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到,这些名人居然有这样的变态怪癖

 印客美学 2020-10-31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小癖好,比如去超市偷偷把巧克力捏断,放个屁躲在被窝里偷偷闻,拔掉分叉的头发在一根一根把叉分开……

艺术家文学家们就更不例外了,或者他们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奇葩行为”的代名词。
据说卢梭喜欢被人打屁屁,温斯顿丘吉尔喜欢裸体上班,克里斯蒂安七世喜欢打手冲……谁还没点小怪癖呢。

但他们的这些怪癖可能有点……令人惊叹!
 
莫扎特

——秽物癖:对shi的热爱
 

在很多书本中,秽物癖又称恋shi癖或嗜粪癖

秽物癖指的就是喜欢各类排泄物和脏东西的奇怪癖好。 还有的人觉得东西越脏越好,也接近秽物癖了。
据说,莫扎特不仅自己喜欢,还呼吁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去吃屎……那么重口味的吗?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出品的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里面曾经推荐了一本书叫做《嘘嘘嗯嗯屁屁》。小印慕名去膜拜了一下,其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节选: 
 
“我会尿在你的鼻子上,一直流到你的下巴。我祝你有个好梦,祝你上床放个响屁,祝你一夜安眠。明天我理智点我再跟你说,我会亲口告诉你屁股犹如火烧,这意味着什么?哎呀,也许有大便快要出来了。我又想起了你的大便,我晓得,我看过的,我的老天啊,太美妙了。 
 
这是莫扎特曾经给他写信给他小表妹写的信中的话语,虎狼之词啊。
 

传说莫扎特在很多信里的话都很污,大概就是舔菊花之类。
 
莫扎特对shi的热爱,并且认为太过于美妙……
 
 
倪瓒

——洁癖:把树洗死的怪咖
 

看到莫扎特的癖好后,小印脑海里跳出的只有倪瓒了,倪瓒洁癖的知名度可能要不他的艺术成就知名度更高?
 
倪瓒专门雇两个人帮他擦文房四宝,因为一会不擦,他就觉得脏。

不仅如此,室外的梧桐树他也没有放过,结果好好一棵树,硬是被他给洗死了。
 
这只是爱干净罢了,更玄妙的是他们家厕所。
 
倪瓒厕所的下面铺着洁白的鹅毛,当便便落下,鹅毛就会飘起来掩盖住便便,能发明这样的装置,也是有才之人了。
 

更有趣的是,洁癖还会“误事”。据说有一次倪瓒看上了一个赵姓歌姬,但是他有洁癖,不停的看看她身上脏不脏,觉得脏给她洗一洗……
 
最后折腾了一晚上,干脆不睡赵姬了,啧啧,这个洁癖啊。
 

贝多芬

——沐浴癖:为找灵感洗秃噜皮
 

一听好像与倪瓒有些类似,但贝多芬倒不是因为洁癖,而是泡在水里找灵感。
 
曾有一份《全球沐浴调查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人在沐浴时产生过新的思路。从心理学来分析,洗澡时思维处于放松状态,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激发灵感。
 
贝多芬喜欢站在盥洗盆前,将大杯大杯的水倒在手上,与此同时抑扬顿挫地唱出旋律,然后在屋里大步踱步,记下灵感。
 
据说他的作曲中,有许多乐章的结尾就是在这样玩水的动作中完成。
 

但他的这个怪癖让房东和邻居很不开心,因为水经常溅落在地板上,然后又渗透到楼下。
 
根据记载,贝多芬一生中搬家搬的次数很多,可以理解,谁家里天天滴水也会受不了的,这是一个给别人造成麻烦不受待见的癖好呀。
 
建议:住一楼。
 
 
米开朗基罗

——有味道:不爱洗澡的骗子?
 

有人爱沐浴成癖好,自然有人不爱。
 
他没有辜负他生命的每一秒钟,每时每刻他都在创作,以至于他没有时间去洗澡,鞋子都长在了他的脚上拔不下来。
 
——刘晋锋
 
你以为鞋子长在他脚上拔不下来只是个单纯的在说明米开朗基罗对于时间的珍惜吗?
 

不,米开朗基罗是出了名的邋遢,到底有多邋遢?

据说他的住所肮脏不堪,而且他不仅不爱换衣服更不爱洗澡。

在他去世的时候,衣服已经脏到贴在了身上,料理后事的人不得不用剪刀把衣服剪破,再一片片剥掉。
 

仿佛有了画面,脚上的鞋子拔不动,身上的衣服脱不下,以后再看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可能都会有别样风味。
 
 
徐渭

——自杀:九番自杀的大画家
 

徐渭的人生可用一句话来总结: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
 
郑板桥一方印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
 
齐白石曾云“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如此一位才子却在中年自杀九次。到底是经历了什么?
 
徐渭出生未过百日,父亲就病死了。10岁时生母被赶出徐家大门,骨肉分离。26岁时,妻子得病去世,家破人亡。
 
家世惨淡,仕途也是不得志,徐渭连着考了8届到41岁也未能中举。到44岁时,领导胡宗宪被捕入狱,作为幕僚的徐渭也受到牵连。
 
当年,出谋扫灭倭寇,如今反受罪牵连,徐渭彻底疯了。
 

据《明史·文苑传》记载,他曾九次自杀:“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体,他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数寸,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得痛苦,又不死;后又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
 
可他最后自杀不成却杀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到了晚年,徐渭自作《畸谱》,提及杀妻之事,简略记载说:“病易,杀张下狱。”
 
“易”即“癔”,意思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杀死了妻子。
 
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
 

齐白石

——抠:“抠界”之王?
 
