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云鹏治疗痛经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1-02

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称为痛经。

本病是妇科常见病证,以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妇女为多见。

痛经病因有七情、六淫、脏腑功能失调等,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濡养,滞涩血脉,不通而痛。前者属实,治需祛邪,有理气、化瘀、散寒等法;后者属虚实相兼,治需扶正祛邪兼顾,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为主,兹分述如下:

一、理气活血有侧重

素性抑郁,或伤于情志,肝气拂郁,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亦滞而经血运行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或产后、人工流产损伤脉络等形成瘀血内留胞宫胞脉,经血不利,而发生痛经。

临床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为主,或痛甚于胀,或伴腰胀痛,二阴坠胀,经量时多时少,不畅,色暗有块,块出痛缓,经前乳房或胁下胀痛等。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止痛。

1.肝郁气滞以乳胀胁痛、腰腹胀痛为主者,平时或经前宜疏肝解郁,理气行滞,方用刘老经验方调经Ⅰ号加减;经期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生化汤增损。

调经Ⅰ号方药组成:见闭经。

肝郁化火者加炒栀子9g,丹皮9g,以泻郁火;

气滞腹胀痛者,可选加枳实9g,青皮9g,木香9g,槟榔12g,以理气消胀;

脘腹胀满食少,加苍术9g,厚朴9g,陈皮9g,以开胃除满;

有痰而恶心呕吐者,加半夏9g,陈皮9g,茯苓9g,以和胃除痰;

脾气虚者加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以健脾益气。

2.瘀血内留,以小腹疼痛拒按,经量少有血块,块出或量多则痛减为主者,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味。

方药组成:益母草15g 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9g

姜炭6g 香附12g 蒲黄9g 五灵脂15g 甘草6g

月经量少加红花9g,牛膝9g,以增活血化瘀之力;

腹痛甚者加玄胡12g,以加强化瘀止痛之功;

小腹胀痛明显者,酌加枳壳9g,木香9g,槟榔12g,以行气消胀;

腰痛血量少者加牛膝9g,血量多者加续断9g;

腰胀痛者加乌药9g,以理气止痛;

有热者去姜炭,酌加丹皮9g,黄芩9g,炒栀子9g,以清热;

有寒者可选加桂枝6g,艾叶9g,以散寒;

气虚者加党参15g,以益气扶正。

3.气滞血瘀证候较重或有瘕者,宜行气化瘀消止痛。方用刘老经验方棱香手拈散加减。

方药组成:丁香9g 小茴香9g 木香9g 五灵脂15g

枳壳9g 川楝子9g 三棱12g 莪术12g

青皮9g 玄胡12g 乳没各15g 蒲黄9g

月经量少者选加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赤芍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腰胀痛者,加乌药9g,牛膝9g,以理气活血止痛;

有寒加桂枝6g,艾叶9g,以散寒;

有热者,选加黄芩9g,炒栀子9g,丹皮9g,以清热。


二、温经散寒必祛瘀

行经期间感受寒邪或淋雨涉水,平素或经期喜食生冷寒凉之物,或人工流产,产时不慎当风受寒,寒湿客于冲任胞中,血被寒凝,气失温运,瘀血内留,日久可成瘕,以致经行不畅,发为痛经。

临床以经前经期小腹剧痛而冷为主,温熨热敷则痛减。多有下坠,经期延后,经量少或多,有血块,块下痛缓,伴面色青白,畏寒肢冷,甚者恶心呕吐至昏厥,或腹内瘕,舌有瘀点,瘀斑,苔白舌暗,脉沉弦紧。治宜温散寒湿,化瘀消,理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小茴香9g 当归15g 肉桂6g 玄胡10g

五灵脂15g 蒲黄9g 没药15g 干姜9g

川芎9g 赤芍12g

畏寒者加桂枝6g,生姜9g,去肉桂;

腹痛明显者选加桃仁9g,红花9g,血竭末6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腹胀痛明显者,选加香附12g,木香9g,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腰胀痛者加乌药9g,牛膝9g,以理气止痛;

呕吐去没药,加半夏9g,藿香9g,生姜9g,以和胃降逆;

夹湿者加苍术9g,茯苓9g,以除湿;

腹内瘕者加三棱12g,莪术12g,生水蛭6g,内金9g,以化瘀消。



三、甘温辛散脉络通

禀赋薄弱,脾肾阳虚,生化之源不足。冲任气血不充,胞脉失于濡养;阳虚不仅生内寒,外寒亦易侵犯,寒性收引,经脉拘急,以致冲任胞宫血行涩滞,经行不畅,不荣不通而痛。

临床以经期小腹疼痛喜按,喜热畏凉,痛甚则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共有证候。

总的治则为温经散寒、养血活血止痛。刘老常用下列3方辨治:

1.脾阳不足,气血虚少,胞宫胞脉失于温养而血滞痛经者,其证候特点是:经期经后小腹拘急疼痛或绵绵隐痛,经期推后,量少色淡。平时面色苍白,吸吸少气,食欲不振等。舌淡有齿痕,苔薄,脉沉无力。治宜温中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建中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12g 桂枝9g 白芍18g 炙甘草6g

饴糖30g 生姜9g 大枣12枚

加减法见后。

2.血虚里寒,复感寒湿之邪,经脉滞涩之痛经者,其证候特点是:经期小腹冷痛,月经量少,色暗或夹血块,唇青面白,形寒肢冷,或恶寒身痛。舌淡暗,苔白,脉沉弦细软。治宜温经散寒,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散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 桂枝9g 白芍9g 细辛6g

