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就爱到底】/ 何秋江

 泾渭文苑 2020-10-31
                                                                                                                                

                           爱就爱到底

                               何秋江

      无论是清晨的菜市,还是午后的林荫小道,或是傍晚的厂区广场,都能看到一对老年夫妇的身影。他们如影随形,举案齐眉。

     一边是高大帅气的男人,背有点驼了;一边是微胖善相的女人,脸有点黑了。她挽着他的胳膊,迈着轻轻步,说着卿卿话,走一路,赚一路,都是回头率。

     余师傅二十四,五进的工厂,都管他叫小余,一米八的个头,浓眉大眼,待人客客气气,被很多女青工“围追堵截”,其中不乏众多美女。不能说没让他动过心,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心仪的人。

     进厂不几天,就有人捷足先登,给他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姓马,刚师范毕业,才十九岁,个头不高,有点微胖。见面后,小余和马老师父母都同意,就马老师没有同意。马老师的表态丝毫没有削弱小余追求马老师的信心。

     当时那个年代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喊得最响亮的时候,工人是香饽饽,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再加上马老师的父母十分看好小余。作为父母,手上握着51%的话语权,所以小余底气足足的,准备迎接一场旷日持久的“求恋战”。

      星期天,小余就带上一个要好的同事一起去马老师家玩,一待就是一整天。

    小余 是外厂调来的,原先就是已经出师的模型工,技术很不错,但对班组的老师傅很尊重,张师傅,李师傅的叫得很热闹,工作积极主动,成天乐呵呵的,虽然来厂时间不长,但跟班组同事关系处得很融洽,很有亲和力。

    星期天都会去马老师家里,但见到马老师的机会可不多,数得清的几次。为了能接触到她,小余想了一个办法,包饺子,可以让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说说话。每次小余去之前都买好饺子馅,还是和和同事一起去的,免得冷场尴尬。

     认识马老师一年多了,每次去他家,小余前门进,马老师后门出,坐冷板凳是常有的事,两人连话都没讲过几句,恋也没恋上,爱也没爱着,有点干着急,也不知道马老师到底怎么看自己,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小余心里一烦恼,一连两个星期没有去她家。

       马老师父母决定跟女儿好好谈谈了,马老师这边也是有苦衷的,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过早谈婚论嫁,还有对方是个工人,将来会不会有共同语言,再说,对方太老了,大自己五六岁,有点亏。

     女儿的几个担心她父母帮着解开了,这更加说明父母是十分赞成的,她是个独生乖乖女,知道父母不可能坑害自己,就答应小余来家的时候不再开溜了,她也要求不要再带那个同事来。  

     这个星期日,天气总算转晴了,小余此刻的心情也一样的好。一年多来,马老师第一次端茶让座,让小余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家三口再加上小余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包着饺子,小余期盼的那种家的感觉找到了。

    不多久,老两口先后进了厨房,剩下两个年轻人, 他擀面皮,她包饺子,他们开始有了语言的交流,也有了肌肤的接触,还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不知道 是小余逗得好,还是小马心情好。

    这一年多来,小余第一次感到星期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每次他告辞出来,马老师也会送他,开始只送到自家门口,渐渐就送到路口,宿舍门口,偶尔也送进过房间……

     恋爱二年后,他们结婚了。住在一套25平米的房子里,小余一人揽下了全部家务活,好让马老师安心工作,她在学校任一年级的语文课老师,兼着班主任,一天不知要讲多少话。跟一群不懂讲道理的学生讲道理,想想都是累的。

     马老师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中师毕业就分到了这所学校,同期分来的有5位新老师。心里想着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深造机会。

     三个月后,等来了机会,外出进修的3个名额下来了,马老师就在其中,全脱产湖南师大培训一年。

    马老师高兴不已,但也不敢过于张扬,生怕影响其他老师的情绪。小余不声不响请来了岳父母,做了马老师平时最喜欢吃的红烧肉,清蒸鲈鱼,黄焖鸡,菜刚上桌,色香俱佳,只等品尝,可马老师有点异常,她一阵阵的恶心,勉强尝了几口,不到一分钟就吐了个精光。一家人楞了一下,这是怎么啦?病了吗?

    眼看离去师大报到不到两周时间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怀孕了,马老师不敢告诉学校,自己打定主意拿掉,但她的决定遭到全家人的反对,马老师知道,要想说服急等抱孙子的父母是困难的,说服大自己好多岁的丈夫也是不应该的,干脆不吃,不喝,不理人,一连五六天,把家里人急坏了,父母就二十四小时人盯人,还动员了亲朋好友,一拨又一拨的来道喜,让马老师第一次领教了这股势力的强大,自己是拗不过的。就在她十分无望的时候,小余带着她去了医院,做了 人流 手术。

      小马如期去师大报到了,记得那天是个雨天,离小马 手术日仅仅7天,一家人都担心着她的身体,母亲一再叮嘱要好好休息,不要下冷水……

     校园生活异常紧张,按教学计划,用一年时间学完两年的大专课程,马老师抓的很紧,把母亲的叮嘱放在了脑后,她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寒去暑来,有耕耘,有收获,马老师顺利毕业了,还评上了优秀学员。

