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味道儿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春日周末,来到公婆家吃午饭,婆婆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麦菇菇粑拉子。看到这久违的饭食,倍感亲切。夹起一筷儿,轻轻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一股淡淡的菜香夹杂着面粉的麦香,冲击着我的味蕾。我享受着美味,不禁想起儿时的家乡。

麦田里的麦菇菇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万物复苏,农人们脱下棉衣换上轻便的衣裳。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松软的土地,野草发芽儿,麦苗拔节儿。当然,这也是满坡野菜生长的好时节。

这个季节的野菜是最鲜嫩的,人们都爱吃。放了学,自觉上坡剜菜(挖菜)是那时孩子们的“主修课”。日落还差三竿呢!简陋的校园里,那古老的钟声一响起,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儿一般,拎上空瘪的书包,飞回了家。大人们还在田里干活,大门锁着,各家各户的钥匙都放在门上槛儿里。我们通常是两腿叉开,脚蹬着门两边的土墙,拽住门鼻子,麻利地爬上去,从门上槛儿里面摸出钥匙,开了门。摸上块凉干粮,挎上菜篮子,约上几个小伙伴儿,便欢呼着冲向田野。

曲曲菜

沟边、地头是我们挖菜的好去处。踩着松软的土地,一会蹲下,一会起来,寻寻觅觅......谁要是发现一片儿好菜地,都要招呼伙伴们儿一块来挖,反正田野里有挖不完的野菜。

那时候,虽然野菜的种类很多,但我们搭上一眼儿就能辨认出来:叶子修长,颜色绿中带点紫红的是曲曲菜;叶子细而光滑,一掐冒出乳白液体的便是苦菜;猪菜芽叶小,蔓生;荠菜叶子长着锯齿;麦菇菇碧绿的叶子沙楞楞的;芙子苗匍匐在地上,开着淡粉色的小喇叭花。我们会把鲜艳些的花儿绑成一束,别在自个儿头发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艳丽的晚霞给田野涂抹了一层暖暖的橘红,我们的小脸儿红彤彤的。远处村庄里已升起袅袅炊烟,我们满载着劳动果实,一路欢歌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荠菜

吃过晚饭,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把野菜倒在干净的地上,开始择选。她把鲜嫩的曲曲菜、麦菇菇、荠菜等上乘的野菜,挑选到一个小笊篱里,留着蒸粑拉子或蘸酱吃。剩下的菜,便是我家那头大肥猪的美食了。

次日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就被勤劳的母亲唤醒了。我揉着惺忪的眼睛,撩起铜盆里的清水,在脸上胡乱抹两把,算是洗漱完毕。一家人围坐在锅台边儿上,开始吃早饭。那天的早饭便是母亲和了白面粉蒸的麦菇菇粑拉子,一碗母亲自己酿制的黄豆酱和一小把鲜嫩的曲曲菜。一家人有说有笑,扒一口热粑拉子,吃一口曲曲菜蘸大酱,苦中带咸还夹杂着清香,细细咀嚼之后还有一股甘甜的味道留在舌尖儿,回味无穷。

野菜粑拉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虽然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那个时候的农民还不富裕。春天,我家除了那一大缸腌白菜帮子,就是母亲飼的(酿制)黄豆酱了。

黄豆酱

旧历三四月份,正是丝酱的最好时期,不冷不热温度适宜,苍蝇、蚊虫还不多,而且春天干燥,酱引子容易干。我亲眼见过母亲丝酱的情景。

她先把大豆筛簸挑选干净,再倒进大铁锅里炒成七八成熟(炒过火,丝出来的酱不香)。铲到面板上凉凉后,再倒进锅里添水大火烧开,黄豆粒能捻下皮即可(煮面了,酱没有嚼头)。捞到笊篱中沥干,在面板上用菜刀剁碎,再用手攥成圆团子,放在铺了笼布的盖垫儿上摆放好,蒙上一层笼布,搁到太阳下晒三五天。

到时候,用筷子扒开圆团子,只见里面长出一些细丝,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母亲说,丝越长越好,丝长说明发酵得好,酱更醇香。每一道工序,母亲都一丝不苟,从不怠慢。

接下来就是调酱了。母亲把四五个圆团子,用干净的筷子夹到事先洗净晾干的坛子里,倒上凉好的开水,加足盐,用塑料薄膜封好口,搁在阴凉处。十天半月后,就可以吃到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黄豆酱了。

黄豆酱是家乡人最爱吃的一道开胃菜。一碗酱,几棵小葱或是一把嫩野菜,蘸酱就饭。那种透着淳朴的浓香,至今难以释怀。母亲还会把用不了的酱引子晒干,装进干净的粗布袋子,挂在阴凉处。做一次黄豆酱,够一家人吃上一年呢!

在那缺衣少食的岁月里,母亲总是用她勤劳的双手,想尽办法调剂着我们的生活。

槐花开了

老家房前屋后,多是槐树。五月槐花盛开,整个村庄都弥漫在甜丝丝的花香里。这个季节,田野里鲜嫩的野菜已经很少了,槐花粑拉子便成了另一美味。

火热的中午头儿,大人们疲惫地躺在土炕上酣睡。我和妹妹便扛了长杆钩刀,挎了篮子钩槐花去了。爬上院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儿更浓了,我的五脏六腑全都沐浴在这醇香甘甜的芬芳里。我俩会忍不住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早把大人说的“生槐花有毒,吃了头疼”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那甜甜的味道实在太诱人了!

不大一会儿,槐花枝儿就落了一地,我们先蹲在地上把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摘到篮子里,再把那些茂盛的树枝儿抱到我家那头老黄牛的槽子里。母亲把我们带回来的槐花再择洗一遍,开水焯过后,拌上少许白面,加上油、盐、葱花,上锅蒸成美味可口的槐花粑拉子。那浓香四溢的味道儿,让人久久难忘。母亲还会把吃不了的槐花,晒干装瓶,当茶喝。槐花茶有着淡淡清香又略带微苦,泡一杯槐花茶,那淡淡的微黄里漂着几朵白花儿,犹如盛开一般。后来查资料得知,槐花竟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具有抗菌、清凉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

槐花粑拉子

已是不惑之年的我,每逢回老家只要赶上槐花飘香的时节,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总会亲手为我蒸一碗香喷喷的槐花粑拉子。“香!香!还是那个味儿!”我狼吞虎咽,吃相贪婪。母亲总是笑吟吟地望着我,爬满沟壑的脸上尽是满足与慈祥。

我常常忆起童年,忆起家乡,忆起母亲做的菜粑拉子、黄豆酱和槐花茶的味道儿。那种味道长在心底,醇香浓郁、弥久芬芳······

作者:孙艳玲,网名雁之翎,山东博兴人,中学教师。喜爱文学,热爱诗歌,曾在中国诗歌网发表《月光之下》《记忆中的油菜花》《古槐遐想》等二十多首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