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诵读102丨水气病

 为什么73 2020-10-29

中医书友会 

(一)风水,水为风激,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骨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风也。其腹如鼓,即《内经》然不坚之意,以其病在皮肤而不及肠脏,故外有胀形而内无满喘也。水在皮者,宜从汗解,故曰当发其汗。正水,肾脏之水自盛也。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正水乘阳之虚而侵及上焦,故脉沉迟而喘;石水因阴之盛而结于少腹,故脉沉腹满而不喘也。黄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其盛于上而阳不行,则身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则侵及于里而荣不通,则逆于肉理而为痈脓也。

(二)风,天之气;气,人之气,是皆失其和者也。风气相搏,风强则气从风而侵淫肌体,故为瘾疹;气强则风从气而鼓涌水液,故为水;风气并强,两相搏击,而水液从之,则为风水,汗之则风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然风水之病,其状与黄汗相似,故仲景于此复辨其证,以恶风者为风水,不恶风者为黄汗,而风水之脉浮,黄汗之脉沉,更不必言矣。

(三)水其脉自浮,此云沉滑者,乃水脉,非风脉也。至面目肿大有热,则水得风而外浮,其脉亦必变而为浮矣。仲景不言者,以风水该之也。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者,《内经》所谓水为阴而目下亦阴,聚水者必微肿先见于目下是也。颈脉动者,颈间人迎脉动甚,风水上凑故也。时时咳者,水渍入肺也。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与《内经》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者不同。然腹中气大,而肢间气细,气大则按之随手而起,气细则按之窅而不起,而其浮肿则一也。

(四)太阳有寒,则脉紧骨疼;有湿则脉濡身重;有风则脉浮体酸,此明辨也。今得伤寒脉而骨节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即非伤寒,乃风水外胜也。风水在表而非里,故不渴。风固当汗,水在表者亦宜汗,故曰汗出即愈。然必气盛而实者,汗之乃愈。不然则其表益虚,风水虽解,而恶寒转增矣。故曰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若其渴而不恶寒者,则非病风而独病水,不在皮外而在皮中,视风水为较深矣。其证身肿而冷,状如周痹,周痹为寒湿痹其阳,皮水为水气淫于肤也。胸中窒,不能食者,寒袭于外而气窒于中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者,热为寒郁,而寒甚于暮也。寒湿外淫,必流关节,故曰此为黄汗,痛在骨节也。其咳而喘不渴者,水寒伤肺,气攻于表,有如肿病,而实同皮水,故曰发汗则愈。然此诸病,若其人渴而下利,小便数者,则不可以水气当汗而概发之也。仲景叮咛之意,岂非虑人之津气先亡耶。或问前二条云:风水外证,骨节疼。此云骨节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前条云:皮水不渴,此云渴,何也?曰:风与水合而成病,其流注关节者,则为骨节疼痛;其浸淫肌体者,则骨节不疼而身体酸重。由所伤之处不同故也。前所云皮水不渴者,非言皮水本不渴也,谓腹如鼓而不渴者,病方外盛而未入里,犹可发其汗也;此所谓渴而不恶寒者,所以别于风水之不渴而恶风也。程氏曰:水气外留于皮,内薄于肺,故令人渴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