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通则痛!慈元十三方中医汪春香主任医师分析痛经的四种类型,中医讲需对症调理

 慈元十三方中医 2020-10-30

不知道“生不如死”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但是用它来形容每月光顾的“痛经”真的再合适不过。轻则腰酸背疼、脸色发白,重则感觉肚子里有电钻、烧火棍、打蛋器……更有甚者,会疼到头晕目眩、恶心想吐,直到晕倒,把女汉子秒变软妹子。

痛经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呢?今天小编问到了慈元十三方中医汪春香主任医师,她做了详尽的回答。答案都在下面,请看!

汪春香主任医师说:中医理论认为引发痛经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不荣”,即气血不足;二是“不通”,即气血瘀滞。

1、“不荣”

● 气血不足型

中医理论认为,“气主洵之,血主濡之”,也就是说气负责温煦、推动作用,血负责濡养脏腑组织。如果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血海空虚,则经期运血无力,表现为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月经色淡量少,质稀。

● 肝肾亏虚型

正常情况下,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蕴养经脉。若肝肾亏虚,精亏血少,使得调节气血与月经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经水运行不利,小腹空坠不温,容易导致经血量少、经色暗淡,出现小腹隐痛、腰酸的情况。肝肾亏虚型痛经,一般是先天不足,或者身体透支过度,损及肝肾。

2、“不通”

● 气滞血瘀型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没有通畅的气机带动经血运行,淤血滞留体内,就会在经前、经期感觉小腹胀痛。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血量少,经色紫暗有块,随着血块排出疼痛感也会减轻。

● 阳虚内寒型

中医讲究,“血得温则行”,阳虚内寒的人阳气不足,体内受寒邪入侵,血液瘀滞、经络不畅,导致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经量少,色暗黑有块,一般通过热敷、热饮疼痛减轻。这类痛经多由受到寒邪侵袭所致。

纵观以上二种类型痛经,本质上都是“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所致。因此,中医缓解痛经问题,就要注意调补气血和散瘀止痛。那生活上我们有什么小妙招来“对付”痛经呢,汪春香主任医师也详尽说明了。

◆注意要防寒

冬天快来临了,寒气容易入侵体内,血液瘀滞,容易导致痛经加重。

经常痛经的妹子,要顺应四季变化,穿好衣服,冬天注意保暖,夏天不贪凉,避免小腹和脚底受凉;必要时热水壶、暖水袋、暖宝宝等统统用起来,帮助血液畅通。

◆坚持常泡脚

睡前泡脚,可以使身体、手脚温热,加速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痛经。夏季泡脚,水温不用太高,控制在 37℃~43℃,水位略高于脚踝为宜,每晚睡前泡25~30分钟,全身微微出汗,再喝点温水,驱寒助眠。

◆养成好习惯

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降低原发性痛经频率,并减缓疼痛程度。同时,晚睡也会扰乱肝血运行。有研究发现,睡眠期间可以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这对于气血调养极其重要。如果不想痛经痛得死去活来,少熬夜还是有道理的。

◆吃喝要注意

对于吃货来说,比如在夏天外面烈日炎炎,自己躲在空调房里吃冷饮,那叫一个爽。殊不知,这种贪嘴行为可能导致痛经加重。同时,在经期建议减少咖啡因、高盐食物和酒精摄入,以免病情加重。

◆用药别担心

长期存在痛经困扰,想要标本兼治、长期调理可以选择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的中药调理加wxq057为您出中药调理方!如果你有更多关于女性健康的问题,可留言给我们,快速为你解答并找汪春香主任医师为您解决疾患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