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四)

 桃花源间 2020-10-29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31
回家路上


文/默默


随着汽笛一声长啸,车轮慢慢转动起来。载着我和我的乡愁驶向家山。
多年来的打拼,我早已习惯了嘈杂。看着车上的人们,喜悦,兴奋,安静,骚动,交织在一起。一时间却觉得有些凌乱。兀自拿出手机,戴上耳机,想沉醉在自己的世界。
如今有了网络,这一路并不觉得孤单。爱好诗词的我,正好得闲构思几句。乡愁,是我最不喜欢题目,即便是余光中的乡愁我都不屑一顾。邮票船票对我都很陌生。只知道妈妈在家里等我。好在可以发视频,连接下。
“妈,我上车了。”边说我边转动下手机,妈妈笑了笑,问我几点能到家。“很快的,今晚上肯定能到”。“爸爸呢?”爸爸像个孩子似得挤进了镜头。我忍不住嘟嘟嘴,“爱你们!”
窗外的景色似去年一样,从高楼驶过平房,从城市驶过农村。无垠的大地只剩下秸秆。沟壑里依旧留着残雪。不一样的是靠近站台的那一家今年盖了新房,隐隐约约的红喜字还没有脱落。和着高挂的红灯笼,让人感觉到年真的近了。
年近了,家也近了。随着一声委婉的声音报站。我开始收起思绪。远远的看见,刚刚视频的一幕就出现眼前。。。



