易消,已溃易敛,功绩显然,确乎可信,此古人未尝明言之奥旨也。然如着痹痿BI诸侯,又多气血虚寒,不得流利,苟非羌独辛散,亦难速效,则病本虽属血虚,又宜于养血滋液之中,参入宣络温运,徐图奏绩。  

威灵仙

辛咸,温,有毒。膀胱经。入肺、肾二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中华本草》所载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等。国内分布较广,其根及茎入药具有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之功效。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新的用途不断的被发现,如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但用药中须注意的是,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5~15g。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又摸索出其许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伤 威灵仙20g,当归尾10g,牛膝15g,牛蒡子l0g。水煎服,日1剂。一般3~5剂收功。

慢性咽炎梅核气 威灵仙、全栝楼各20g,青蒿茯苓陈皮各15g,黄芩枳壳各12g,浙贝母竹茹桃仁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或威灵仙30g,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g,煮沸,分2次服,日1剂。

急性龟头炎阴囊湿疹 威灵仙60g,浓煎250ml,温洗患处,日2~3次。局部红疹、水疱瘙痒、疼痛等症状一般可很快消失。

呃逆 威灵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钟,日1剂。

跟骨骨刺、足跟痛 威灵仙50~100g,放入2000~2500ml的清水中,煮沸30分钟,待药液温度适宜,加入陈醋50ml,浸泡患足l小时。每日1次,连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g,煎汁300ml,熏洗患处,每次半小时,日1~2次,连用15天。

胆结石 威灵仙60g,每日2次煎水内服;或威灵仙45g,海金砂(包)、郁金金钱草各30g,柴胡延胡索各15g,黄芩、枳壳、厚朴各10g。水煎服,日l剂。

外伤性食道炎 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开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温时代茶频饮。日1剂。

面神经麻痹 威灵仙、防风各30g,水煎服,日1剂。

外伤性神经损伤 威灵仙20~50g,当归、红花各15g,地龙l0g,鸡血藤30g为基本方。上肢姜黄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下肢续断桑寄生川牛膝气虚生黄芪血瘀乳香、没药;肢体屈伸不利、运动障碍明显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剂。

痔疮出血 威灵仙60g,芒硝30g,煎水熏洗、坐浴患处。日1~2次。

虚寒胃痛 威灵仙30g,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鸡蛋2个,红糖适量,煮成蛋汤温服。日1剂。此外,本品还可治疗肝硬化黄疸肝炎腮腺炎输尿管结石支气管炎等。

头痛 属于偏头痛者,取威灵仙、白芍各15克,白芷白芥子川芎蜈蚣各10克;若是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用威灵仙、葛根、丹参各15克、全蝎10克、制马钱子6克,有较好止痛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取威灵仙、炒莱菔子各12克,桃仁、地龙、沙参、桔梗、白前荆芥紫菀、陈皮各10克、甘草6克。

食管癌 取威灵仙、鲜荷叶各30克,加食醋30毫升,煎汤饮用,对消除吞咽因难、痰涎壅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说明的是,威灵仙有较强的走散力,气血亏虚者忌用。  

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验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 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川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风湿的镇痛剂。

【用法用量】多在炮制后用。一般在中药的配方里,川乌的用量多为15-30g。剂量最好不要超过60g.使用的关键是久煎,最好煎煮两个小时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另外同干姜甘草同用,也可降低毒性

【禁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蕲蛇

味甘咸、性温,具有祛风湿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

蕲蛇

,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袪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麻风,疥癣。本品能外走肌表而袪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如追风散(《秘传大麻风方》);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恶疮。 

、散风寒舒筋活络等药效。

乌梢蛇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1,乌蛇酒:乌梢蛇适量,白酒适量,以能淹过蛇体为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据《朝野佥》载:“商州有人患大麻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堕酒器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乌蛇制成蛇酒服,防治麻风病,取其祛风湿,通经络,解毒;酒还可起到行血脉、行药势的作用。本方也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2,三蛇酒:乌梢蛇、眼镜蛇蝮蛇各等分。白酒适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镜蛇、蝮蛇均为有毒蛇,祛风湿、通经络作用较强,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于风湿痹痛或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脊柱炎等。

3,乌蛇汤:乌梢蛇1条,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乌梢蛇有祛风除湿和解毒作用,对于荨麻疹湿疹脓疮也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汤羹,尤宜于食用。

4,定命散:乌梢蛇、白花蛇各60g,蜈蚣2条。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0g,温酒调服。

源于《圣济总录》。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较强的祛风定惊、攻毒的作用,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可协同奏效。温酒调服,可增强辛散祛风的力量。用于破伤风,风毒内浸,项强直,身体强直

