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阻碍了卫生院的发展?

 板桥胡同37号 2020-10-30

值得深思

近日,笔者接到一许久不联系的老领导电话。他前段时间调到了邻乡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中心卫生院任院长。这次联系的目的是想找我借点石膏。

商议罢,大约半小时左右他便开车来我们医院取石膏了。相见寒暄,他道:我们医院和你这样差不多的一班医生,居然没人会打石膏。

据了解,他新任职的医院比我们这边人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下一步准备发展成为社区医院的中心卫生院。

这家卫生院人员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理想,面对这样的一个中心卫生院,我不太相信年轻没人会打石膏。但是全院没有石膏是事实,而且是很久都没有采购了。没有石膏就无法开展石膏外固定。

再想到我去年刚到自己所在医院的时候,有个同事告诉我,不久前接诊一位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因她不会复位就转诊到上级医院去了。想到这里,我有点相信老领导说的话了。

近些年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的医疗技术确实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外科和产科方面,在我们当地,现在能开展这两项服务的卫生院暂时屈指可数。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卫生院的发展?

什么阻碍了卫生院的发展

1.公卫占用大量人力资源

从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开展以来,大多数卫生院工作重心从医疗转向公卫,从治疗转向保健和提前预防。虽然在很多文件上都提出了要将绩效分配方案向临床倾斜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基层卫生院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公卫工作繁琐而任务大、督导追查的力度也比较大,工作压力比较大。

而临床工作则更偏重能力强弱的问题,如果能力实在不足,就转诊上级医院。

长此以往,大家逐渐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公卫上,临床技能则没有时间去训练和学习了。

预防很重要,但是作为医院,治疗疾病、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更为重要。没有了医疗的预防医学是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认可的。

2.虹吸效应让基层的医生出现断层

公卫占用了临床资源导致一些年轻的医生们没有成长起来,可是以前能在卫生院接生、做阑尾手术、定四肢钢板的那批老医生呢?他们难道现在不会做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要一份体面而阳光的收入,技术纯熟,经验丰富,有了机会自然而然便去了上级医院。独当一面的医师一走,他所擅长的这个领域基本上就没人会做了,而新来的后辈们还在公卫的路上拼搏。

近年来,县级医院通过各方面的筹集资金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以前全市没有一台核磁共振的县级医院,现在配备已经不只一台了。至于其他方面的新设备更是层出不穷,而这一件件新设备、新技术的后面都是需要纯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去支撑的,当一些人走向更高层次的时候,自然需要另一些人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3.医疗事故对医生的影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消息都能在同行之间迅速传开。我耳中偶尔会听到医生的抱怨:门诊病人开点药就成了,有病的就让去县级医院。我设备有限,病人出现意外情况很难有有效的抢救手段。

有的医生也说:某个病人进来的时候就要找某医生,那时候我也觉得很自豪,可是现在稍微严重一点的病人真不敢看,出了问题就解释不清楚了。再说很多病人我们没有经验治疗,心里没底,也不敢治疗。

医患关系的考验和医疗事故需要承担的风险让很多医生不敢担风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合理规划公卫与临床的关系非常重要

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是建设“健康中国”很重要的内容。将医疗从治疗转向预防,让每个人拥有一份自己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看,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伟大的工程对于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病人前来就诊,当我输入患者的身份证号后,可以通过健康档案看到他近几年的体检数据、就医记录,其他医院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等,这对我的临床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健康档案的录入、持续更新以及真实性的保证是需要医务人员长期跟踪的,必然也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去维护。

既要保证预防工作有效开展,又要把患者留在基层就诊,笔者认为,最直接的手段还是,给基层更多的编制和人员。

让愿意看病的医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看病,钻研医术,让百姓认可这个医生,让群众愿意去找家庭医生解决自己的常见病,多发病;让愿意做公卫的人去建好档案,做好群众的保健预防和生活习惯干预。

这样分工明确,相得益彰,才能预防与治疗并重,为健康中国筑一道坚固的长城。

来源:基层卫生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