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若还有初见,请不要再叫我纳兰性德!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曹雪芹的祖父,曾有诗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曹寅比纳兰小三岁,却比他多活了二十七年。写这首诗时,纳兰去世整十年,而曹寅也正要迈向四十岁的门槛。

临近不惑之年的曹寅,写下了此生最大的疑惑。

古来圣贤皆寂寞。纳兰不是圣贤,却有同样的寂寞,好在他寂寞而不沉默,短短30岁的光景,光是词作就留下340余阙,我们大可尽览其书,但纳兰的心思,有几人能懂?

他的父亲明珠不能。纳兰明珠乃大清相国,康熙皇帝的肱骨大臣,他官居内阁,掌天下大政凡13载。

当时官场有顺口溜云:“要当官找索三,要人情拜老明。”这句俚语中,包含两位只手遮天的权臣,“索三”指的是索额图,“老明”即是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其人聪敏圆滑,又通晓人情世故,得“万花筒”之美誉。这支“万花筒”能看透大清最深邃的官场,唯独读不懂自己的儿子。

顺治十一年的腊月十二,外面风雪加交,明珠的府邸,人人面带喜色,就像吹过阵阵和煦的春风。

明珠也才过完二十岁的生日,风华正茂的年纪,官运亨通,又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人生最幸福的几个瞬间,也不过如此吧。

明珠夫妇极爱这个公子,宠溺地唤他为“冬郎”。明珠是细腻敏感之人,欢喜之余,犹有一点轻微的忧思,在轻轻震颤。

在满周岁的抓阄仪式上,小冬郎一手抓住毛笔,一手却抓了金钗。那个时候的人信命,纳兰明珠看后诧异不已,心中的忧愁,第一次聒噪起来。

这本是一个类似于玩笑的小仪式,却过早剧透了造物主开的真玩笑。

冬郎长大了,变成白衣鲜马的少年郎,他还拥有了一个柔美的学名——纳兰成德。

父亲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成德”来源于《易经》,其书中有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父亲是在告诫他,想要成就完美的品德,务必完善每日的举止言行。

而纳兰成德也不负所望。他生性聪敏,又勤学好读,小小年纪,已经是满腹经纶之士。

康熙三年的元宵之夜,其时京城月蚀,彼时的成德刚满十岁,他也是平生头一遭看到此等异相,纳兰挥洒笔墨,即兴作诗一首: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上元月蚀》

纳兰成德身上毫无纨绔之气,除了学习诗文,数岁即习骑射,不消几年功夫,就成为精通六艺之人。康熙帝先是因为世家子弟的身份,授予他三等侍卫,过不了多少,因为才学武艺双绝,升迁其为一等侍卫。

清朝的时候,贵族子弟想要有所作为,大抵先从侍卫做起,其中有抱负之人,便可以此为跳板,转入内阁六部,而六部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成长为内阁重臣。纳兰明珠、他的同僚索额图包括后世的和珅,都是走的这条路。

父亲早给儿子铺好了路,纳兰成德仅仅需要,亦步亦趋地执行,他的厚禄高官,简直是唾手可得。

唾手可得则不能取,纳兰有自己的骄傲,他凭借真才实学取得功名,十七岁进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隔年成为贡士。

纳兰成德侍奉双亲最孝,父母病了,他侍奉在身边,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因为劳累,脸色都变黑了,依旧照顾高堂至痊愈为止。

这样的孩子,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父母的骄傲。

他能秉持父亲的告诫,日修其行,方可成德。纳兰明珠却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小人掌权即会卖官鬻爵。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身为儿子,纳兰成德一边替父亲担心,一边又不能揭露其伪善,内心挣扎而矛盾。

哪怕能坦诚地言明,父亲也会说他死脑筋吧。纳兰明珠不能理解儿子的迂腐执拗,荣华富贵才是最实在的,所谓生前身后名,皆是虚妄之谈。

纳兰明珠一直耿耿于怀,他想质问优秀的儿子:就因为周岁的时候,多拿了一个金钗,行事便如妇人般扭捏,失掉妻子算得了什么,为什么又要和一个妓女动真感情?

欢愉夜短,寂寞更长,31岁的纳兰成德,溘然而长逝。父亲没有机会提问,读罢他的诗词,却愈发看不懂儿子:“你什么都有,什么都是最好的。为什么就不能快活,为何就这般撒手人寰?”

