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诗的思维过程(下)

 阳关残雪 2020-10-31

五、形象思维过程的实例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例如:苏轼以'扫不开'的'花影'比喻政敌,抒发自己的愤懑;柳宗元以'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自况,抒发政治上失意后的孤傲和寂愤。这两首政治抒情诗,并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生活感受,而是从深入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花影的移动、寒江上的钓翁等,以这类形象来折射自己当时的心态。这里再介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全唐诗》只收录黄巢三首诗,另一首是《自题像》,毛主席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借用了这首诗中的'记得当年草上飞'句。上面两首 '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咏菊诗,旧时唐诗选本多弃置不选,解放后的新编唐诗选,大都选上了。无疑,如前所述,因为时代不同,黄巢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不再被歧视,反被推崇,'情意美'的标准也随之有别。

第一首以挺立劲拔'满院栽'于'飒飒西风'中的菊丛,象征劳苦大众;为它的开不逢时---'蕊寒香冷蝶难来'----而鸣不平;继之,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要彻底打倒这不平----'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把春天的温暖同样给予菊花。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意,是诗人对唐王朝腐败政治的强烈不满和极端失望,从而激发出主宰世界、扭转乾坤的理想。这理想也可以说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它借历来文人以象征孤傲绝俗的菊花形象表达出来。

第二首据说是黄巢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而写的。这诗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的性格,用以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前两句比喻一旦农民起义兴起之后,唐王朝就将像百花凋谢一样,走向灭亡。后两句寄托着诗人的希望,象征着将来起义军胜利占领长安后的美好情景。

再介绍两首借小松树的形象寄意寓情的诗。一首是李商隐的《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益衰败的时代,对皇帝昏庸、宦官专政和藩镇跋扈深为不满。他不像黄巢那样起来造反,而是热衷于政治革新,但在当时朋党的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斥,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不少诗晦涩难解,而这首咏物言志诗却比较通俗明了。大意是: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而伤悲。

另一首是较李商隐稍晚的杜荀鹤的《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微寒,青年时代才华毕露,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而又不甘潦倒,遂借小松的形象以言志、讽喻。大意是:小松刚出土,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高出蓬蒿了。当它还幼小时,人们不识它是'凌云木',一直等到它长到'凌云'之后才赞叹它的高大。作者的寓意在于:目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

上面介绍的几首诗中所描绘的花影、江雪、菊花、小松等,形象非常鲜明,与比喻的对象非常贴切,作者(失意政治家、农民造反领袖、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便藉此真实地烘托出来。这一类托物言志诗,我们姑称之为'移花接木'。

另一种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是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在这张大写意画的画面上,涂上作者浓重的感情色彩。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作者手里,所绘出的大写意画,其所取舍,其所着色调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大相迥异。这里以李白和杜甫分别写的登岳阳楼诗为例。李白的: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诗的大意是:登上岳阳楼,天岳山南面的景色尽收眼底;茫茫江水流向远方,洞庭湖汪洋开阔。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君山衔着美好的月亮,升上天空。在这里,仿佛住宿在云间;又似在天上传杯饮酒。醉后凉风四起,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诗的大意是:早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洞庭湖在东南方位划分开吴、楚地界,日月星辰沉浮在湖水之中。亲朋们连一封信都没有,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飘泊天涯。想到万里关山,兵荒马乱,倚在阑干边,不禁涕泗横流!

这两首诗,都是战乱时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景物和诗人当时的心态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具体的物象,没有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两位伟大诗人所取的镜头却不同,色彩也迥异。这是为什么呢?

李白那首诗,是在流放途中忽然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与朋友登上此楼而写的。当时心情欢畅,故把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亨着欢乐和喜悦,抒发了潇洒豁达的豪情逸兴。

杜甫那首诗,是在经历了战乱漂泊、身世沉浮之后,迟暮之年,登上岳阳楼而写的。所以他首先以洞庭湖的宽阔雄伟来衬托诗人的孤寂和悲凉,继之以当时自己形象的特写镜头,抒发怀才不遇、昔日抱负成泡影的孤独悲凉心境和对战乱的哀愁。

这类'大写意画'式的形象思维,它的艺术感染力取决于选撷物象的精当,并发挥语言艺术的效果,在这些物象上涂沫浓重的情感色彩。譬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可以想象,李白送孟浩然时,周围的景物是非常丰富的,而诗人却就撷取这么几个,用诗的艺术语言编织起来。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同游的胜地黄鹤楼,隐约地流露出一片惜别之意。第二句点出老朋友去的地方是繁华都市扬州,时间是春光明媚的'烟花三月',暗含对朋友远游的羡慕。尤其是后两句情景交融,读者从浩渺的江天景色中,似乎看到一个鲜明的形象----诗人送走朋友后,长久伫立在江边凝望,从中感触到诗人对朋友深厚而热烈的友情。