32
年味的记忆,永远的乡愁


文/晓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春节的到来,关于各种年味的记忆不断浮现在脑际。
      记得童年时,人民公社时期,每当进入腊月后,生产队就开始组织活动,比如干池塘抓鱼,准备分给每位社员家庭腌制腊鱼的货源,还有组织杀年猪,准备分给每家的年肉,不过杀猪是有数量限制的,那时候毕竟是计划经济,连火柴,肥皂,煤油,红糖等等过年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干池塘捉鱼是件盛事,大人们在浅浅浑浊的泥水中捕捉出一条条鲜活的大鱼是最快乐的事,如果能捕捉到池塘中的鱼王更是开心的事,大人们脸上露出收获的微笑,尽管水冰冷,也忘记了寒冷,而小孩子们及女人们在岸上围观也不断发出惊叹,捕捉鱼其实是一件技术活,我从小到大都不怎么会,鱼老是调戏我,经常从手边遛走,为此我曾苦恼不已。杀年猪也是件盛事,一听到猪的嚎叫声,大人小孩子们都开始兴奋不已,心中都充满了期望,杀猪的屠夫都是村里挑选过的,这也是件技术活,我爷爷曾是杀猪的屠夫,技术和力气那是公认的比较牛。肉鱼的分配都是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抽签抓阄分配方式原始而质朴,即使有少许不满意也不会计较,当每家每户拿着分配到的肉鱼时,脸上都是喜悦,分肉鱼当天注定是要美食一顿的,大人们会喝酒庆祝,喝酒时有时也会喊上相好的左邻右舍,小孩子们自然最是期待,我最忘不了的是爷爷煨的猪脚藕汤,那叫一个香啊!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就进入置办年货的高潮,我的家乡流芳岭集市就热闹起来,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人多了就容易发生磕磕碰碰,遇上脾气不好的就容易动手打架,在我的家乡舒姓和田姓是大户姓,这里流传着“十舒九田,不打架不过年”的旧习,说来也是比较有趣,记得小时候遇到过一二次,有一次印象比较深,我走在流芳街道上看买卖的热闹,在走到流芳电影院附近时,突然就见一群人追着另一群人打起架来,还不断有人发出吼叫声,有声有势,街上其他人都急忙闪躲一边围观看热闹,我也不例外,后来听说打架起因是看电影时,舒姓小伙与田姓小伙为一女生起的冲突,舒姓与田姓拉帮结伙就打起来了,那次舒姓略占上风,舒姓毕竟人多。那时候乡下宗族势力比较盛行,只要有一姓受欺侮,其他同姓遇上都会帮忙,这舒姓和田姓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打架,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宗族势力强大而已,也许是想为春节增加活跃的气氛。由于光谷经济的发展,流芳镇现在村湾不见了,都被拆迁了,代之而起的是城市楼房社区,同姓群居被打散,人们的生活也发生巨大变化,以前宗族势力也被淡化,现在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了,“十舒九田,不打架不过年”的旧习已成为过眼云烟了,只留存在老年人的记忆中了。
      小时候很喜欢看炸爆米花,喜欢铁坛的转动,喜欢炉火映红手艺人的脸庞,尽管沧桑但不缺和蔼慈祥,喜欢炉火的温暖,喜欢爆米花的清香,也喜欢爆米花时的爆炸声,似乎这爆炸声能驱走妖魔鬼怪,震天动地,小孩不再惧怕夜的黑,这爆炸声传来,说明年也快来了,小时候小孩子们都盼望过年,因为过年了,条件好点的家庭都会为自己的小孩置办新衣,过年能为小孩置办新衣在那时候也成为一种时尚,如果哪个小孩因为过年而没有新衣,都会偷偷躲着难过甚至会哭的,尤其是女孩,有了新衣的孩子自然是欢喜异常,有的还不忘在小朋友们面前得瑟一番。在我的印象中,我小时候很少有过年的新衣,基本上都是人家送的,心里难过也没办法。另外过年了,有些好玩的项目也是小孩子们所期待的,比如玩烟花,放鞭炮搞恶作剧,再比如正月初八后可以看划船,舞龙灯,舞龙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人多有气势,也很热闹,这些传统文化项目好像是文革结束后才有的。小孩盼过年,也许更看重的是能走亲戚,一是为了能吃好的,二是为了能与亲戚家的小朋友们欢聚,亲情友情就是在这过年中慢慢累积越聚越浓的,种种情谊也越来越真诚,越来越有味道。
       以前农村家庭大多数比较穷困,没多少钱去置办年货,但每家每户都想着法子自制一些年货,比如自制一些零食小吃讨孩子们欢喜,那时候我能叫出名的小吃有:油炸翻饺子麻花,油炸红薯片(土名叫苕果子),油炸猪耳朵,爆米花大糖果(有的是大的圆疙瘩,有的是切成片状的),杂糖,京果等等。小孩们最享受的是大人们边做,小孩子们守在灶台旁边吃,边吃还一边得意的神态甚是可爱,大人们在一边也是比较欣慰。这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在坏的情况下,我们还维持着人情人性,并且不失去对美好愿景的憧憬,不忘初心,那么再坏的年景也不可怕。如今过年吃的零食尽管很丰富,但总感觉没有以前的有味道,现在过年也只是形式,越来越平静。这也不得不让人感慨:以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过去的年味再也找不回来了,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激情。
      故乡是属于自己的童年,而童年年味的记忆则源于对故乡的一种淡淡的乡愁,它如同故乡汤逊湖的阵阵湖风已经把我整个人包裹,它也如同故乡凤凰山的松涛不断唤醒我的记忆,让你觉得乡愁就是童年的纯真,而这份纯真自有万钧之力,足以支撑你的灵魂可以安放,而故乡则如同你灵魂的巢。

      

