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望文生义》】/ 冯起

 泾渭文苑 2020-10-31
                                                                                             

  闲话《望文生义》

  冯起

       望文生义,汉语成语。出自清、張之洞《鞧轩转语,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生活中的望文生义多矣!人的文化程度不同,认识和理解能力不一。难免望文生义,弄成笑话。其结局不过是一笑了之。可是我们的书本甚至教材出现诸多的望文生义,那就不得不令人担忧。长此以往,以讹传讹,贻害四方,危害大矣!

         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本应明明白白四句六言歌词。而我们这些饱学诗书的老爷们,非要五七言断句。

        我们设身处地让这些食則珍羞百味,衣則锦绣千箱的老爷们坐在船上,放入江中,让他们自已来一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那结局不是舟随水飘向下游,就是击空明的老爷们身掉大江惊溺而死。其永远也不能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方。望者则能看到,能看到何来天各一方。古诗文中望的情形很多。如祖咏《终南望余雪”、李白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此望者眼前有景,而五七言断句歌词中所望者天各一方。

         如大人老爷们再要穷追死考,一昧以讹传讹。那不如让老爷们上桂棹入江,击一下空明吧!我们中国造航空母舰都是家常便饭。为什么就不能造一叶桂棹兮兰桨的小舟,让老爷们来一次身临其境的击空明吧!

         清代诗人汪洋渔为了体验巜枫桥夜泊》诗中画面,孤旅舟中,停泊枫桥。然天不作美,是夜风雨大作,画面未现,钟声未闻。然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查阅多家译文。汕头大学出版社《论浯》注解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四书五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注释为: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百度汉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首先,我们应当弄清楚,孔子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逐字分柝:三在古代汉语非确指,不是三个而是多或许多。人:这里当然不是路人,而是众人或众多同学。行:读xing是四声古汉浯是指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引伸为品行。读Xⅰng是二声,众所周知的行走。必:必须,一定要。有:这里不是拥有,而是比较。师:不是老师而是效仿学习。择:选择,分辩。从:不是順从,而是跟随引伸为照作。改:改正,改掉。

        到底这句话该如何翻译呢?我不想引争议,仅供参考。一、以韩愈观点认为,孔子在郯子门下求学,郯子表扬孔子吋,故应译为:众多同学的品行,我一定要作比较再学习。分辨出他们好的品行我照作之,他们不好的品行改正之。

        二、以子贡观点,圣人无常师。应译为:众人的品行,我一定要作比较再学习。分辨出他们好的品行照作,他们不好的品行改正。

        孔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子贡向别人吹嘘孔子:"天纵其圣,故其多能。"孔子知道后说:″吾少也贱,故能多卑事。″圣人都承认他的知识是从实钱中得来的。再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明明是活把丈人干的四肢酸疼。草荒的都遮挡住庄稼。而我们老爷们非要把他理解成骂人的话。凡论语都要解释成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圣人境界。方显得他们搜筋挖骨、博引旁证、浩如烟海、学富五車。惜乎!圣人死矣!圣人不死恐怕都不明白老爷们的译文啥意思。

        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觉得首先还是面向自已,把自已的事情搞清楚,再学习别人吧!老爷们少点望文生义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冯起,陕西乾县梁村镇朝王村人。职业果农。一年四季忙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实无闲睱,难以举笔。陈年旧作,信笔涂鸦。难登大雅,聊以自慰。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