炙甘草6g 木通6g 大枣12枚

寒甚而呕者加吴茱萸9g,生姜9g。其余加减见后。

3.阴血不足,冲任虚寒,胞宫胞脉瘀滞之痛经者。其证候特点是:经期腹痛,恶心,甚则呕吐,汗出头晕,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红或暗红有血块,口干唇燥。舌红或淡红,苔薄白,脉弦软或沉细。治宜温经散寒,养血益气,活血止痛。方用温经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 桂枝6g 吴茱萸9g 川芎9g

白芍9g 党参9g 阿胶9g 丹皮9g

半夏9g 麦冬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口唇不干燥去麦冬之润燥,无恶心呕吐去半夏之降逆。其余加减如下。

3方共同之加减法:

腹痛剧而胀者,可选加高良姜6g,香附12g,枳壳9g等,以理气散寒止痛;

兼腰骶冷痛者,可选加续断9g,杜仲9g,补骨脂9g,鹿角霜9g等,以温补肾阳;

腰胀痛甚者,加乌药9g,以理气除胀;

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g,以益气补虚;

腹痛甚,经血夹块,舌暗或有瘀点者,酌加蒲黄9g,五灵脂15g,桃仁9g,红花9g,以化瘀止痛;

兼经前乳胀者加柴胡9g,香附12g,以疏肝理气。



【按语】 原发性痛经,往往虚中夹实,实中有虚。本例患者胞脉失于温煦,寒凝血瘀,脉络拘急,故经量少,色暗红,小腹剧痛,恶寒而喜热敷。寒阻冲任,冲气上逆,故痛甚而呕,均属肾阳不足,血虚血瘀之故。《金匮》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为对证良方,又选加柴胡、益母草开郁调经,故疗效显著。

痛经一病,全虚者少见,夹实者较多,常见的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以痛在经前为实,痛在经后为虚。此是指一般而言,临床经后腹痛有之,但不常见,因其为绵绵隐痛,又在经净之后,1~2天即逐渐消失,因而求诊者少,故全虚者少见。刘老认为,痛经性质,不可仅以一项为凭,须全面合参,才能辨清其虚实寒热以及在气在血。一般痛经发生在经前属实,发生在经期将净之时,或延至经净之后为虚。掣痛、绞痛、刺痛、剧痛为实,隐痛、空痛、痛轻属虚。拒揉拒按属实,喜揉喜按属虚。得热痛甚属热,得热痛减属寒。经血暗红有块属实,经血淡红质稀属虚。胀甚于痛为气滞。痛甚于胀为血瘀。再则痛经寒证多而热证少,因血得寒则凝涩,得热则流通,通则不痛也。临床亦可见到热者,一是气滞血瘀,日久化热,其热属标。如案1,其治以理气活血为本,兼用丹皮、栀子治其标热。若寒凉过用则反滞其气血,痛经难愈。一是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结而成瘀者,其痛在平时,只是经期加重,其治须在平时,经期只是治标,湿热瘀血清化于平时,则经期不痛也。总之,应如明代张景岳著的《景岳全书·经期腹痛》所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

寒凝血瘀,多属继发性痛经,以已婚的中年妇女为常见,多为器质性病变,如现代医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如案6、案7。虚寒痛经多属原发性痛经,以未婚或已婚未孕女子为常见,多为功能性,如案8、案9、案10,器质性亦有之。而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则介于寒凝、虚寒两类之间,既有已婚中年妇女,如案1、案4,也有未婚少女,如案2、案3。

气滞血瘀之痛经,有气滞较重或血瘀偏甚之别,气滞者应以行气为主,兼以化瘀,常在经前为治,如调经Ⅰ号方;血瘀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理气,多在经期用之,如生化汤。二者均重,行气化瘀并施,故理气活血有所侧重。有热者兼寒之,有寒者兼温之,兼虚者辅以益气养血。寒凝血瘀之痛经,重在温经散寒,但必须化瘀止痛,刘老以少腹逐瘀汤为代表方。若属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有瘕者,非短期可能治愈。控制痛经之后,每用丸药以缓图治本,经期用汤药以止其痛,待以时日,可望获愈。虚寒痛经,以脏腑亏虚,气血生化不足为痛经基础,有人提出不荣而痛,当以温阳养血为大法,以荣养胞宫、冲任。然既有疼痛,必兼瘀滞,刘老认为,属不荣不通而痛,应在温阳养血的同时配以辛散通络,以冀荣其冲任,温其胞宫,通其经脉,以治其痛。即所谓甘温辛散脉络通也。刘老所用虚寒痛经之方均以桂枝为主药,取其温阳通络之功,并以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为辅,更以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且白芍配甘草缓挛急而止痛。此为三方之同。然而当归建中汤功在温中养血,以补虚为主;当归四逆汤重在温经散寒,以通脉为主;温经汤功在温经养血,活血益气,其证又属寒热错杂,组方温润并举,通补兼施,独具一格。此是三方之异,临床须仔细辨证用之。

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气血日盛,其痛经治愈后可勿再药。然体虚、肝郁、血瘀等一时难以恢复和未彻底根除者,仍需注意继续调治。肝血虚少者,宜养血调肝;脾阳不足者,宜温脾益气;肾气亏虚者,宜温肾益精;气滞血瘀者,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如是既可治愈痛经,又能促进生殖功能,防治不孕不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