     ——20190215晚写于流芳佛祖岭



33
暖暖的亲情


文/想飞的鱼儿


坐了一夜的火车,在腊月三十中午,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老家,终于赶上了陪父母吃年夜饭。进门看到父母脸上堆满的笑容,好像觉得一夜的颠簸,值了。
  本来打算回来帮老妈做做饭,可老妈却说,你们年前加班加点,太累了,难得回来,她还能行,不用我,几次把我从厨房推出来,我坚持也无效。然后我只能出来了,拿起拖把打算拖拖地,老爸又过来了,说拖地是他的活,一天两次,我干了,他没事做了,让我去陪孩子老公看看电视。唉!看来真是有爸妈的孩子像块宝啊!可是看着他们忙碌,我又怎么坐的下呢?又折回来,就站在一旁打下手顺便陪她聊聊天。
   妈妈耳朵听力下降了,经常把话题带跑偏了,我也顺着她聊,聊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发现他们特别想和我说说话,也许是因为太想念了吧。而且他们一年比一年更粘着我聊天了,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是不是说明他们有点老了呢?其实作为孩子,也害怕父母老去的,更怕有一天他们离开我们……,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回来过年的原因。希望能多陪他们过个年,不让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不知不觉,返程的日子就到了,看着他们脸上的不舍,真有些迈不开腿,我不让他们出来送,狠狠心,头也不回的出发了。我知道他们肯定在窗前,远远的望着我们的背影。
   又经过了一夜的火车,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小家,赶紧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老妈直说到家就好,好好休息休息,明天还上班呢,又嘱咐了我几句,我都一一答应着,临末,我告诉她,床垫下,我给她留了三千块钱,让她买点营养品,她有点急了,说他们不缺钱,说孩子上高中了,用钱的地方多,我说没事的,我们年轻可以挣,然后就以收拾东西为由,结速了电话。
  接下来就开始了上班的忙碌,周末,想起了从老家带回来的干菜,想拿出来做点。看着左一层,又一层的包装,我只想笑,老妈这是干嘛啊,拆开最后一层的时候,露出来一个手绢包,我看了一眼,打开一看,一叠厚厚的钱还有一张纸条……
  耳边响起了妈妈说的话,回家要记得把这些干菜拿出来晾晾,别发霉啦!一定记着啊!看着这钱,心里有百种滋味,有温暖,有惭愧……好多……
  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比我们对他们的多一些!



34
永情


文/米雪儿


日子,走走停停,又迎来二月天!


二月,早春。春将唤醒,春将至,鸟儿啾啾,嫰绿芽。四季轮回有序,岁月不欺,一切都是静好的模样。可待、可期、可望,可盼……


采撷一缕清香,涂抹在岁月的枝头,让时光静怡,让岁月生香。也愿人来人往,一如当年的初见,车来车往,平安而至又返回。花好暖人,月圆人团圆。


岁月静好,愿一切都是我想要的模样。爱在圆融,圆融内在,感恩,感恩……!


阳台的阳光依然明媚倾城,如披上一件暖暖的加绒外套,舒适,安暖这样的晴朗日,怎能辜负了阳光的每一寸的馈赠,于是一件件被单,一件一件衣裳,一件件窗帘挂满了衣架,挤满了阳台,吸收了阳光的味道,随风飘扬,向阳而歌。


多么美好,多么自在。路过阳光,路过暖阳,心若向阳,情暖花开,心若阳光,清风徐来——
余生,只愿笑,不诉离殇,余生只愿简单幸福,也愿成为一首诗的留白,陪着你文字的天涯,慢慢读你…




35
  家的方向


文/如儿宝贝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熟悉的时间,熟悉的地点,熟悉的人物,熟悉的你和我,却没有熟悉的味道。


小时候最盼着春节的到来,那一天我们可以无惧大人的责骂,向婶婶姨姨要糖果,甚至可以悄悄的和叔叔去买鞭炮,可是现在…


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我不得不去外地打工,几年了…我是多么想回家呀,可是我与家庭隔着孩子的学费,家庭的生活费,隔着以后儿子买房的费用和孩子出嫁的费用


“哎呀,又没回家呀,来我家吃年夜饭吧。”隔壁阿姨好心的邀请,婉拒后回到租的小屋,面向着家的方向,与家里开始视频通话, 那边祥和的气氛快乐的语气,让我觉得我觉得我这几年的辛苦是值得的,不禁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


初一早上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母亲会制作新衣服摆在我床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也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候,母亲帮我穿上新衣常常会叮嘱一番,毕竟一年只有一件新衣。


