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香菱学诗”】/ 苦艾

 泾渭文苑 2020-10-31
         

漫说“香菱学诗”

作者 / 苦艾 

 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林黛玉为什么不让香菱学陆游的诗?她说:“你们因不知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这就是说,香菱没有正式的学过诗词,未入门径,所以不懂欣赏真正的好诗,见了这些雕句琢字的文字游戏诗,就很喜欢。

 林黛玉之所以推荐香菱去读李白、杜甫和王维的诗歌,因为这三个人基本可以代表唐诗的高度。尤其是杜甫,在诗歌的技巧和艺术成就方面,无人可及,更被陈寅恪誉为“中国第一诗人”。元稹赞杜甫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

 所以,当你真正的入了诗歌门径,欣赏了唐诗的巅峰和高妙,自然看不上陆游这种“浅近滑易”且囿于闺阁之物事的小诗。林黛玉的诗歌理念是“不以词害意”,认为诗歌追求的应该是情境、意境和韵味,而陆游这句诗恰好相反。“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对仗虽工整,描写也细腻,却无韵味意趣。所以林黛玉告诫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是具有慧眼的,也是真正懂得欣赏诗歌的人。

 反观当下,国家下大力气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而格律诗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奇葩,理应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丑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遗憾的是情况并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读者群中对格律诗的阅读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能不说是格律诗的悲哀,当然也是格律诗创作者的悲哀,但更多的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的悲哀。(资料引自网络)

 那么,读格律诗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呢?愚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悲剧性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读者(受众)对格律诗的认知水平不高,缺乏鉴赏格律诗的审美能力,故而失去了对格律诗的阅读兴趣。这是格律诗读者流失的主要原因。?另外,格律诗创作者的食古不化,自以为是,是格律诗阅读走入死胡同的另一重要原因。抛开某些格律诗创作者写出的作品质量不讲,单只讲某些人死抠平仄、粘对、用韵而无视现实,就让很多读者误认为格律诗是阳春白雪,因而不敢接近格律诗。更让人可笑的是,有些人(大大小小专家)自以为得到了格律诗写作的精髓,任意涂鸦,写出来的东西非驴非马不说,还自诩为自己的诗只有意境,不能因文害意,处处让人点赞,让读者误认为格律诗就是这样一些不三不四的杰作,因而不屑接近格律诗。这也是造成格律诗读者流失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苦艾,原名詹金才,福建安溪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辞赋家协会、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暗慕缪斯多年,心有情绪即分行宣泄。诗歌习作多次获过各级组织的海内外诗歌征文一(特)等奖,入选过《中国世纪采风文丛·当代作家文萃》《中国新世纪诗人诗选》《中国诗萃》《中国诗歌选萃》《中国新星诗人诗选》《同一片蓝天》《1949-1999泉州文学作品选》《当代诗文精品荟萃》《华人爱情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清隐显化》等大型诗文集,部分诗作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部分诗作曾在巴黎、纽约等海外地区交流。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