纳兰成德共经历三段感情,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每一次都是郁郁寡欢。

造物者给了他太多,纳兰成德就像从童话中,走出来的人物。童话中的人物,却不配拥有童话般的结局。

三次刻骨铭心的爱恋,三个不同的姑娘,最后都是盈盈一拜:“小女子福浅命薄,扰公子良久,公子勿怪。”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枕函香》

作此词时,纳兰还只是个22岁的青年。沉凉的月夜下,他回忆起与伊人的情意绵绵,现如今,银屏掩映,翠袖低垂,那个人儿,却在何处。

每个夜晚,空首对冷月,月色依然,人却分离。一座山,一条河,一朵花,一棵树,被深厚的宫墙围住,被生死分离,被礼法分隔。

结局总归如此,一砚残墨一支笔,一腔热血伴灯凉。

爱情无望,功名成否?

纳兰所得的宠幸,有目共睹。康熙令纳兰作赋,翻译自己的御制诗,纳兰总能交出满意的答卷,皇帝因而欣赏他的文采。纳兰生病了,皇帝虽然出塞避暑,不忘令御医去给他治病。

皇帝爱他敬他,纳兰自然用心辅佐。他死后十天,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康熙派遣官员拍着纳兰的灵位,哭着告诉他此事,如今的投诚,皆因为纳兰当初对那场战役有功。

康熙帝与他同岁,两人互为姑表,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他们应该是最好的哥们。

只可惜,康熙皇帝是九五至尊。而纳兰家族,说得好听叫显赫高贵,说得难听点,不过皇家的一介奴仆。

而奴仆连姓名也不配拥有。太子出生,取乳名为“宝成”,为了避讳,纳兰成德不得不改名为性德。一年之后,太子取学名为胤礽,性德又要改回成德。

不过区区一黄口孺子,随口的称谓,却能左右别人的姓名,这是何等之悲哀。纳兰有自己的执拗,他字容若,偏偏用“”为姓氏,取名为成容若。

几百年来,我们约定俗成称呼他为纳兰性德,这种称谓,本来就带着屈辱践踏的成分。

今天,笔者坚持以“成德”称呼,也是为了维护词人的尊严。

温婉之余,纳兰有自己的豪迈与轻狂。毕竟,他本就文武全才,也曾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军事活动中。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

词人用最深刻冷凝的笔触,描述最博大宏伟的景观,其浩然正气,哪还有婉约派的云烟氤氲。

满清入关之时,祖宗衣衫褴褛,暴霜露,斩荆棘,才有这锦绣江山。

纳兰成德也有大抱负,他的词集初名为《侧帽集》,其中包含一个典故,北魏名将独孤信,仪容俊美,有次打猎归来,帽子不小心戴歪了,百姓因为爱戴将军,纷纷学他歪着戴帽。

纳兰以此典故,给词集命名,表达自己治国平天下之志。

 

梁启超评价纳兰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梁启超这句话,说得轻佻了。李后主是什么人,躲在小楼里蝇营狗苟,而纳兰的雄迈之词,岂可谓之曰“小词”?岂是李煜可比的?

纳兰空有热血,却又无用武之地。皇帝用他,又怕其家族势力做大,不得已防着他,康熙想把纳兰,培养成最精致的宠物。

除此外,纳兰的内心矛盾,还体现在满汉文化的撕裂徘徊中。当时很多满人,甚至不会说汉语,他与汉人结交,但是内心深处,并不想融入汉族的大夫圈子里。

纳兰不得已,脚踏两种文化,他既擎着雕弓,也捧着书卷,日则狩猎,夜则读书,左顾而右盼。

造物主给他太多,却都是些互斥的东西,负负得正,便什么也没有给他。

好在他还有诗词传世。王国维说过,“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此话用在纳兰身上,简直恰如其分。

王国维懂得他的撕裂与矛盾。纳兰虽读汉书,却从未沾染汉人风气,自有一颗满人的心肠,故能写出真切雅驯之言。王国维惜字如金,从不轻易夸人,对于纳兰的评价,王国维轻描淡写地说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横跨二百余年,王国维是纳兰成德唯一的知音。纳兰是幸运的,毕竟有人懂他,而王国维无疑是不幸的,他看透这个世道,世道却看不透他。

于是,这个世界便不再言语,静静地看着,颐和园里有一汪昆明湖,王国维刚从那里跳了下去。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