大年初一的快乐还有中午的食物,是我们一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奶奶常常会煮鸡蛋给小孩吃,如果碰到邻里杀猪还能捞上几口肉吃。吃完午饭,小叔叔会带我们去放鞭炮,红红的鞭炮,被我们放在瓶里,放在碗里,放在草垛里发出砰砰的声音一面怕的不行一面又带着期待的等待让人忘不了。


鞭炮常常放一会儿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眼睛看向了屋外池塘里的鸭子。农村中对于家禽基本上都是不会太去管,而且那里的鸭子认路,于是我们赶着鸭子到屋后的小树林里,抓着他们的翅膀给他们“化妆”。不一会累了,就回家喝口水坐一会,然后继续玩耍。


等到晚上,一天中最兴奋,最期待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了,家里大人在晚饭后会给小孩压岁钱,甜甜的说了一些祝福语,大人一句懂事了会让我高兴好久好久。


但现在,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身上时,在外漂泊的我,是多么的想要回到小时候的无忧无虑,是多么想要窝在父母的庇佑下,是多么想要回到与叔叔点燃鞭炮的瞬间,是多么想回到大年初一睁眼看到新衣的房间,是多么想回到屋外的池塘赶鸭子的时光。


“在想什么呢?明天早上回家吧,大舅给你在家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妈妈的声音通过机械传入我的耳朵。“真的吗?”“对呀”一瞬间,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孩子们依偎在火炉烤火的样子在我面前显现出来,一时激动的得语无伦次。


愿天下的所有为家庭奔波的人们,都能回到温馨的避港湾.




