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盟高度重视战略性原材料安全,加快布局电池原材料产业发展

 全球技术地图 2020-11-02

2018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修改版“电池应用原材料报告”,深入探讨了钴、锂、石墨、镍等战略性原材料的供应安全问题,目的是为欧盟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EBA)未来行动提供支撑。报告的提出,表现出欧盟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的决心。

为摆脱亚洲牵制,欧盟重金扶持电池产业发展

储能电池是一项关键的使能技术,其对社会的低碳排放、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等优势,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军事等领域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锂电池产业已成为各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产业。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锂电池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在此背景下,欧盟于2017年成立了“欧盟电池联盟”,旨在促进欧洲电池产业发展,摆脱欧洲汽车工业对亚洲电池的依赖。据彭博社数据显示,全球现有和计划建设的电池产能约有80%分布在亚洲,仅中国就占69%,美国占15%,欧盟占比不到4%。

欧盟担心对亚洲电池的依赖会使欧洲汽车工业落后,计划批准各成员国对电池研发提供资金,并向建设大型电池工厂的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支持。据悉,欧洲地平线基金将投资2亿欧元用于电池研发,8亿欧元用于电池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申请的基金总额高达22亿欧元,同时还有更多资金将投入到欧洲电池产业发展中。

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欧洲各国正竞相建立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电池行业。2018年10月,德国化学产品巨头巴斯夫(BASF)宣布将于芬兰西部Harjavalta建立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满足动力电池需求;同月,瑞典初创企业Northvolt表示将与宝马集团和回收技术业者优美科联手,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将报废产品材料再投入制造过程,并寻求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生产制造提供动力源。目前,欧洲的电池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成立,而中国的孚能科技、比亚迪与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等亚洲电池制造商也相继在欧洲设厂。

欧盟高度重视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安全

随着数字化产业、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的不断发展,金属和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下一类紧缺资源。欧盟委员会副主席Sefcovic表示:“欧洲目前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非常高,我们必须警惕未来对锂、钴、铜等原材料资源的进口依赖程度也将会提高。”

2008年,欧盟就发起了“关键原材料倡议”,将具有经济重要性且有高度供应中断风险的原材料视为关键原材料。2011年,欧盟对41种矿产进行了评估,最初确认出14种关键矿产。2014年,欧盟采用经济重要性标准和供应风险在分析54种材料后更新了其关键原材料清单,识别出20种关键原材料。2017年,欧盟再次更新了清单,共识别出27种关键原材料,如钴、焦煤、铪、镁、天然石墨、天然橡胶、结晶硅、钽、钨、钒、铂族金属、重稀土、轻稀土等。

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电池战略行动计划中,涉及的环节包括原材料工业、电池制造、电动汽车制造等全价值链。其中,与原材料安全相关的环节包括原材料与加工材料、电池回收。目前,欧洲电池原材料匮乏、加工能力落后等问题突出,成为了制约欧盟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全球范围看,钴、锂、石墨、镍等战略性原材料的分布极不均衡。“电池应用原材料报告”表明,全球69%的天然石墨产自中国,64%的钴产自刚果(金)。中国在天然石墨、硅等原材料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并控制了钴矿开采和精炼的控制。因此,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产业竞争中扩大了领导地位。

从供应角度看,欧盟所需战略原材料的来源国同样很集中,但与原材料产出情况有所不同。其中,芬兰是欧盟精炼钴的主要供应国(66%),俄罗斯是金属镍的主要供应国(19%)。

从欧盟境内看,除钴元素满足大部分需求外,锂、镍、锰和天然石墨等原材料的本土供应严重不足,而且制造能力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此外,电池原材料价格还存在短期大幅波动等风险。例如,钴价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急剧攀升,其主要原因为刚果(金)内战、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需求攀升。

欧盟积极参与电池原材料争夺战

综上所述,欧盟电池原材料产业发展落后,原材料供应风险高,不利于欧盟新能源汽车工业的破局与成长。为解决这一问题,“电池应用原材料报告”提供了三方面的策略:一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在欧洲境内开采原材料;二是拓展欧洲以外的原材料资源;三是提升对资源的循环与再利用。

1.提升电池原材料的本土生产能力

在欧洲开采矿产资源意味着更高的劳动力成本、社会和环境标准。但欧盟委员会认为,欧洲必须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欧洲开采矿产资源意义非凡:第一,在欧洲有3000万人从事采矿相关工作,这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在欧洲开发采矿工业具有战略价值;第三,这将有利于欧洲的政治安全。

为提升电池原材料的本土生产能力,欧盟未来将采取如下举措:

  • 积极与各成员国进行谈判,以便在欧洲勘探、开发各类原材料资源,并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

  • 解决欧洲锂精矿加工能力短板,提升本土生产能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2.拓展欧洲以外的原材料资源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要将越来越大,欧盟担心原材料资源将成为下一个类似石油的严重依赖进口欧的资源。但欧盟资源禀赋有限,必须从第三国进口原材料,因此拓展欧洲以外的原材料资源也是当务之急。

为拓展电池原材料来源,欧盟未来将采取如下举措:

  • 利用适当的外交和贸易手段,确保从第三国可持续地获得电池原材料;

  • 重点发展“非洲-欧洲”合作关系,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致力于电池的循环与再利用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将比2017年高出约40倍,届时可供回收利用的废旧电池数量急剧增加。欧盟监管机构认为,当汽车电池达到使用寿命时,仍可再利用于智能家居或工业存储。

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已经成为欧洲“绿色故事”的一部分。着眼于未来,欧盟将致力于电池的循环利用:

  • 完善关于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法案;

  • 研发新的电池标准化生产方案;

  • 确保只有高质量的电池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作者丨宫学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