      回到原学校后,被安排担任四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马老师带着学校领导的厚望和满满的自信走上了新的讲台。

     很快,两个月课程结束了,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出来了,马老师任教的班语文总分年级第一,开始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赞许,马老师也有点小激动,但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沉重。

    小余调换了比较轻松的工作,上着长白班,每天回到家里,总会等上半个多小时才见马老师回来。家务事情小余做得多,马老师负责洗碗,也争着做些其他家务事,不想自己的老公太累,她很清楚老公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支持,也很能体贴人,等工作再稳定一些就考虑要个孩子,心里盘算着。

     周四那天马老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工厂观摩泥雕的手工制作,回家时天已经黑了,感觉有点累,饭也没吃就早早睡下了。

    凌晨二点钟,马老师因为肚子痛醒来了,开始只是隐隐的痛,不到十分钟就升级为持续性绞痛了,吐了一次,开始呻吟,出冷汗,估计是阑尾炎发作了,送到了医院,内科医生看了,又请来外科,妇科医生会诊,做了腹腔穿刺,诊断为“宫外孕”,需要立即手术,还要备血。

     “宫外孕”在妇科不是小手术,病人常常因为出血,休克,出现其他并发症,所以是争分夺秒的,小余有些担心,有些犹豫,问医生有没有保守治疗,不要开刀,医生解释说:宫外孕就是受精卵没有向子宫方向运行,而是停留在输卵管,经过多次分裂后,体积不断增大,导致输卵管破裂,出血。手术就是切除病侧输卵管。

       病后初愈,马老师就投入了工作。自从做了手术后,医生给出了生育指导,因为切除了一侧输卵管,意味着受孕几率降低了50%,还不包括另一侧输卵管炎症,畸形或其他等的影响。但也不要过分担心,不要急躁。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没有动静,接下来就是中药调理,西医疏通治疗,中药喝到饭都不想吃了,疏通治疗做到医院的门都不敢进了,这样的治疗一般人是难于接受的,马老师已经坚持了整整六个生理周期。小余看到老婆这般辛苦很不忍心,他要求马老师放弃治疗,并表态今后无论有没有孩子都无所谓。

     经老公这么一说,马老师感到轻松了一些,但无论如何对老公是有亏欠的。

     花落花开,又是一年,马老师带的班已经是六年级了,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压力都比较大,马老师觉得工作饱和还好一些,免得去想不开心的事,最近马老师的妈妈以及一些好朋友都劝她去领养一个孩子,说了很多好处,比如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啦;可以调节紊乱的内分泌,有利受孕啦;可以活跃家庭气氛,解除寂寞啦;有个子女将来防老啦等等。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不要这样做,在家里与老公商量过,他坚决反对,理由是:领养一个小的,我们已经没有精力了;领个大的,带不亲,干脆不要。

     就这样领养的事两口子也不想了,外人也不提了,平平静静地过着自家的生活。

     马老师在主任岗位上,抓教务工作已经半年了,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但没有当班主任辛苦。但毕竟年岁在大起来,难免身体不出状况。

     最近一次体检马老师就是血脂高了一点,可余师傅问题就多了一点,体检发现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还住院过一次,在病房看到同室病友家子女轮流来 陪护,照顾很周全,常常会触景生情,心里也是想孩子的,那怕领养一个也好,但如果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很迫切的样子,老婆可能会有想法,又会再次自责,重新背上对老公亏欠的心理包袱,在余师傅眼里这是对老婆的一种深深的伤害,所以坚持不领养。

    春来冬去,斗转星移。岁月无情地拷打着一切,马老师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虽然光华已经不再,但她可是桃李满天下,人们常常用“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来评价老师的伟大,马老师很欣慰,很富有。

     夫妇双双退休后,趁身体状况还可以,年纪不是太大,就选择先去境外游。

     欧洲,北美洲,澳洲一顿跑,用了三年时间,现今中国人在国外可牛了,不懂英语照样行,外国人学汉语正热火朝天,义务翻译有的是。以前不懂英语装懂,最多挤出你好!谢谢!今天天气不错!现在学了英语装不懂,不标准的汉语方言照样 说得哇哇的,让外国人听去吧,中国人也来潇洒走一回。

     接下来准备国内游了。平素在家里生活很有节奏,每天早上一起去买菜,回来一 起做饭,每周日包一次饺子是必须的,因为他们 是通过包饺子相知,相识到相爱,已经坚守五十多年了,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午后三四点钟照例一起去遛弯,傍晚六七点钟去散步是必须完成的功课,即便行走在众目睽睽的大道,还是漫步悠悠林间小路,他们挽着的手从来不曾松开过,谁也不愿意,因为这是他们用心灵编织起来的纽带,把两颗心永远系在了一起……

                                   2018-6-26  于株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何秋江  男 1944年生人  浙江海宁籍  退休执业医师  喜欢阅读   近年开始练笔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