36

我的年


文/刘敏


过年是人们忙碌了一年后,进行总结、休整、放松然后再展望再计划再开始的一种重要仪式。我的年从七十年代开始至今有四十余年了,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至老小兼顾的中年,我的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的变化。
七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物资很匮乏,粮油、食品、布料等等均得每家每户按人限量供应,凭粮票、布票等凭证定量购买,那时的年很清贫。那时过年的年货大都是自家制作的,而且许多果品、食物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因而过年,对于幼小的我们便是一整年长长的期待。长长久久的等待中,终于盼到了过年。印象中,准备过年的那些日子里,一直忙碌于工作的里父亲母亲会渐渐闲下来,慢下来,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他们将新鲜的猪肉、鸡鸭用盐腌晒好,挂在柴灶漆黑的灶壁上,任它烟熏火燎慢慢失了水分,变成和灶壁一样的颜色,洇出一层晃晃的油,弥散出诱人的香......水煮西瓜子是父亲的拿手好戏,他将一大袋子生西瓜子,用木脚盆装上,撒些生石灰,泡上一段时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锅内,加上适量的盐和桂皮、八角、辣椒等佐料煮,先大火,后小火,一直煮干水,期间热腾腾的水气夹杂着五香萦绕着屋梁,充盈着我们的嗅觉,勾引着我们肚里的馋虫。这时,老爸便会打开锅盖抓出一小把放在灶台,说是试试熟了没,其实也就是给我们解解馋罢了,若要真正入味,是要放在锅里闷上一夜,再晾些时日,喷香的五香瓜子就在这细火慢工里熬煮好了。煮完瓜子,紧接着,母亲在厨房里忙开了,用自家种的甜甜的红薯和上白白的粉子,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丸子,再放入滚滚的油锅里,直至炸成金黄,捞进瓷盆里,脆脆地响着。我一旁看着垂涎不已,迫不及待地伸出了小手。接着母亲将生的薯片、花片等又炸成黄的白的一锅,沥干油,待凉彻后,放入肚大口小的瓦坛里,藏在床底下。说藏也算不上,都是当着我们的面放进去的,许是担心我们隔久了没有吃而无节制吃坏了身体,便放在我们不易移动的地方。但事上无难事,和姐弟一齐推的推拉的拉,坛子就轻易移了出来,于是我们便抱着瓦坛大块朵颐一番,当然我们也知道适可而止,懂得还要留着新年里待客的。年前,我们就这么一直一直小尾巴似地跟在父母身边,开心地看着他们忙碌,大饱着我们的口福。虽然品种不丰富,但我们每天都过得幸福且满足。
到了年三十,平时吃不上的腊肉、鸡鸭鱼等都齐齐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美美地享用着年夜饭,把菜碗吃个底朝天,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饭后围坐在旺旺的火盆旁边,玩玩游戏,讲讲故事,唱唱歌。哥哥和弟弟会把鞭炮拆成一个一个,在家门口开心地放着,夜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渐渐深沉......兴奋的我们全然没有睡意,这时,父亲会在火盆里添几块炭,用火钳给我们烤出香喷喷的麻糍,那味道至今仍缠绕在唇齿之间。接着父亲拿出一叠崭新的毛票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你一张我一张,虽然每人只有几毛钱,对我们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买几本小人书,可以买一堆花炮,可以买好多发卡呢。因为钱太新,我一般不舍得用,大都压在书本中,留呀留呀,一直留到了今天。我时常会翻出来看看,可眼前的已不再是钱了,它是我童年的年味,是我心深处温暖的纪念。
大年初一,母亲早早地叫醒我们,变戏法般把给我们做好的新衣抖开,穿在我们身上,新年就在这惊喜与兴奋中接踵而至。接下来院子里的一群孩子便跟着大人们开始东家西家地串门,互道着吉祥,重要的是看看别家有什么新鲜的果子,再好好地品尝一番,我的年就在这热热闹闹里渐渐平静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的年后来有了电视,有了春晚,为年夜饭增添了一道美味的菜品。再至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超市、店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市场上有了更丰富的物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父母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准备年货,想买什么转眼就买回来了,这年也就一年比一年轻松许多。
如今的年氛围营造得红红火火,早早的街灯下就悬挂起串串火红的灯笼儿,一溜儿齐齐整整,从街头直到街尾,股着劲儿地把洋洋喜气溢满全城。大街上,忙了一年的小商小贩们趁着年关生意好能多赚些钱,更加忙碌着,各色水果、鞭炮、烟花.....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种类繁多。
在外的亲友不管路途遥远,无畏车辆拥堵,潮水般奔向各自的家,与亲人团聚。走走亲戚,会会朋友,释放一年来奔波打拼的艰辛和疲惫,让紧张的神经慢慢放松,于是乎从这家走到那家,从老舅家吃到婶子家,满桌的丰盛菜品佳肴越做越精美,越来越营养,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把年过得开心又热闹,随后,重拾行囊又潮水般奔向四面八方,日子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走过。
随着物资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想买市场中、超市里随时都能得到满足,幸福感满满的,因此,如今的日子天天过得就象年一样了,年也就如平常日子一般。
 我的年从过去的清贫到现在的富足,由过去的渴望到如今的淡泊,一年过了又一年。但无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无论清贫还是富足,最重要的是有亲人在一起的陪伴,点点滴滴,碎碎念念,有了那种把时光都暖化了的温馨,因而我的年就美美的,暖暖的,幸福又绵长.......



37
那抹浓浓的乡情


文/心悦


题记:
遥思一别,风霜十载。惟凭梦中、与亲人共叙天伦。今逢佳节,终踏归途,昼夜驰奔,只为早日见到我那日夜思念的人......