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谓'虚实相融'。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在宴饮中答谢白居易赠诗而写的和诗。首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长期被贬在远方的愤懑,是自画像的'大写意画'。第二联用晋人向秀作《思旧赋》怀念被司马氏所杀的友人嵇康的典故,抒发对同时被贬友人的怀念;用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观棋,棋未终局,斧柄已烂,回家时同时代的人都死去的故事,抒发人事沧桑之伤感。第三联慨叹自己象'沉舟'、'病树'似地潦倒了,只好看着别人在仕途上奔忙。这两联是'移花接木'式的托典抒情、借物寄意。最后一联表白自己还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

六、作诗选韵思维过程

  接下来聊聊作诗的韵部选定思维过程。前面几次作业,我的是让诗友们步韵、依韵或者用韵,因为实际生活中,咱们诗词爱好者作诗用韵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和韵。和韵是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韵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这种情况一般不用再作思维,照着使用就是了,至少可以确定韵部。除此之外,就存在一个选韵的思维过程。

我们知道格律诗依《平水韵》的平声韵的话,上平声与下平声韵各有十五个韵部。你到底选哪个韵部?根据我的创作体会,一般在开始写作时,总会冒出一句比较重要的诗句,就可以作为选择韵部的依据。

在《平水韵》中,根据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4、险韵:

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当然这个因人因所选体裁而异,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点了解就行了。

七、诗的美感思维过程

诗的思维过程说到这里,按理说就差不多了。在这个过程,我们一再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不过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形象思维固然重要,如果脑子里像“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当然无从说起。但是对于诗的写作而言,你脑子里纵有满满的形象,也还是在你脑子里,你不能像摄影那样,镜头一闪就拍下来。你还得靠语言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这就必然会有语言文字上的要求,也就是说,需要语言上的美感思维。换句话说,不管你脑子有着怎样的形象思维,都只能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诗句来传达给读者。所以无论你形象思维如何丰富、意象如何逼真,只要不能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你就无法把你的形象思维通过诗句来传达给读者,你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诗味。那么怎么实现美感思维?我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工程性思维,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原原本本如实告诉别人“是怎么样的”就行了。就像画图纸一样。告诉你是一个多大的圆,只说直径是多少就得了。告诉你是怎么样的圆柱,只说直径多少长度多少就行了。表面有多光滑?标个几花的符号就行。插进孔的间隙怎么样?说明公差配合多少就清楚了。这个零件的形象就出来了。从写作手法说就是所谓的“赋”吧。

二是相似性思维,就是说明一个形象,用工程性思维说太啰嗦,或者说不清楚,或者为了突出形象,就可以用相似性思维。如说一个姑娘脸圆圆的,泛着红晕,很漂亮,你可以直接用相似的红苹果,说“你的脸,像苹果到秋天”不就行了。又比如说这个姑娘瘦,就可以用相似的苗条黄花,说她“人比黄花瘦”也就说清楚了。有的形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的怎么办?也可以用相似性思维来解决。如量子纠缠,你怎么给别人介绍这两个有关系的量子之间,一个量子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另外一个量子的改变,而且两者的改变是同时同量发生的?你说了很多话,别人也不一定能听清楚。但是用相似性思维来回答可能会有帮助。你就用相似的母女关系说,就是当女儿生了个孩子,女儿就变成了妈,而母亲则变成了姥姥。母亲是被动地同时同量地发生了存在状态的改变。这就是量子纠缠。你可能对科学原理还是不甚了了,但你对量子纠缠会有个初步概念吧。相似性思维的要点就是只抽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而不及其余。如游子的特点包括两条腿、戴帽子、背行囊、经风雨、游移等等,浮云的特点包括白色、随时变形、遮挡日光、游移、遇冷下雨等等,相似性思维只抽取两者之间相似的“游移”来说事,这就有了李白“浮云游子意”的诗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相似“游移”的东西,如浮萍、飞蓬等等,那么我们说“浮萍游子意”或“飞蓬游子意”也不是不可以。另外,同一种事物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元素。它就可以与相似元素的其他事物匹配。还是说云吧,它除了有“游移”的元素,它还有“遮挡阳光”的元素,王安石认为有人反对变法,用各种论调说变法的不是。他就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诗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吧。这里要说明一点的就是相似性思维的要点是相似,不是相等,就如相似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它们形态上相似,但数量上可以不同,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以及“白发三千丈”的时候,就是只强调形态的相似而不管数量的扩大,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黄庭坚说“功名富贵两蜗角”的时候,却是往小里说,认为功名富贵不过像蜗牛伸出的两个触角那么小。这两种思维就是所谓的“夸张”了。

三是对比性思维,就是用的不是相似的事物,而是通过对比显示差异,通过差异达到鉴别的目的。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与句之间通过“王谢堂前”与“寻常百姓”的对比,显示人事变迁,富贵不在的现实。又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二首,则是用前一首七律与后一首七律做对比。通过从“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对此变化,生动体现了血吸虫消灭,患者身体康复的新气象对比性思维除了古今、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对比外,还可以是长短、大小、远近、快慢等等做对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千里”距离之长与“一日”时间之短,则船行速度之快不言自明。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海内”之大与“知己”之小、“天涯”之远与“比邻”之近做对比,体现了他们之间友谊的可贵。这就是对比思维的过程。

