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降散考证

 鹅头山 2020-10-29
升降散考证

升降散是温病名方,最早可溯源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命名为“内府仙方”,用来治疗蛤蟆瘟、肿项、大头病。后来清代陈良佐将其视为治疫专方,易名为“陪赈散”,记载于《二分析义》,主治 “三十六般热疫”。之后由清代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中更名为“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作为治疗瘟疫十五方之首方,并将其发扬光大。名称改变的同时也伴随着用量、服法的改变,后世医家对此方极力推崇,如当代医家蒲辅周评语:“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升降散考证

方中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所以能够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而蝉蜕味咸且甘、气寒无毒,是清虚之品,能够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姜黄味辛苦、气大寒,归心脾二经,能够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还有预防瘟疫的作用;大黄味苦性寒,能够上下通行,抑制阳亢之证。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如果是冷饮米酒,便能“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润燥、消散温毒的作用,适用于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等症。

升降散考证

杨栗山认为,“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这样“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就能使“杂气之流毒顿消”,以及“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相当普遍,多用于“表里三焦大热”的温热火郁证,以三焦火郁、气机失畅为病机特点的众多病证;除此之外,内、外、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的相关疾病,也可使用升降散来辨证施治。

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

笔者临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湿热郁滞,或痰湿内蕴,或三焦伏火等杂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热之熟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外清里,均有良效。

升降散考证

杨栗山制升降散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故制方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两调服。郁热杂症虽亦是疏清兼顾,但多的时候又是以疏为要,故大黄用量不必过重,3、5克即可;特别对虚实兼杂之症,该方总的剂量还宜适当减轻,方为合宜。郁热杂症应用升降散着重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湿郁明显,舌红苔黄腻浊,脉来弦滑而数、或弦涩,据症重用升降散加味无妨。若湿热、气郁症状并不突出,舌虽不红、苔不腻黄,只要苔见薄黄、或黄白相兼,舌干不滑,脉象沉取有力,证兼三焦气机不畅,升降散也可加减参用。

升降散考证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兴臣主任医师2020年9月18日乐陵市中医院在蓝海钧华大饭店举办的“李鸿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脑病学术交流会议上指出,升降散在疏调三焦气机方面着重于右胁,柴胡疏肝散着重于左胁,此论启发颇深。

升降散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