驱车驰奔于原野。午后的阳光透过汽车的玻璃窗,又折射在脸上,一股暖意从我的心底升起,缓缓的弥漫了我的全身。惬意的望着高速两侧的白桦树,看它高大的枝干迎风挺立,坚毅的神情多像我的父亲。从懂事起,就有些惧怕父亲的威严。记得小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村头的小河去砸冰钓鱼,呼呼的北风几乎冻僵了我的小手。这时,远远的看见父亲走来了,因怕责骂,就想趁他没看到时悄悄溜走,不想一个急转身,啪地一声重重的摔倒在冰面并崴伤了脚。这时父亲一改平时严肃,粗笨的把我背在了后背,那一刻,风静止了,伤不痛了,以至于长大后的许多年,都忘不了父亲宽厚的后背带给我的温暖。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因为营养不良,我长的很瘦弱,母亲偷偷地养了几只小鸡,待小鸡长大下了蛋,就每天早上用开水为我沏一碗香香的蛋花汤.....现在,每当我行走于异乡的街道,只要闻到熟悉的蛋花香气,就会很想家,想念妈妈的味道。
车继续在高速上急驰,渐渐的离故乡只剩下几公里。十年了,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昔日低矮的平房已被无数的高楼所取代。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上坐落了现代化的工业厂区。提前下了车,努力寻找着旧日的痕迹,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轻轻的,柔柔的,落在我的肩头,沾在我的眉间发梢,伸出手掌,接住了一颗晶莹的雪花细细端详,还是那样的玲珑剔透,六瓣清晰,或许是它被我久别归来的热情所感动,慢慢地竟化成了水,像一滴幸福的泪花,清清凉凉沁入我的掌心。十年了,他乡很少见到雪的遗憾,在踏入家乡的那一刻就被融化了。
踩雪发出的吱吱声,仿佛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跟随着我一路到了新建的楼前。天色已经昏暗下来,二楼的窗口闪烁着微弱灯光,人影依稀晃动,我知道那是妈妈为我点亮的一盏归灯,刹那间,泪水滑落……




38
故乡,剪不断的情


/冷霜


故乡,是心灵的彼岸;故乡,是漂泊的终点;故乡,是在外游子难断的情结。
    说起故乡,就会使我想起那祖辈就离开的故土。严格来说,那里已经不算我的故乡了。因为,从出生到成长,我都没有回到那片土地过。但是,1993年因为祖父的辞世,我和那片土地有了联系。还记得那是93年冬月,我正高二在读,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被父母告知的噩耗震惊:祖父病逝,老家来电速回。顾不得返回学校请假,只托了一个同学帮忙,我就和父母匆匆坐车赶赴老家,那也是我第一次回去。只记得那是一个县城下的小村,人口不是很多,水泥路面不是很宽阔,道路两边都是庄稼。一个大院是祖父早年留下的房子,里面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多数是我不认识的生面孔。来不及寒暄,我先哭了个昏天黑地。祖父生前最是疼爱于我,祖父故去我岂能不伤悲?!不知道过了多久,在我心情平复后家人为我一一介绍,我才知道那些人是我的族亲,祖父生前兄弟家的孩子。有的是我的叔父辈,有的同辈。守灵三天后出殡下葬,我也第一次知道了我们有祖坟,知道了家谱,也认真的认祖归宗被写在了家谱上。那一刻,心底的某根弦被无声的触动了……一通忙乱过后,我和父母又返回了定居的城市。(因为工作关系,我的亲叔伯姑姑都早年离开故乡定居在外,祖父也是如此,后因病重才回的老家)但是,从那时起,我的骨子里多了一抹情怀,那就是乡愁,剪不断的情。因为那里不止埋葬着我的祖父,还有我一衣带水的亲人。那里,成了日后心中最深的牵挂……
后来渐渐的长大,成家,故乡却再没有机会回去过。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不管身在何处,都是一个游子,只有有朝一日回到那片土地上,我才回到了家……



39
月乡的四季


文/如烟


我的家乡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山很高,水很清,天很蓝。这里没有重工业的污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阳春三月,绚烂的山花开满田野,天空中白云朵朵,鸟儿在枝头欢唱,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吃草,牧羊人对着远方放声歌唱。
家乡的夏季也有别样的风光,小朋友在村头的小河嬉戏,快乐的捉小鱼,摸河螺。大人们锄禾归来,都聚到老槐树下乘凉,说说笑笑。一天就这样愉快的收场。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 收割机在麦田里嗡嗡作响,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笑容爬上孩子和大人的脸庞。
我最喜欢家乡的冬天,片片雪花给大地披上银装。孩子们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袅袅的炊烟里飘着菜香。街坊邻居互相祝贺,欢声笑语里,记录着最美的时光。





