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河县柳南乡中心小学学校信息化发展 诊断与建设规划

 316414花儿 2020-11-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规范和指导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诊断与建设规划。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含村小),全乡有7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我校学区分布(除马鹿、张家、六合、东升)5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6人,校级骨干教师1人。教师年龄结构悬殊,平均年龄40.54岁,50岁以上教师13人,40岁—50岁7人,35岁以下教师17人,(35岁—40岁)的教师仅4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校内宽带100M全面覆盖拥有1个网络覆盖的微机教室,共计72台电脑(村小11台个交互式电子白板村小6个一体机多功能教室,实物投影仪。我校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

在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立足学校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S)优势: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经验较丰富,为提高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W)劣势: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留守儿童19人。家庭推广信息技术的难度较大。同时,新型的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

(O)机会:借助能力提升工程2.0建设课堂新环境,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展教学创新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针对性与时效性。划分好学校教师层次差异,分骨干教师、老教师、特岗教师与新教师等若干层次推进。

(T)风险:教师工作量大,学习信息技术时间有限。怕规划落实不到位。

依据以上分析,学校信息化环境确定为:多媒体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教学。

    二、总体目标

      三年内,以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推进为契机,构建“一校一案,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整校推进、示范引领、有序推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从而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途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最终为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现代化助力。

(一)近期总目标

有效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90%以上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让课堂生动、短时高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乐学,乐思,学生个人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勇于创新,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

(二)愿景目标

2020年

1.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制定考评细则。

2.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完成全校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线上、线下培训任务,达到参培率100%,合格率100%。

3.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备课质量;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1年

1.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已有的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进行修订,使之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

2.改善信息化演示课件的质量,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加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教师网络化教研成为常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需求开展多样化、多种形式的教学。

2022年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信息技术能力结构,生成信息化教学创新成果。

1.教师能够熟练下载并应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3.形成骨干教师为引领、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坚力量。

三、实施策略

(一)立足校情,制定方案

学校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环境、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学校管理团队发展理念的实际,准确把握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与水平,合理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以“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途径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为目标,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学习内容,确定的学习内容要与相应的校本研修内容有机融合,校本研修课程(活动)编制聚焦学校发展目标,通过研课磨课、课例分析、岗位练功等方式加以体现,研修成果具有“可观、可测、可分享”的特点。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抓手,确保规划“接地气,落下去”。

    (二)专家引领,确保质量

1.打造培训团队,引领发展,破解问题

学校从教研组中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教师组建校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团队,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学校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2.打造管理团队,科学规划,有效实施

    学校组建由校长牵头,教务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在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所提高

    (三)机构助力,赢得支持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完成校本实践应用考核,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

(四)注重过程,做好监管

学校加大对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尊重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以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为抓手,注重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从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规划目标达成度、能力考核通过率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对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四、推进步骤

(一)启动阶段

1.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提升全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认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推进实施,同时参加国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现参培率100%,合格率100%;

2.打造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团队,加强对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认识与应用,加大对新任教师和年龄大的教师的信息化培养力度,实现人人过关。

(二)发展阶段

1.全校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提升工程2.0,通过组内研修,自主研修,加强自我的信息化教学等能力

2.合理选择微能力点,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教师能够自主自发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在现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提炼典型经验,积极寻求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提升教师能力。

(三)深化阶段

1.构建完整的网络资源平台,互助互评,培养出一批善用资源,善用教学,善用评价的信息化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深度研究微能力策略

2.超过50%教师能够掌握所选微能力教学模式并常态化使用。

总之,学校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途径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争取建成一个“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保证信息技术整校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柳南乡中心小学

                          二〇二〇年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