四是联导性思维。它不像工程性思维那样明确说,又不像相似性思维借用相似的事物说,也不像对比性思维比较着说,而是好像没直接联系地泛泛说,可是又不是毫无目的地说,无形中还是通感联想导引到主题上去。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说河边的雎鸠在鸣叫,好像是泛泛而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但仔细想想,春天的雎鸠在河边鸣叫,也许是求偶吧?这一来就有营造了一片温情的氛围。接着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就顺理成章了吗?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赋比兴”嘛。

五是拟托性思维。它的思维特点特点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生动形象地寄托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既然人格化了,同一事物就可以因不同的诗人而有不同的人格。

如梅花,典型的是陆游的咏梅词,体现的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的是孤芳自赏的人格。而同样是梅花,毛泽东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她在丛中笑”,却体现的是迎接山花烂漫的人格。有拟人,有寄托,所以我们称之为拟托性思维。

六是社会性思维,就是在诗词创作思维过程中,使用社会其他人的思维成果,最常见的就是使用典故。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毛泽东诗词可以说是用典的典范。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讲要是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话,他用了历史人物楚霸王典,知道会是什么下场。作诗使用典故既可使诗的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社会性思维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使用诗词工具书如词谱、韵书等。有了智能手机,还可以随时查看各种资料。这都是在用社会其他人的思维成果。

七是创新性思维,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思考,得出不一样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诗词创作最忌千篇一律的产品生产,而应该像时装设计那样,尽量做到独此一件。李清照写出“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大家都夸她是天才。可是你如果也说“人比黄花瘦”的话,你就是庸才了。这一点不用多说。如何创新?首先就是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思维取发散的态势。举个例说吧,墙上有个黑点,你如果思维是收敛的,那你看到的就是黑点。可是如果是发散的,那你就会看到可能是墨水或钉子或臭虫或苍蝇或黑钮扣等等。这就是创新性思维过程。

八是应用双动词或多动词的思维。双动词或多动词思维在古诗词中是大量可见的。如王之涣“黄河入海流”,杜甫“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等,都用的是双动词思维。试想想看,如果都换成单动词“黄河入海陬”、“青绿峰峦过,黄澄橘柚来”、“竹林归浣女,莲叶下渔舟”、“白日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在山川”,从效果看,气势马上就差多了。如果再去掉动词成“黄河东海陬”、“青绿峰峦众,黄澄橘柚哉”、“竹林多浣女,莲叶有渔舟”、“白日香炉尽紫烟,遥处瀑布在前川 ”,那就更加逊色了,既没有动感,有没有感情色彩,感觉就是死气沉沉的。其实古人早就善于在诗词创作中运用动词思维。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加以总结,并灵活运用。

诗词的美感思维就讲这八个方面。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我以为这八个比较要紧,其他的就不多讲了。

作诗的思维过程(下)

八、诗的灵感思维

上面讲了诗的几种思维过程,又具体讲了美感思维的八个方面,这些都可以从思维过程来看但是还有一种很奇特的思维,好像不存在什么过程。这就是灵感思维。世上有没有灵感这个东西?据说牛顿在树下休息,有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头上,产生灵感,发现了地球引力。鲁班上山时被草叶划破手。他仔细观察了长叶的形状,原来叶的边缘是齿状的,他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

综上所述,格律诗词创作之必要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系统思维、格律思维和美感思维。没有这五种思维参与,诗词创作就不会是完整完美的。不过美感思维中可能一首诗词不会八个方面都参与。但必有一个或多个方面参与。至于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及其他思维则非必要思维。就是说可能参与也可能不参与。不参与也不会影响诗词创作的完整完美性。

以上各种思维在创作过程中,诗互相交织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诗的生命体。如果我们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系统思维、格律思维、美感思维看作人的脑、肝、肾、肺、心脏的话,那么我们对这些思维的解析,就相当于在手术台上对人体器官的解剖。到一旦拿出来解剖,只是为了研究需要,器官本身就已经不具有生命象征了。而只有回到生命体中,他们才共同构成了生命特征。

既然诗是思维的产物,作诗的思维过程是可以解析的,这些解析具有可操作性,必有规律可循,并不神秘。我相信:只要咱们坚持学习,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收获。如果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众创网校坚持学,不出好诗也入门”。

诗若要作得的好,除了要掌握招诗的思维过程,音乐、音律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对言辞说话也要有一番功夫,对文字的运用、理解也要有所掌握。任何文学是源于生活,要有好的文学素养,还得有相适应的生活体验个生活沉淀。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认为: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是其经历,其阅历,其见解,其识悟所决定的。当然,他所说的“诗外功夫”,也不仅仅是这些,其才智,其学养,其操守,其精神等等形而上的东西,同样也是诗人要想写出好诗的“功夫”。陆游强调诗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从诗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获得诗外的真功夫。一句话,开始阶段,诗词创作的进步可以靠思维过程的掌握。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你想能突破再突破,那还得靠陆游所说的诗外的真功夫的。这应是我们的座右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