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音版《中庸》赏析(22)曲能有诚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中庸》赏析22)曲能有诚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是对自明诚,谓之”的引深和发挥。

作者说: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这里的“其次”,指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的“曲”字,是“偏”的意思,“致曲”,就是致力于某一方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

接着,作者指出了贤人做到真诚之后可以发挥的功用: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这里的“形”字,指显露,表现。“著”字,指显著。“明”字,指光明。“化”字,指化育。意思是说:“做到了真诚就会日积月累而表现于外,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怎样理解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呢?人类的本性是相同的,而每个人的气质和才情却是有差异的。作者认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这里所谓“至诚”,是极端真诚的意思,这样的人,就是圣人。而只有这样的圣,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只能先致力于某一方面,发其善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而致之各个方面,到那时,上文所描述的形、著、动、变”等用,就会日积月累,进而达到至诚”的境界。达到了这个境界,也就无异于圣人了。

作者在这里所表达的,就是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的意思,依然是在强调明道向善不问先后的道理。几千年来,《中庸》的这个重要观点一直激励着那些努力追求诚,一心想要做到诚的人,成为他们修身养性的不竭动力。

附:

【原文】

    其次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曲,偏),曲能有诚诚则形形:显露,表现,形则著著:显著,著则明明:光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即化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

【译文】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