木瓜

【性味】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除湿利痹,缓急舒筋,消食,治脚气。

【功能主治】 治胃痛,痢疾,二便不畅,风痹烂脚

1、健脾消食: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现代医学发现,木瓜中含有一种酵素,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Bk306.jpg

2、抗疫杀虫:番木瓜碱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结核杆菌及寄生虫绦虫蛔虫鞭虫阿米巴原虫等作用,故可用于杀虫抗痨。

3、通乳抗癌: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于通乳及治疗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补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补充人体的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抗痉挛: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碱具有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果实含有丰富木瓜酶维生素C、B及钙、磷及矿物质,营养丰富,果实含大量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钙盐、蛋白酶、柠檬酶等,具有防治高血压肾炎便秘和助消化、治胃病,对人体有促进新节代谢和抗衰老的作用,还有美容护肤养颜的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缺奶的产妇、风湿筋骨痛、跌打挫伤患者、消化不良、肥胖患者;

2. 不适宜孕妇、过敏体质人士。

烹饪指导

治病多采用宣木瓜,也就是北方木瓜,又名皱皮木瓜的,不宜鲜食;食用木瓜是产于南方的番木瓜,可以生吃,也可作为蔬菜和肉类一起炖煮。

1、舒筋活络。用于湿痹引起的肢体拘挛疼痛,本品能祛湿邪,解拘挛,舒筋络。常配牛膝威灵仙同用。

2、和胃化湿。本品气香能醒脾和胃,味酸能生津空运舒筋,常用于治疗胃失和降的呕吐、疼痛、泄泻

食疗作用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

Bk307.jpg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等病症

性味功能:甘、酸、温。消食健胃、疏筋通络。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关节痛疼、肢体麻木等症。如鲜番木瓜250克、猪蹄1个,熬汤服,治乳汁缺少;番木瓜150~250克,鲜食,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药用价值 宋代名医许叔微在《本事方》中记载一则有趣的故事:安徽广德顾安中外出,偶然腿脚肿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将两脚放在一包装货的袋子上,下船时突然发现自己腿脚肿胀疼痛竟然好了许多,感到十分惊奇,就问船家袋中装的是何物?船家回答是木瓜。顾安中回家后,就买了一些木瓜切片,装于袋中,每日将脚放在上面,不久,他患的腿脚病就痊愈了。这一记载说明,木瓜确有治疗风湿痹痛的神奇功效。

【备注】治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伸筋草

〖药性功效〗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

1.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 2.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寻骨风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睾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睾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寻骨风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用于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松节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大骨节病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1.《名医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2.《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之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海风藤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 6~12g。 外用,适量。

(2)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 秦艽 络石藤 雷公藤 豨莶草 臭梧桐 桑枝 老鹳草

防己

防己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一般认为,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汉防己碱、去甲基汉防己碱。

药理:有镇痛解热消炎肌肉松驰、利尿、抗过敏性休克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用法用量:5-10g。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阴虚湿热者忌用。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阴也,降也。去湿热水肿,利大小便,解诸经热壅肿痛,湿热脚气,通九窍热闭,逐膀胱肝肾湿热,及热毒诸疮、湿热生虫等证。

《本草备要》:通,行水,泻上焦血分湿热。大苦大寒。《本经》平,《别录》温。大阳经药膀胱。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治肺气喘嗽,水湿。热气诸痫,降气下痰。湿疟脚气,足伤寒湿为脚气。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芩、柏,风加羌活、萆?Z,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脚气同论。水肿风肿,痈肿恶疮。或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险而健,阴虚及湿热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通草即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本集以行水为通剂,改热药为燥剂。陈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用。恶细辛,畏萆?Z。 《本经逢原》:防己辛寒纯阴,主下焦血分之病,性劣不纯,善走不行,长于除湿。以辛能走散,兼之气悍,故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病,除邪,利大小便,此《本经》主治也。《别录》疗水肿膀胱热,通腠理,利九窍,皆除湿之功也。弘景曰:防己是疗风要药。汉防己是根,入膀胱,去身半以下湿热;木防己是苗,走阳跷,治中风挛急,风痹湿热。《金匮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木防己汤、五物防己汤,皆治痰饮湿热之要药,而《千金》治遗尿小便涩,有三物木防己汤,水肿亦有三物木防己汤

防己

,总取其通行经脉之力也。能泻血中湿热,通经络中滞塞,险健之类,用之不得其宜,下咽令人心烦,饮食减少。至于去湿热肿痛,下注脚气,膀胱积热,诚通行十二经之仙药也。如饮食劳倦,阴虚内热,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其不可用一也;大渴引饮,及久病津液不行,上焦湿热等证,防己乃下焦血药,其不可用二也;外感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此上焦气病,其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湿热,皆不可用,即下焦湿热,又当审其二便不通利者,方可用之。