40
说说年味


文/征西


如今,许多人都说年味淡了,不似当年,对年有种期盼。在我看来,说这话的人多半已经老了。忆起小时候,一提到过年就有种莫名的兴奋。


也不知道这种兴奋来自哪里。可能是妈妈买的满满的一筐爆竹。穿天猴、魔术弹、麻雷子、大地红......当然还有二踢脚。有了这些“武器”,我便肆无忌惮起来。


成串的大地红是舍不得放的,从头顺着主线,一个个拆下来,小心翼翼的装进口袋里,点上一根香飞也似得跑了出去。先搞点“恶作剧”,在墙角转弯处设下“埋伏”。看见有人远远的过来,掐算好时机,点燃!藏匿。“砰”的一声之后紧接着路人的尖叫与责骂。想想依旧很开心(坏笑)。如此这般几次也觉得无趣了。开始开辟新战场,家的后边是一条小溪,每到春节前夕,也正是溪冰冻的最结实的时候。便冒出个想法,炸出冰窟窿。带上我最重量级的武器——麻雷子。那时候的麻雷子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手榴弹一样。各种爆破作业开始,投掷,定点,集束,然而溪冰就像混凝土一样坚硬。只是稍许的白点,但我并没有失望。震耳欲聋的回声,刹那间感觉到我就是河套之王......


冷了,累了,饿了,才知道回家。家里有奶奶早已做好的饭菜,在大铁锅里用小火微熏着。所以无论几时回家,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当时并不像现在,有很多反季节的蔬菜。家家户户只有贮藏的白菜土豆。但聪明勤劳的奶奶有办法。在夏天就把各种青菜晾成干,茄子撕成一条一条的,萝卜切成一块一块的,最奇妙的是长豆角,从中间用刀片分开,竟然还要两侧均匀,尾部不断,估计这绝活现在已经没人会了。


小时候的年啊,既简单又丰富。年是穿上新衣服的喜悦,是对藏在柜子里那盒沙琪玛的觊觎,是和爷爷玩纸牌的那份无赖,是千般等待后,坐在年三十依旧上班的爸爸大二八上回家的那缕徜徉。


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儿子已经九岁。我不知道年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他会拽着我陪他去放鞭炮,会商量可不可以多喝一杯饮料。抑或和我一样盼着今冬迟迟不来的雪。也许年对于他来说就是兴冲冲打着游戏,却突然回过头来亲我一下。


我也曾尝试着追求年味,哦,不对,应该说只是在复制,在复制里找回记忆。找不回的,是漆油家具的那处划痕,灶台上那处总也清理不掉的污渍,和炕沿上那杯浓浓的红茶水。更找不回的是爸爸指尖上淡淡的烟草味道。


春节假期结束了,然而对于开店的我来说年才刚刚开始,明天早上我会带着孩子,带上礼物,去米家(地名),那里依旧有格子花纹的床单,依旧有艾草香包,还有我八十多岁的老奶奶。


                 ——征西写在己亥年正月初九


往期回顾


为了鼓励诗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特设专辑推广奖如下:
一.关于投稿
须原创首发,古风符合格律的优秀作品(十首为准),现代文不限。
注:如投稿十日没推出,就示为评委不过关可以投稿他处。
二.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低于十元的归平台所有
2.十元以上百分之七十归作者,百分之三十归平台,留作平台运作费用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后七日
三.奖励设制(记一周点击量)
1.1000点击量奖15元
2.800点击量奖10元
3.500点击量奖5元
后面以此类推:1500浏览量奖励20元.  2000浏览量奖励25元,帖子每增加500人浏览量增加5元奖励,单贴浏览量奖励50元封顶.也许有小惊喜,主编会酌情加点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