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真错了,你是对的”,练习这三句话:对不起、我错了、谢谢你

 王明鹏 2020-10-29


有一天上午接到电话语音通知,下午2:30去县里参加一个项目评审,时间紧急,没来得及多想,就同意了。

下午到达后,发现对不上啊,名单没有自己。对方也搞得晕头转向,因为是电脑软件操作,看了手机信息,又看了电脑记录,的确有信息资料,可出来名单就是没有。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吧,因为双方都觉得没有错。那么,问题只能是出在系统软件上了,毕竟系统发送错误信息也未知。

有了归因解释,也就释然了。结论是,朋友认为反正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

第二天,朋友下午正忙时候,接到电话问到了没有呢,这才发现人家等着参加评审活动呢。再核对,正确活动时间是当天而非昨天,昨天分明是自己看错日期了。

这事儿错的真是自己,对的真是别人!

随后,无奈又真诚的告诉对方,郑重道歉,严重声明,“我是真的错了,你才是对的”。

古人早就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犯错的人是不存在的,这原本不是什么真理,毫无秘密可言,不过承认错误却不是容易事情。

根源在于人性的要面子,心理术语就是“自我价值保护”,这在归因影响因素中表现明显。

比如自己成功了,会不自觉归因自己努力的付出,自己失败了更多归因环境不利;反过来,别人成功会归因环境好、运气好,别人失败则容易归因为个人能力缺乏、努力不够。

自己犯错导致事情不顺,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会使得自己羞于认错,推诿给其他,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问题在于,此时我们是否勇于承认错误?认错真的是丧失价值感?价值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还有,如果难以确认双方谁对谁错时候,我们可否会主动认错呢?这种认错的心理价值会有多大呢?

生活中,陷入争论或者对峙的俩人,完全处于感性色彩中,在这个缺乏理性思考时,我们可否能成为主动让步那一方?

试着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借鉴别人合适做法,相信会有不同平常的体验。

心理咨询有三句话颇有味道,“不知道”,“你说呢”,“还有吗”。类似,生活中也有这样三句话,“我错了”“对不起”“谢谢你”。

没事时候,有空时候,现在时刻,默诵这三句话,“对不起、我错了、谢谢你”,尽可能多的重复几次。

然后,想想你在最近某次争论中,毫无益处的对峙时,如果说出这三句话,效果会如何?真的丢面子?旁观者会如何评价?

更具体些说,在家庭争吵中说出这些话效果如何,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呢!

真错了,勇于立即认错,这是美德不是丢面子,这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基本前提,文过饰非才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

即使自己没有错,陷入无益争论时,勇于主动止住,甚至表示认错,这是示弱不是丢面子,这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实验,否则,不争馒头挣口气的逞强就是用错了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