1. 防己为辛能散,功能祛风湿而通络,主治风湿痹痛之症;苦寒降泄,利水湿而消肿,能除水肿脚气之患。

2. 防己有汉、木二种,木防己性偏宣通经络,力善祛风止痛;汉防己性偏疏通。

现时中医应用防己的经验是:汉防己偏于利湿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而走外,用于祛风湿以止痛。 (2)用于风湿痹痛,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热除湿之品。对寒湿痹痛,须用温经止痛肉桂附子等药同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与椒目葶苈子大枣等配伍同用,若属虚证,常与黄耆、茯苓白术等配伍。  

秦艽

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在青海尤以黄南产的秦艽质量最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药用用途

根入药,能祛风湿、退虚热、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低热、小儿疳积发热。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性味:辛、苦,平。归经: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秦艽功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肢体酸痛之症。

2. 用于湿热黄疸。秦艽功能化湿退黄,故可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3.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退除虚热,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摘录《中国药典》  

络石藤

性微寒,味苦。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1)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瓜蒌甘草皂角刺配伍

《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①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同炖,服汤食肺,每日剂。

④治吐血:络石藤叶一两,雪见草、乌韭各五钱。水煎服。(②--④方均出《江西草药》)

⑤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近效方》)

⑦治外伤出血:络石藤适量。晒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江西草药》)  

雷公藤

性味】苦、辛,凉。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搽患处。

【注意】不可内服。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1)雷公藤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因心脏呼吸抑制而死亡。解救用催吐,洗胃灌肠,导泻等法,或给蛋清,面糊保护粘膜,注射葡萄糖,给强心兴奋剂,给氧等对症治疗。

(2)同属植物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li Sprague et Takeda.,东北地区亦应用于临床,功效相似。

(3)本品因有剧毒,一般不内服,但据福建省三明地区第二医院报导,用雷公藤根去皮后的木质部分久煮后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仅供参考。又据文献报导,内服雷公藤煎剂少量,可治疗麻风反应(发热、皮损、神经症状)。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雷公藤100克 捣烂,浸入

中药的雷公藤

500毫升酒精中,密封1周后过滤,取适量清液涂擦肝肿大处,每天或隔天1次。同时用三白草根、野芥菜根各90克,分别煎去渣,加白糖适量饮服。上午服三白草根,下午服野芥菜根,日1剂。坚持半年,病情明显好转,1年后症状及肿块消失。乳腺癌 雷公藤25克 研粉,调入适量凡士林,制成全量100克软膏,敷癌肿处,日1次。同时内服藤梨根野葡萄根各30克,八角金盆、生南星各3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连续治疗2个月,病情好转,肿块消失。白血病 雷公藤、洗碗叶根各15克 捣碎,水煎3次服。能使白细胞不降并恢复至正常,脾肿大缩小。鼻咽癌 雷公藤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加甘油20毫升,滴鼻,日3次。同时用葵树子30克 切碎,炖瘦肉吃,日1剂。坚持治疗1~2个月,能使头疼喉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肿块缩小,吞呕及处塞通顺。

(2)祛湿散结,用于湿热结节风湿热痹 雷公藤、玄参各15克,黄芪当归银花各12克,甘草3克 切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亦治火毒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皮癣湿痒 雷公藤100克 捣碎,用50%酒精浸泡1周后,用上清液涂擦。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15克 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得药液150毫升,渣加水再煎,得药液100毫升,两次合并,早、晚分服。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3天。多数用药5~6个疗程后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结节红斑 雷公藤12克 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3~4小时,不加盖,取褐色药液250毫升,早、晚分服,日1剂。3~4天为1疗程。对麻风反应出现的结节红斑、四肢浮肿、发热神经痛等症状,多数在用药3~5剂后可以控制,不再进行。对各种红斑性皮肤结节病及红斑性狼疮等疗效超过激素,有效率在70~90%之间。 

 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肠、导泻外,可服鲜萝卜汁4两或炖服莱菔子8两,也可用鲜韭菜汁或浓茶、羊血等以解毒。据20余个中毒案例的观察,中毒表现均为腹痛、呕吐、腹泻、嚎叫挣扎,但不发热。死亡大都在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天。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时内用催吐剂、泻剂,一般均能痊愈。

豨莶草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 9~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病症尤为适宜。

桑枝

【功 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 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压病: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

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老鹳草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9~15g 

