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度人与自度——六祖避难-1

 昵称535749 2020-11-02
发布时间:2020-10-21 

文章封面

01

师傅叫徒儿逃命

 

夜半三更,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惠能,五祖叫惠能(有些书写为慧能,我们按照元《坛经》德异版称呼)下山避难。师徒两个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当时场面可能还是蛮紧张的。

“惠能,你赶紧下山吧!我担心有人要害你。”弘忍说。

“去哪里啊?”

“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弘忍说了很模糊一句话,让惠能觉得有方向,好像又没有答案,似是而非的一句话,暗藏玄机,也许弘忍已经预见未来,但不能把所有未来发生的事情告诉惠能,并且时间也来不及了。

刚刚半夜三更,给惠能讲解了《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惠能大彻大悟,知道“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惠能顿悟。


02

前几天的背景

惠能在优秀学生神秀做偈语之后,知道神秀并没有完全参透佛法,叫人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难想象,惠能这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居然能够想出这么绝妙的偈语。弘忍看了之后,知道自己以前教的学生都不得法,总共加起来还不如这个在磨坊捶米的伙夫,赶紧拿鞋子把这对偈语擦掉。

“不好,不好,这谁写得,什么乱七八糟的啊!”弘忍一边说,一边擦,留下黑乎乎的擦痕。

而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仍然在墙上,各位师兄弟都觉得神秀必然获得弘忍的衣钵。

03

弘忍考惠能

擦掉惠能的偈语后,弘忍借故到伙房,去看看惠能。

弘忍到了伙房,没找到惠能,问:“惠能在哪里?”

有人说:“他在磪坊舂(chong)米。”

弘忍走到磪坊,看到惠能正在用石头坠着腰舂(chong)米。

“问你这个想要求佛法的人啊,为了求佛法却忘记自己的身躯,应该这样吗?”弘忍看着惠能说。

弘忍又问:“米熟了吗?”

“米熟很久了,还没有过筛!”惠能回答。

弘忍知道惠能已经得法。拿手中的拐杖敲击磪石头三下,然后离开磪坊。

惠能明白弘忍的意思,等到夜半三更去禅房找弘忍。

弘忍用袈裟遮挡着(《坛经》里面没有写清楚是遮挡什么地方,怎么遮挡,我们常识认为是遮挡窗户),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西游记》里面菩提老祖也是敲三下,孙悟空也是半夜三更得法。

弘忍讲完佛法了,惠能也顿悟。此时夜半三更,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俩之间的事情。

弘忍把衣钵袈裟都传给了惠能。

“惠能你就是六祖了。”弘忍还说了许多话,大多是鞭策鼓励惠能的话,要他努力工作,好好修行,千万不要让咱们这个宗派断绝了。

惠能有没有立刻接受衣钵呢?我们认为惠能没有立刻同意。根据《曹溪大师传》的记载,惠能并没有立刻马上接过历史使命。很谦虚地说:“老师,我不行吧!咱们这里师兄弟那么多大咖,我只是一个南蛮子,不值得您传授这么宝贵的东西给我啊!”

弘忍说:“他们是很厉害,但,我知道他们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你的水平。”

 

原文这么说的:

忍大师告能曰:“如来临般涅槃,以甚深般若波罗蜜法付嘱摩诃迦叶……在后展转相传,西国经二十八祖,至于达磨多罗大师,汉地为初祖,付嘱惠可,可付璨,璨付双峰信,信付于吾矣。吾今欲逝,法嘱于汝。汝可守护,无令断绝。”

能曰:“能是南人,不堪传授佛性。此间大有龙象。”

忍大师曰:“此虽多龙象,吾深浅皆知,犹兔与马。唯付嘱象王耳。

 

然后又送惠能一首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关于坠腰石的真实性,有人认为是明清后人杜撰出来的。《曹溪大师别传》“坠石之说”和《宋高僧传》“抱石之说”恐皆系后人敷衍而成(邱亮,2016)。

但我们看《坛经》德异版有记载“坠腰石”,德异版属于元朝时期的版本,说明在元代的《坛经》版本里面已经记载坠腰石,如果坠腰石的说法是杜撰,也在元代以前,可能坠腰石并非杜撰。并且在古代捶米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舂米效率,会加大自身重量,提高舂米时候的撞击力。                              

               

捶米效果图
A为人用力下压点,B为捶米打击点,O为支撑点

可以认为,惠能善于借用石头这种工具,把石头绑在腰间,想办法提高舂米的工作效率。即发现石头在舂米劳动中的可用性,发掘了石头的可供性。

可供性文章请点击链接:理解可供性


04

六祖之后无衣钵

讲完佛法课程,该鼓励的也鼓励了,该鞭策的也鞭策了。弘忍继续对惠能说:

“以前咱们这个宗派达摩祖师刚刚来中土的时候,没什么人信,所以我们这个宗派用袈裟作为信物一代传一代。但是这个袈裟没什么奥秘的,佛法还是用心传心,我们都是自己开悟自己化解。

自古以来‘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佛的佛法只有本体可以传承,师祖的教会只能私下用心教给徒弟。袈裟只会惹起争端,到了你这里之后,不要再传衣钵袈裟了!(此处《坛经》德异版用了感叹号,说明弘忍语气很坚决。)

如果你还要传袈裟,那么生命随时都有危险。赶紧走,我担心有人要害你。”

这才有文章开头的对话。

禅宗自惠能后,再也没有衣钵袈裟传递,也没有七祖、八祖。

在惠能将要入灭的时候,弟子询问袈裟传给谁?

惠能借用达摩入灭前的说法:“吾本来兹地,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惠能提出“衣不合传”,强调只传《坛经》而“不付其衣”。(林有能,2015)

 

在《曹溪大师传》里面也记载了惠能不传袈裟的原因:担心弟子丧命

 

神会问:“大师,传法袈裟云何不传?”

答云:“若传此衣,传法之人短命。不传此衣,我法弘盛。留镇曹溪。”

门徒问:“云何传此衣短命?”

答曰:“吾持此衣,三遍有剌客来取吾命,吾命若悬丝。恐后传法之人损,故不付也。”

 

在《坛经》德异版,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人为《坛经》撰文立碑,刘禹锡《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达摩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至大鉴(六祖惠能),置而不传。”

柳宗元在惠能入灭106年后撰写《曹溪第六祖赐谥(shi)大鉴禅师碑》,写清楚“大鉴”名称的来源,并且写清楚:“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说明官方认可曹溪六祖一脉为禅门正宗。

自六祖后,再无衣钵。

参考文献:
1.林有能.禅宗六祖慧能衣钵去向考释[J].船山学刊,2015,000(003):97-108.
2.邱亮《坛经》所见六祖惠能"坠腰石"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000(004):20-29.
 
文:吴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