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谢你的苹果,牛顿先生

 遇见数学 2020-10-31

[遇见数学] 创作小组 

作者: Jason

家有英短猫的理工宅男,但因为文科素养自我感觉太好,常常闲不住笔。“由于习惯在脑中构想天马行空与光怪陆离,因而总是不被理解;走出“以理科服人”的思维怪圈后,继续踏踏实实地过学生的小日子。

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是踏着一个又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成长的。在我们最喜欢听故事的年岁,我们开始收获,得到感悟。我们开始问为什么,我们开始构建自己,我们开始试探一般行走于世上。“一个四岁的小孩,一天要问100个为什么呢。”而当困惑压倒于恐惧,我们问的越来越少了。这次,让遇见数学带你回到那属于“Why?”的黄金时代,属于思维的时代。

牛顿?苹果!

这绝对是科学史上最深入人心的神话,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

1666年牛顿为躲避瘟疫从剑桥回老家休养,他在一棵苹果树旁目睹了一只苹果的坠落,于是灵光乍现,根据已有知识推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图自 slideplayer

为什么?看到一只苹果?回老家?万有引力?这几件完全可以没有关系的事,构成了这个故事。 

“那时我正处于发明创造的高潮;我对数学和哲学的关注超过了那以后的任何时候。”

——牛顿

的确,在英国的伍尔索普,艾萨克牛顿家的老宅田产内有这么一棵苹果树。牛顿在那里一直住到1661年。1665年英国爆发了最后一次大瘟疫,他返回故乡并在田园静谧中发展了微积分的基础,并开始思考行星运动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故事让人有一种感觉:一时灵感是如何在瞬间造就了不世出的天才。

但真的这样吗?因为另几个传说正与其相反,诉诸文字并指出这个苹果故事的荒唐之处。这倒是很有趣。

然而,事情也许比想象中更有趣。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只对其从现象还原本质的特点感到极其好奇,试图也从生活中发现点什么。

我们可以想想这对于牛顿时代的人又意味着什么,对于牛顿那时代的人来说,苹果是《圣经》里伊甸园的智慧之果,由“苹果落地”而发现宇宙奥妙无疑有冥冥中获得天启的意味,明显使牛顿形象神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故事也并非空穴来风。在1700年前后,晚年的牛顿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亲朋好友,比如他侄女,而他侄女又将其告诉了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至此这个故事便流传开来。

可是,这个时间段已经在1700年左右,为什么在发现平方反比定律50年之后,牛顿突然不厌其烦地宣扬起来了呢?

牛顿不是没有竞争者,活跃竞争者有如下几位:原皇家协会主席罗伯特·胡克,建筑师克里斯多佛·雷恩,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他们都有意无意摸到了现在称为“牛顿定理”的门槛,但他们无法证明这就是行星椭圆形运动的原因,于是只能失之交臂,最终对证明望而生畏。只不过官司倒是打了很久,这样一来,一个灵动而极具说服力的故事,对于牛顿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牛顿与几位竞争者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将牛顿刻画的如此小人。毕竟,这是个有千百年来历史的问题:仰望星空,它们是否运动?为什么?

牛顿当时作为青年学者,对这些主流问题给予了关注,也曾多次于胡克等著名科学家通信。

但正确地说,牛顿在与胡克1679-1680的通信前,对行星运动的理论的观点是与之后非常不同的,他提到:”月球是在“离心力”作用下运作的”,这和现在众所周知的”地心引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证明定律?这依靠的绝对不是简单的剑走偏锋!

也就是说,即使他看到苹果落地,也想不到什么。。。

且在官司中,牛顿对胡克争夺平方反比定律(The Inverse Square Law, 缩写ISL)[1]的优先权十分愤怒,多次声称自己于1679年就已发现,而到晚年,论述更是突然暧昧起来。1714年,牛顿写了一封著名手稿,宣称1666年在老家避疫期间就发现了 ISL,由他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离心力定律得出行星椭圆轨道。

[1] 平方反比定律(又称反平方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如果任何一个物理定律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或强度,会按照距离源的平方反比而下降,那么这个定律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反平方定律。比如:牛顿万有重力定律;库仑定律。

在今天我们的史学家告诉我们,他们几乎可以确定,当时根本得不到论证所需数据。这也许是存粹的玩弄舆论的行为。因为到了1718年冬,他又说1676-1677年的冬天,他推出了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而这是由ISL中平方反比得到。显然,自相矛盾的他又在扯淡。也许是对得到发现伟大定律的荣誉操之过急,这样的行为也许不符所谓“伟人”的作风。

不说1666年,就算1679年,他也并没有证明ISL。我们依据史料认为ISL被证明只能在1684的《论运动》中体现,而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通形式更要等到1685-1686年才被发现。

也就是说,牛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使思想成熟的,从离心力到平方反比思想,到离心定律、向心定律,这才得出平方反比定律,最终归结为万有引力定律,这有着20年明确而漫长的艰难轨迹,“一时灵感是如何在瞬间造就了不世出的天才”?牛顿在无数前人基础与同时代人帮助下,历经20年才完成这一发现,用一个苹果概括这一切未免也是对科学的不敬吧。

总结

事实上,牛顿并不需要一个苹果来启发他,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写出《原理》,这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等同于《几何原本》对几何学的意义。而苹果的传说也被一代代人所喜爱与传承,甚至在1858年,还有人把数学大家卡尔·福德里希·高斯扯了进来,尽管是为了直接否定这个传说。

Sir Isaac Newton. 图自spectator.co.uk

在篇末,我们可以以初学者的心态来重识这个故事:风沙星辰,浩渺宇宙是否要外部力量使之运动?太阳、月亮、我们的地球?日心说刚刚走出禁忌,古希腊哲学家阿历斯塔克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学说在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笛卡尔、伽利略手中绽放。在英国的伍尔普索,走来一个金发的年轻人……(完)

参考: 《上帝掷骰子吗?》、《无言的宇宙》、维基百科

[遇见] 小编: 今天也刚好是作者 Jason 的生日, 这里祝他生日快乐, 学业顺利, 拥抱更精彩的未来!  也欢迎更多朋友加入 [遇见数学] 蒲公英创作小组(链接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