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端午节,你知道都有哪些习俗?

 李沧健泰堂 2020-10-31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我国的各个地区都会以各种形式庆祝端午节,同时在中国的民间,也将端午节与清明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的四大传统节日。

相传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古代的统治者们为了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就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所以端午节也称为诗人节,在这一天也有部分地区纪念伍子胥、曹娥。

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叫法,据统计多达二十多个,例如: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当五汛、夏节、天中节、蒲节、屈原日、菖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午日、龙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相传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因屈原愤投汩罗江,百姓们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无果,便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之后人们于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二、吃粽子

端午还有吃粽子的习俗,传说在屈原投江之后,人们怕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便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在每年端午的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来祭奠屈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三、吃五红

相传在历五月五日的这一天,五毒妖怪就会出现为害人间(五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所以在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有避五毒的说法,在民间会吃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寓意吃这些菜可以把妖怪吓跑,着五种菜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

四、画额

很多地区还有用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五、挂艾草、菖蒲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制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本文为健泰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岛健泰堂门诊部是以原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中医科主任王泽山为首席专家,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诊治方法,以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为特色,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为追求。

对各种皮肤病: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重度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虫媒性皮肤病(如蜱虫、恙虫、蜂、蝎、蜈蚣蛰伤)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肠易激综合征等)、颈肩腰腿痛、心脑血管病、风湿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较好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