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建议费孝通将开弦弓村调查作为选题方向? 又是谁让《江村经济》一炮而红?

 吴越尽说 2020-11-02

是谁建议费孝通将开弦弓村调查作为选题方向? 

又是谁让《江村经济》一炮而红?


作者:王 亮


【编者按】

今天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他的《江村经济》被国际上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那么是谁建议费孝通将开弦弓村调查作为论文选题方向?又是谁让《江村经济》一炮而红?青年学者王亮编译费孝通留学英国的文献资料,并作个性化解读,为您揭秘背后的故事。


《江村经济》



之前看到微信公众号“吴江通”上纪念费孝通先生的两篇文章:《乡土!乡土!写于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及《你的思想,我们永远传承——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读罢想起自己在十年前读博时编译的一篇纪念先生的文字,于是就重新整理出来,展示青年费孝通的留英生涯。


青年费孝通(右二)和同学合影


1936年夏,费孝通来到英国伦敦,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般简称伦敦政经)。该学院虽然为伦敦大学的联盟成员之一,但本身是个独立实体,其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影响在英国乃至全球都名声极彰。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大师兄慧眼识宝,建议开弦弓调查作为论文选题

初到伦敦政经,费孝通见到的是他的大师兄菲斯博士。此人是久负盛名的人类学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开门弟子,不是一般的牛,从他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当时正在美国开会)接待费孝通就能看出来,并且以后就成了费孝通的指导(director)。马林诺夫斯基从1927年入主伦敦政经学院到38年去美国,手下共带了十二三个博士生,费孝通是其关门弟子。


1981年,费孝通和菲斯相会伦敦


一见面菲斯一方面让费孝通提高英语,另一方面询问他的科研计划。费孝通利用从上海到伦敦的旅途中这段时间把在国内调查的成果整理写成初稿,当他把广西瑶山和吴江开弦弓村调查的资料都拿出来给未来大师兄看时,菲斯马上对开弦弓村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叫费孝通不要去搞瑶族,而应搞开弦弓村。菲斯认为,当时的人类学研究方向正从最初的研究原始民族到研究发达民族,从异域视角(即研究他者)到本土视角(即研究自身)。而费孝通的基于开弦弓村的详实调查正好说明了这一人类学研究方向转向的价值所在。菲斯建议费孝通选择开弦弓村作为论文选题方向,并提出了参考意见。


1935年,费孝通(左一)在大瑶山与当地群众合影


1936年,费孝通初访江村


本来菲斯有可能就是费孝通的导师,因为他已经帮助费孝通确定了论文选题方向。而菲斯帮助费孝通选择开弦弓村这个题材的决定正说明了菲斯的慧眼识宝。再说那时菲斯已经是准教授(reader)的身份了,绝对有这个实力。

费孝通有如下回忆:“马林诺夫斯基回伦敦一个礼拜不到,就打电话跟菲斯说,'费孝通要入我门下,我来带他’,就这么简单!你大概也了解英国的(导师)制度,你只能在一个导师名下做论文,这是一种个人关系。马林诺夫斯基是菲斯的老师,菲斯是马林诺夫斯基的第一个博士学生而我是最后一个,排在第十二还是第十三。我到了伦敦政经学院的时候菲斯已经是准教授了。他是我的第一个指导老师,但是马林诺夫斯基立即把我划了过去。老实讲,这么做实在是不大客气的。”


人类学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



费孝通事后得知,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知道有他这个人,还是恩师吴文藻的大力推荐。这个改变对费孝通来说当然再好不过。马林诺夫斯基带完费孝通就去美国了,菲斯就有了机会跟进,填补了教授空缺。无论如何,菲斯对于费孝通的帮助是很大的,起到了长兄为师的作用。


