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虹嘉是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龚虹嘉当年给海康威视投资了245万,作为天使投资人持股49%。 如今龚虹嘉在海康威视的投资收益翻了2.71万倍收获664亿。 更让人佩服的是,龚虹嘉的收益本来应该更多,但他在投资早期做了一件“傻”事。 创业早期,公司净资产为1000万元时,龚虹嘉就向经营团队承诺。 如果未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他将参照公司原始投资成本500万,向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 而且这是龚虹嘉自己一个人的承诺。 另外一个持股51%的股东无需承担此责任,相当于龚虹嘉自己掏钱做股权激励。 当海康威视净资产6亿元的时候,龚虹嘉兑现承诺,主动把15%的股权以7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经营团队。 15%的股权以当时的净资产6亿元计算,相当于送出了9000万元。 如果按现在4000多亿的市值计算,这15%的股权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龚虹嘉是不是有点“傻”,如果他不以如此低价出让这15%的股权,现在是不是又多赚了几百亿? 很有可能恰恰相反,如果真那样的话,不排除龚虹嘉后来反而赚得更少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如果不是龚虹嘉舍得分钱,管理层会不会拼命干活,会不会辞职另起炉灶,都是说不好的事情。 龚虹嘉通过低价出让15%的股权,让管理层受到了巨大的激励。 这背后是一种大智慧,因为激励机制的威力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 查理·芒格说:我觉得自我成年以来,在理解激励机制的威力方面,我比95%的同龄人要好,然而我总是低估那种威力。每年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促使我对激励机制的超级威力有更深的体会。 如果龚虹嘉不是这样大方舍得分钱做激励,公司能否走到今天都是未知数。 因为激励制度不合理,导致创始人管理层反目成仇,公司分崩离析的案例太多了。 不光在公司治理中,激励制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楚汉相争时,项羽打不过刘邦? 原因很简单,项羽不如刘邦会分钱。 刘邦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战利品,他一定会和有功之臣分享。 项羽虽然表面对人很慈爱,语言温和,如果士兵有了疾病,甚至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 但项羽舍不得给有功的部下赏赐,到了应该封赏的时候就舍不得了。 诸侯反秦的时候有约定,谁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结果刘邦最先进入关中,项羽却不舍得封他为关中王,最后封为汉中王,这就导致刘邦的不满。 韩信讽刺项羽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平,也不舍得给部下。 所以原来是项羽手下的韩信和陈平后来都转投了刘邦。 很多时候有舍才有得,不管我们从事哪行哪业,都应该对激励机制有一定了解。 在正确的激励方式下,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错误的激励方式的危害,也总是导致惨痛的后果。 查理·芒格喜欢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来说明这点。 只有傻瓜才让医生做自己的财产继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