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2.《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验方】

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老鹳草治颜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歪斜))

用老鹳草一把(大约鲜草二-三两左右),洗净,切碎,水煎二大碗,头煎熏洗,二煎内服。

(3)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五加皮

“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药用配伍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1.五加酒(《备急千金要方》):用治产后癖瘦。

2.油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体困倦,喘满虚烦,呼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

3.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主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4.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五加皮丸(《瑞竹堂经验方》),主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

①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②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③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_10克),煎服。

1、刺五加皮

①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两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药材性状:呈长筒状,多为双卷,少数为片状,筒径0.3~1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纵向稍扭曲的竖沟及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淡灰黄色或灰黄色;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而苦。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②五加皮性味辛苦温,主入肝肾二经。既善祛风寒湿邪,又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疗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还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临床用量为5~9g。

③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用量4.5~9.0g。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与独活牛膝配伍应用。

2.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1)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

1,寄生五加酒:桑寄生、五加皮、杜仲各等分。用约十倍的白酒浸泡。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桑寄生、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而止腰痛。用于久患风湿,肝肾虚损,腰膝酸软、疼痛。

2,寄生杜仲蛋:桑寄生、杜仲各10g,阿胶5g,鸡蛋2个。桑寄生、杜仲加水煎取浓汁,阿胶溶化;鸡蛋敲破,倾入碗中,加入前药,搅匀,蒸熟食。

本方以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安胎,阿胶养血止血。用于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

狗脊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尿频遗尿白带过多。 外敷金疮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浸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使用注意】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者慎服。

【经验谈】狗脊具有和缓温胃之功.对因寒邪侵胃所致的各种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均有疗效.  

1.《本草经疏》:狗脊,苦能燥湿,甘能益血,温能养气,是补而能走之药也。肾虚则腰背强,机关有缓急之病,滋肾益气血,则腰背不强,机关无缓急之患矣。周痹寒湿膝痛者,肾气不足,而为风寒湿之邪所中也,兹得补则邪散痹除而膝亦利矣。老人肾气衰乏,肝血亦虚,则筋骨不健,补肾入骨,故利老人也。失溺不节,肾气虚脱故也。《经》曰,腰者肾之府,动摇不能,肾将惫矣。此腰痛亦指肾虚而为湿邪所乘者言也。气血不足,则风邪乘虚客之也。淋露者,肾气与带脉冲任俱虚所致也。少气者,阳虚也。目得血而能视,水旺则瞳子精明,肝肾俱虚,故目AN。女子伤中,关节重者,血虚兼有湿也,除湿益肾,则诸病自瘳,脊坚则俯仰自利矣。

2.《本草述》:《本经》于狗脊主治,首云腰背,次乃及机关缓急,更次乃及膝也,岂非知所先后哉。又如疗脚弱,并毒风软脚,皆由大关节之处,有留滞邪气恶血,故在下部之经脉有伤,而见于脚者,其机关不利如是耳。然则狗脊主气乎?主血乎?夫其所治,《别录》言风邪淋露,少气目暗。甄权又言毒风软脚,肾气虚弱,即此可以思其功。夫经脉所以濡筋骨、利机关,非血无以濡之,非气无以XV之。故此味乃主下焦肝肾之阴气,与上焦心肺之阳气微不同耳。《本经》谓颇利老人,缘老人下焦之阴气多虚,多有不利故也。更绎《本经》但言寒湿,而《别录》、甄权又出风邪毒风之治,非有二也。盖肾者水脏,全藉风木以达阳而化阴;风木虚,则阳不达,阳不达,则阴不化,阴不化,则寒湿病乎血,病乎血则风化自病而为风邪,久之为毒风,还病于肾脏,而为肾脏风毒。或有化为湿热,以为肝种种之病者,皆坐风虚也。此味能益肾气,若主辅得宜,使阳得达而阴得化,有何关节不利而风湿不瘳乎。但病各有所因,则剂各有所主,诚即方书治寒湿脚气,必用益阳气、除寒湿之剂;治风湿,必用活血、除风湿之剂,而此特逐队以奏功。又有脚气宜补心肾者,主以益心肾之味,而此特佐之。然则此味固不任攻击之功,即冀其奏补益之效,亦未能专恃也矣。

千年健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用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内热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常与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应用。

1.《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2.《柑园小识》:可入药酒,风气痛老人最宜。3.《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4.《本草再新》:治痈瘘疮疽,杀虫败毒,消肿排脓。5.《饮片新参》:入血分,祛风湿痹痛,强筋骨,治肢节酸疼。6.《中药材手册》:治风气痛,筋骨瘘软,半身不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