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29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8章》“智、仁、勇”三者是何关系?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8章“智、仁、勇”三者是何关系?

9·2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项美德,他在《论语·宪问》中,把这三者称作君子之道,《礼记·中庸》则把“智、仁、勇”称为君子的“三达德”,也就是天下古今人人应具有的三种品德。智者勤学敏思,明道达义,学识渊博,明辨事理,故而无所迷惑;仁者品行高尚,乐天知命,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勇者意志坚定,坚强刚毅,志道直前,行事果敢,故而无所畏惧。

那么,智、仁、勇三者之间是何关系呢?“智、仁、勇”是君子必须兼而有之的三个条件,是一个人内心中“知、情、意”这三种心理因素达到圆满发达状态的体现。其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智”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魄和行为。“仁”是体,“智”和“勇”是用。

关于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看看如今那些锒铛入狱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他们德不配位,一朝权在手,便以权谋私,结果是利令智昏,聪明反被聪明误,“虽得之,必失之”,最终沦为阶下囚。

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孔子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君子把坚守仁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是那种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又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人。

附:

【原文】

9·2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