 
齐白石作为一代艺术大师,他的抠门的程度,在“抠界”也是没谁可比了。
 
齐白石卖画有“三不”:不赊账,不还价,不以物易画。
 
他家的墙上除了价码表,还贴着各种“友情提示”:送礼物不画,请客不画,为外国人翻译者无报酬;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齐老的抠门也闹出很多趣事。
 
有一次,一位点明要画虾的买客只付了一半的银两,老先生心里不悦,但口头上未计较,在下笔时留了分寸,一只虾只露出半个身子,另半身隐在石头后面。
 
若隐若现的虾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着实是个有缺的老人。其实想想,那遮住一半虾身的石头,不也是用笔用墨用功力画出来的么?
 
 
黄永玉描写了他第一次随李可染大师去白石老人家拜访场景。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虫子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
 
——《比我老的老头》

齐老真是抠到令人哭笑不得啊。
 
 
 
达利

——自恋癖:逆天自恋狂
 
大家有没有看过达利的照片?他夸张上翘的胡子,似乎是他的个人标签。
 
他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因为他触目惊心、与梦相关的超现实主义画面被大众所熟悉。《记忆的永恒》是达利代表作品。
 
为什么说他自恋?我们看一下达利的语录。
 
我并不擅长谦虚。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
 
“由于我是天才,我没有死亡的权利,天才会死,天才的作品不朽。”
 
品品这些话,说他是史上最逆天自恋癖的艺术家没有冤枉他吧。

 

但他的确有自恋的资本。

此外,他还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如果你能理解他的快乐,恭喜你加入达利的小组了!
 

乔伊斯

——猥亵恋物癖:收集女人用过的胸罩和内裤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早先的生活很艰苦,《尤利西斯》出版后,他一举成名,过起了舒适的生活。
 
但在私下里,他却有个很猥琐的恋物癖——喜欢女人用过的胸罩和内裤。
 
据说他每次嫖妓,都要把妓女的胸罩和内裤带回家玩弄好一阵子,以此激发无穷的联想。他甚至觉得,一个人偷偷地玩弄妓女的脑罩和内裤,比赤身露体的妓女在他面前更加刺激。
 
除了恋物癖,乔伊斯还有一个怪癖,那就是一有空就泡在咖啡馆和酒巴里,整天和别人闲聊。
 
据他说,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和妻子接触太多,以至多生孩子。他还开玩笑地将此称为“最佳避孕法”,称他不喜欢有一大群孩子来烦他。
 

话虽这么说,婚后的乔伊斯还时常拈花惹草。譬如他在巴黎教英语时,就曾和一个年轻漂亮的犹太女学生有过一段恋情。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医生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得知他的病情后,主动要求为乔伊斯进行治疗,但乔伊斯一再推托拒绝治疗。他认为一旦他的病治好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欲望也就随之消逝。他宁愿与疾病为伴而持有创造的欲望,也不愿身心康复而失去写作的激情。
 
真真是艺术家的怪癖了。
 

米芾

——恋物癖:为石头而“颠”
 

米芾也“恋物”,但和乔伊斯截然不同,米芾痴迷异石砚台,曾因石头丢官,也曾千里独行只为要回一砚台 。
 
米芾有个外号“米颠”。何为“颠”?
 
古代的文人离不开文房四宝这是自然,而米芾对于砚台的研究尤其深,他将砚台的色泽工艺,甚至产地都研究得非常清楚,米芾还有一本著作《观砚》,这本著作之中记载的便是关于砚台的各种讲解。 

宋徽宗是个艺术修养很高的皇帝,他听闻米芾的书法很好,便请他到瑶林殿题诗。哪知米芾一进瑶林殿便被一尊砚台给迷住了,他的目光如何也无法从那尊砚台上挪开。
 
米芾趁宋徽宗的注意力全放到了书法上之时,将皇上的砚台拿起来往自己的袖子里边塞,结果里面的墨汁将他的衣服给弄脏了。
 

于是米芾便询问宋徽宗,说这个砚台已经被自己给弄脏了,能否将它赏给自己呢。宋徽宗便挥手示意将砚台给了米芾。等到米芾离开之后,宋徽宗才感慨“米颠”之名。
 
 
丰子恺

——rua猫:吸猫大师
 

你以为我们当代人才会吸猫,撸猫吗?丰老才是真正的“猫奴”。
 
丰子恺一生与猫有缘,他养猫、画猫、写猫,乃至有读者“你一只我一只”地给他送猫。
 
丰老不仅爱猫,还为它们写过几篇散文,如《白象》、《阿咪》。
 
“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一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
 
——丰子恺笔下的“阿咪”
 
爱猫就要写猫!丰老叹道没为黄猫写文章,只有小白喵不够,要雨露均沾。他写《阿咪》写着写着,就写起黄猫来了:
 
“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已故的黄猫来了。这猫名叫‘猫伯伯’。……”
 

在那个的时代,许多人养猫并非当宠物,而是为了捕鼠,但丰老早看出猫“有功于人生”,他写道:
 
“可知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而实际上,如上所述,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
 
“猫奴”本人了。
 
艺术家需要更加充沛的情感, 谁还没点怪癖了不过尔尔……

 参考文献:
1、《无码:艺术大师的秘密生活》
2、揭秘艺术家怪癖:贝多芬爱玩水席勒痴迷烂苹果
3、米开朗基罗的8件事:你知道他还是个“不爱洗澡的骗子”么?
4、《外国文艺百话》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