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打粉,严打下的新机遇

 一葉一如来 2020-11-01

作者:神农 来自:蒲公英

从去年到现在,各省已都陆续发布各省地方炮制规范中若干收载品种的停用通知,涉及品种主要集中在打粉类中药。

这一波操作,引起了中药界的极大关注;阶段性的对打粉类中药进行整顿是必然的;未来如何,是否会全面扼杀,个人觉得不用杞人忧天。梳理整顿了一些品种,也保留了一些品种。如云南,尚保留西洋参粉、丹参粉、天麻粉等;如四川,尚保留西洋参粉、天麻粉等。

有感于打粉类中药的整顿,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世:中药散剂;

今生:打粉中药的一些情况。


打粉类中药的前世

中药散剂

目前我们平时所说的打粉类中药,实际上在中药饮片范围,称为直接口服饮片;而在中药成药范围,称为中药散剂;一个东西,两个身份。直接口服饮片是现代名词,那既然将前世,我们就来说说中药散剂。

中药散剂,是用一种或数种中药,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末状药剂,故亦有称之为“药粉”、“药末”者。散剂是中药制剂中汤、散、丸、膏、丹五大传统剂型之一,依用途不同,可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内服中又有调散和煮散之分。调散是以散末为剂,用水、酒、蜜或其他药液等冲服或调服;煮散则有以散末入煎连液服和粗末入煎去渣服之别。外用散剂,供局部撒布使用,所谓“散者撒也”。

散剂是中医药古老的剂型之一,临床应用已有千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与散剂相关的记载。 

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最先提出“散”剂的名称,散剂运用于众多病症,急症实证用之,缓图将养亦用之,内服外用

 《 肘后备急方》中很多方剂都是为治疗急危病症而设,散剂是书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剂型之一。 

隋唐时期唐末至五代十国,战乱连年,药材匮乏,为了节约药材,不少医家提倡煮散。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首次使用“ 煮散”一词。

宋   代:在官方的推广下散剂达到鼎盛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剂型中散剂约占一半,书中散剂多为煮散、服散、外用散。

明清时期散剂的应用以外用为主,尤其清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连年,许多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散剂应运而生,如陈功实编撰的《外科正宗》中的用于清热消肿、止痛的冰硼散嘲;清代费山寿《急救应验良方》中用于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的九分散等。

纵观散剂发展史,因其制作简单、服用方便、见效快等特点;始终围绕着急诊、救急、节约资源等为中心,顺应历史发展而不断得到认可发展。

中药散剂中,名方屡出。诸如“硝石矾石散”、“当归芍药散”、“川芎茶调散”、“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六一散”、“玉屏风散”、“银翘散”、“喉科用的锡类散”,伤科用的“七厘散”等散剂名方,沿用千年而不衰,足以其渊源之久长,应用之广泛,疗效之确切。


现代剂型冲击下

中药散剂不断没落

20世纪50、60年代,上市流通的内服散剂40余种;外用散剂10余种,此外尚有中医院自制处方。发展到如今,中国药典收载的散剂仅约50余个品种,历次版本更迭,基无品种增加。

而从实际市场上来看,在现代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注射剂大行天下中成药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散剂的影子,市场份额已可忽略不计。此外,中医院自制制剂,也同样大面积消失。

有趣的是,大陆市场上散剂基本消亡,而香港、台湾、乃自东南亚国家,反而散剂尚存一二;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民众,常有让亲戚朋友从香港带药回来服用:如保婴丹、行军散、蚬壳胃散、珠珀猴枣散、珠珀七厘散、何济公止痛退热散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剂型原始,现代剂型冲击下,成了“落后”代名词:中药散剂,将中药材打成粗粉或细粉,工艺简单;在现代各种片剂、胶囊剂等新型剂型的映衬下;俨然已成为没有科技含量的“落后”中药代名词;加上现代思潮风险、传统中医药逐渐被贬低,“落后”传统散剂不受欢迎。

其二:缺少神秘,市场营销主动扼杀放弃。刚已经说了,中药散剂从技术上非常简单,谁都可以干,没有门槛;谁都知道,缺乏神药的神秘感。这也造就了市场营销上可宣传的亮点、技术点及价格上可操作的空间不多;获利空间并不大。整个市场营销重心必然将其忽略。

其三:服用体验不好,不宜保存:中药散剂,保留了传统中药的苦杂;虽然对比汤药,服用尚且方便;但味道体验并不好,良药苦口并未得到认可。同时散剂,很容易受潮发霉,拆封后保存效果并不好。


异军突起的打粉饮片

风生水起

中药散剂没落了,而打粉饮片却风声水起。大概从07年左右开始,单味中药打粉,逐渐走入大众视眼;并在近几年进入行业盛世期。从品种来看,起初从三七粉、西洋参粉、丹参粉开始;到现在,可谓啥品种都上。

全行业的疯狂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中药粉剂市场规模约达80-100亿,可谓是风生水起。当然疯狂背后,乱象重生,紧接着就是严打整顿。

 打粉饮片的异军突起,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打粉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宣传有亮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超微粉碎技术,破壁粉碎技术,在营销包装下,成为产品技术亮点;厂家大面积宣传轰炸,制造营销热点,民众热捧。

2、中医养生兴起,满足民众健康保健诉求:随着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提升,人均寿命延长,工业环境污染等造成各种复杂疑难疾病、肿瘤、癌症等疾病日益成为焦点,而西医药在面对这些疾病,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此大环境下,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重新得到重视,为日益没落的中医药赢得了一个复兴的机会。民众逐步重新开始尝试并接受中药,学习认识中医药传统文化。

3、部分品种的确效果不错:上面说了散剂的一大优势就是吸收好,疗效好。一些品种,如三七粉、丹参粉等的确在高血脂、高血压人群使用后得到了认可,稳固了客户群体(注:具体服用请遵循医嘱,本文观点不作为推荐使用依据)

4、野蛮生长,监管盲区。面对新事物,政策永远是滞后的;打粉类中药,野蛮生长下,对应的标准、监管没有及时有效反应。市场基本处于三不管局面。


泛滥后的严打

开启整顿

并不是所有中药都适合打粉:比如挥发油类、纤维类等。

但在市场过度热炒下,打粉类饮片品种无序扩大,扩大宣传,扰乱中药临床用药习惯;同时个别企业使用劣质药材打粉,掺假掺杂,质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这也引发目前的严打整顿局面。

从去年到现在,各省已都陆续发布各省地方炮制规范中若干收载品种的停用通知,涉及品种主要集中在打粉类中药。

其实,这次行动国家在之前就已经布局安排,详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药监〔2018〕28号)(按照国家局发布的《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修订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于饮片打粉,除确有公认的临床习用历史的品种之外,不应作为规格收载)。

促使国家采取行动,除了市场乱象外,客观的说,专业打假人员出了一份力,近年来针对打粉中药的标准及合规性问题,专业打假人员疯狂举报,占用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倒逼了严打政策的推动。


后记

标准刚刚梳理颁布,真正的严打才刚刚开始,业内企业务必根据各省标准停用通知,及时调整产品,避免违规受损。

关于打粉中药,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各省停用的品种,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全面叫停;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梳理整顿而已。

具体大家可以研究研究,除了这次叫停的品种外,目前各省炮制规范还剩下哪些打粉品种,这些品种都是具有地方用药习惯或已成经济规模的会是严打整顿下的新机遇,值得关注。

具体目录等有时间,整理整理,再与大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