费孝通和吴文藻


费孝通以乡下人自居,导师让他体会上层味道

马林诺夫斯基“抢”到了费孝通这匹“良驹”后开始着手培养。但他的思路特别,不是就事论事的仅仅从学术上指导,而是关心他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主要是生活品位的提高。在第一次课后的喝茶中得知费孝通住在一户一周只要10先令租金的普通人家,马林诺夫斯基立马要费孝通搬家,去上层社会闻一闻味道。于是,马林诺夫斯基请来了外援——新房东是位英国人类学家的女儿,她的丈夫是个军官,在一战中不幸阵亡,她从此成为一个年轻的寡妇。由于国家给的抚恤金很高,她不必为生计奔波忙碌,就往来于文化界,同马林诺夫斯基的关系很好。在费孝通搬来之前,住在她家的是尼赫鲁的女儿、后来成为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


马林诺夫斯基


费孝通迁到新居以后,才渐渐明白了马林诺夫斯基要他搬家的良苦用心,原来是想让他闻一闻英国上层社会的味道。不过,这位房东的规矩很大,她要费孝通一道喝茶,一道吃饭,她的客人来了也要费孝通坐在她的旁边。虽然26岁的费孝通在房东眼里颇具可塑性,但费孝通本人却对此感到很不适应。有一次,房东要他穿礼服去参加晚会,他以没有礼服为由婉拒,结果惹得房东对他意见很大。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费孝通便借机向老师说钱不一定够用了,于是马林诺夫斯基出面同房东说明情况,费孝通才搬了出来。


年轻时的费孝通


19世纪上半叶,一种称为“下午茶”的用餐方式进入了英国比较富有阶级人士中。通常是下午五点左右边喝茶边吃糕点,喝茶吃点心是次要的,社交休闲才是主要目的。


下午茶


费孝通留学期间参加了多少茶会不清楚。但是,他对“上层味道”显然闻得不够,浅尝辄止。这倒是比较吻合费孝通的“乡土”气息,坐而论道恐怕是费孝通很难接受的。



导师与答辩考官一唱一和,助力《江村经济》一炮而红

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悉心指导下,费孝通的学业进步很快。1938年,他完成了用英文写作的博士论文Peasant Life in China,直译就是“中国农民的生活”。


英文版《江村经济》


英国的博士论文审核是要通过答辩委员会来进行的。论文是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的,拿出去请其它相关领域而不是本领域的专家鉴定,说明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的论文有充分的信心。外审劳斯爵士(1871—1940)不仅是东方学家,还是全球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精通远东地区语言),能看49国文字,说30国语言。

且看费孝通是如何讲述自己通过论文答辩的:“(答辩会上)除了我自己,还有两个人——马林诺夫斯基和劳斯爵士,(后者)是东方学的权威。就人类学方面而言,马林诺夫斯基(把关)足够了,但是他邀请了一个东方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阅我的论文。劳斯爵士的一个评点很有意思,他说他妻子已经读了我的书(论文),他接着说这书太与众不同了,在书里能找到一切有关中国的东西。”


费孝通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答辩制度早就改革了。论文导师可以出席旁听,但无权开口(为学生辩护解释),更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考官,只能当一个学生精神支持存在。内审可以是学生自己系里非直接相关专业学者担任,但外审有最终决定权,以确保公正。


现在的答辩现场


不知那时是否已经有了以香槟酒庆贺的惯例,反正费孝通如愿以偿。后人戏称:费孝通的博士论文答辩“花天酒地”。事后马林诺夫斯基立刻给Routledge出版社打电话,安排费孝通的论文出版。出版社没半点犹豫,只是要求马林诺夫斯基作序即可。而劳斯爵士的那句话,就像质监人员贴上的“优质”标签:“没有其他作品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并以第一手材料描述了中国乡村社区的全部生活”,被马林诺夫斯基借来贴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文里。


马林诺夫斯基作的序


《江村经济》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费孝通由此一举成名。


英文版《江村经济》页面翻拍



作者简介


王亮,盛泽人,留学并旅居英国多年,先后获得纽卡斯尔大学对外英语教育硕士、英国开放大学教育科研硕士和教育博士。曾在英国开放大学担任中文副讲师,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科研主管助理,参与欧盟项目“汉语能力框架”研发)。现就职于英国女王大学(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从事全校多语种项目推广、中文项目开发和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并担任学校非裔、亚裔、少数族裔及国际员工委员会执行委员。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0-11-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