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五星辉煌 2020-11-02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中医的智慧:中华医药历经5000年传承,亿万例治疗检验,是历史科学的淘洗沉淀。现代循证医学发展30年的试验方法,仍需更多时间的累积与证明。

本文共2071字,阅读时间3分钟

在中医强大的循证医学证据体系面前,越来越多的西医开始接纳和认可中医药,临床上所使用的中医药也越来越多,但依然有不少中医黑坚定的认为中医不够“科学”,不够“先进”,“成色”不足,其核心论据就是“双盲试验”较少,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但事实上,西医奉为至高标准的“双盲试验”真的就那么可靠么?中医药,真的也要向西医一样,给每个方剂,每个疗法来一次“循证医学”?

PART.1

什么是“双盲”?

20世纪80年代,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意识到西医的证据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用药,用什么剂量,如何确定疗程,有什么疗效?统统不清楚,西医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盲人摸象”般的用药方式,于是,高度重视医学证据的循证医学应运而生。

理论上来说,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的临床决策都要有“证据”,“证据”就是核心,只要遵循“证据”用药,医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开药,用药。

而取得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双盲”。

化疗药物有没有效?来个“双盲”看看结果……

药物是吃一个星期好,还是吃两个星期好?来个“双盲”验证一下……

这个品种号称能降糖,真的吗?还是来个“双盲”吧……

对于进入“双盲”临床试验的患者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医生也不知道,一切结果只有等到最终试验结束才能揭晓,这样一来,药厂和专家想要人为干预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证据的可靠程度也大大提升,这也是循证医学拥趸们为之骄傲的最大底气。

客观上来说,循证医学的出现结束了西医的蛮荒时代,但循证医学就真的那么可靠?

PART.2

那些荒谬的“循证医学”

从发展历史上来看,从起源到兴盛,循证医学不过30余年,其自身存在诸多缺陷也不足为奇。

首先,以循证医学最引以为傲的“双盲,随机,大样本”试验为例,这种评价体系在对于药物疗效、安全性等给出了明确结果的同时,也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即以小样本内的试验结果作为大面积临床应用的证据。

以抗癌药物为例,当前大部分抗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率都不超过30%,但只要这个“30%有效”的结果在有限的人群中达到了循证医学的要求,它就在临床上有了护身符,可以被写进专家共识,写进指南,成为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否有效,哪怕这个患者最终去世,医生也都可以自信的说:我的药没有用错!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2014年,BMJ杂志发表了英国著名全科医生Des Spence对于循证医学措辞严厉的批评文章。在文章中,他写到:循证医学证据好像一把上了膛的枪,无时无刻不顶在医生的脑袋上,医生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证据用药以避免风险,但大部分的临床试验都是由大型药企赞助,或直接控制,循证医学正在成为药企谋利的工具,导致医疗费用急剧上升。

其次, “双盲、随机、大样本”的要求在客观上阻碍了一大批药物的临床应用。

在儿科领域,开展一项证据可信度很高的临床试验极其困难,其原因也正在于循证医学的“双盲”,谁家的孩子愿意成为那个吃安慰剂的小白鼠?

同样,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又有谁愿意成为了那个吃安慰剂的“对照组”?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最后,通过巧妙的临床试验的设计,研究终点的选择,入组样本的挑选,甚至研究医院,研究专家的选择,大部分试验发起者都可以顺利拿到自己想要的“证据”,而且,被改头换面的“证据”还穿上了循证医学的外衣,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

PART.3

循证医学同样可以颠倒黑白

以新冠肺炎被热炒的“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为例,疫情初期,当医药资源奇缺之时,瑞德西韦横空出世,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中国到美国,从患者到医生,无一不是抱有厚望,最后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在这项试验中,通过巧妙的试验终点设计,实验设计者们回避了药物有效性等核心问题,将研究终点放在了“瑞德西韦究竟是用5天好,还是10天好?”上,从而得出了一个十分科学,却又略显无趣的结论:好像用药5天和10天并没有区别。对于部分患者而言,5天可能会比较好。

所以,我们为患者节省了药费!所以,这个药物是有价值的!

所以,FDA赶快批准我们上市吧!

至于药品有效性?我们会继续研究的......

当然,这也不能全部都算作是循证医学的锅,毕竟在认真应用循证医学的中国人手里,出来的很多结果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揭开“双盲试验”真面目,中医需警惕“唯循证医学论”

在中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王辰院士以及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所领衔的科研团队于 The Lancet 在线发表了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在此次临床试验中,瑞德西韦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效果,其有效性仍有待研究。

在这项直指“临床改善时间”、“死亡率”等核心指标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湖北省武汉市的 10 家医院中,对 237 名符合条件的(如从发现症状到入组在 12 天内、CT 确诊肺炎等),年龄在 18 岁以上的 COVID-19 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改善时间、死亡率均没有明显差别。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遗憾,循证医学有时也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