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脆弱并不可耻

 新用户75257441 2020-11-02

解读:梁小小 | 朗诵:安东尼
原著:吉娜维芙·阿弗里尔

前段时间,有一位爸爸去给孩子开家长会。

会上,老师提醒这位爸爸要多关心一下孩子,说他老是不接老师的电话,也不回信息。

本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爸爸居然坐在位置上嚎啕大哭起来,一边用捂着脸,一边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到:“你们老是打电话给我,我不是不接,而是在开会不能接,天天加班到凌晨,哪能时时刻刻盯着。”

视频只有短短几十秒,但足够戳心。

这位爸爸崩溃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脆弱。

都说人到中年,坚强才是最好的底色,可积累了太多伤痛之后,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在某个瞬间变得脆弱。

兹心认为,脆弱不是可耻的,是一个人敢于直面内心的情感冲突,是一种真诚的向内心求证的过程,只为找到更好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从某方面来说,脆弱能帮助我们成长,通过脆弱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学会自我承担,努力修补伤痕,以致完成超越。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直面脆弱,让自己成长蜕变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敢于脆弱》,会带你从多个角度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脆弱,找到根源,由此懂得脆弱本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必逃避和害怕,你仅仅需要学会与脆弱握手言欢,成为自己故事的主人。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吉娜维芙·阿弗里尔,她一直致力于,为探索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努力,好几本著作都颇受欢迎。

兹心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切实帮到大家。

认识情绪的脆弱,学会合理控制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偶尔会有一种莫名的忧郁情绪从心中泛起,不知道来自哪里,也找不到一种出口,这时我们甚至想“离家出走”。

作者认为,这些不安的情绪背后隐藏着我们的脆弱,这种脆弱来自生存和行为的障碍、深层的疑惑等等,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面向。

作者解释说,每个人的心理充满了压力和冲突,各种矛盾的力量并存叠加,互相融合,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迟迟未能化解,又随着时间的流逝积存下来。

长此以往,我们学会了带着面具生活,哪怕是面对自己,也很难承认自己的脆弱。

但是,脆弱是一种真实的情感状态,尤其会在遭遇压力时,突然释放。当然,这种释放是隐蔽的,表现出来的一般是多愁善感、犹豫不决、疑惑重重等。

这样的心情状态,让人觉得自己特别糟糕,甚至是恐惧。

作者提到,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产生了脆弱,而把投射在别人身上的愿望和期待,当作一种出口。

因而,我们要学会看见并承认情绪的崩溃大多来自脆弱。

兹心也认为:当情绪不佳时,要马上停下来,学着觉察一下内心的脆弱,不要一味沉浸在不安中。

学会第一时间去理解自己,宽慰自己,再进一步探听真正的原因,并根据环境适时调节。

只要不抵抗情绪,情绪的反应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平和。

慈怀书院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乘船渡河,行至河中,一艘船正要撞过来,那人慌乱之中破口大骂,结果发现那艘船竟是一艘空船。其实人的情绪在很多时候就像这艘空船,如果不控制住它,任由它横冲直撞,就会发生危险。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在人生路上,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要做情绪的主人。面对失败,有站起来的勇气,面对成功,有俯下去的定力。别活在自己的情绪里,懂得及时清空情绪的回收站。@慈怀读书会 @一念禅 #庄子##情绪##空船#
视频号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

关注生活的脆弱,
坚定一个正确的目标

人们常说,生活不易。

那是因为,我们没能搞清楚内心的脆弱与外界的困难之间的关系,没有找到这二者的差距里面,脆弱到底占了多少比例。

往往会不自觉地归结为,太难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在作者看来,当真实与真实感之间分裂了,产生了混乱,缺乏一种“配得上”更好生活的心理环境,就会诱使自己去贬低自己,被绝望感所缠绕。

这时表现出来是不知缘由的负罪感,心理会告诉自己“我本来不应该的。”由此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一种欲望。

这样的感知和体验,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

很多时候,明明我们满怀信心去做事,可因为某些原因,环境和理想产生了较大差距,而内心的脆弱便浮了上来,告诉自己,不要努力了,就这样吧。

实际上,生活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倘若行动不足以支撑期待时,就要学着审视一下。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选了一条路,其他路就会自动关闭,只有投入进去,并自我更新。

兹心也觉得,当我们会突然停下来不肯前进,通常情况是因为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生活的压力让人感到希望的渺茫。

这时,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要先学着给自己减压,减掉完美的幻想,从实际可靠的角度去定一个清晰的计划。

只要你坚定目标,方向清晰,内心的害怕自然就少了。

一念禅
等你熬过所有的苦,就会遇见所有的好。#熬##遇见##禅##智慧##佛法#@慈怀书院 @小慈-慈怀书院 
视频号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一念禅”

感知内心的脆弱,
觉醒并找到真实的自我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换极为频繁,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几乎人人都很焦虑。

这些因素包括家庭和事业的负担,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他人的投射等等交织在一起,让一个人不自觉地感到很累。

这种累,本质上是内心脆弱的体现,是被压抑的本我与自我平衡的反应。

作者认为,我们习惯通过想象回到过去,强迫自己不断重复,对永恒产生一种偏爱,对变化产生抗拒,而且会沉浸其中。

事实上,短暂回到过去,让曾经的痛苦倒带重播,重温并消化那段时间的心理症结,然后就要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内心的困境呢?

作者告诉我们,为了避免痛苦,自我会创造一种症状以满足本我的冲动要求,使内心无意识地获得满足。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适应现实,减轻压力,保持对自我的忠诚,在外界与期望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在兹心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减少与他人的比较,学会接纳自己的生活,发自内心地喜欢所拥有的一切。

学着把目光聚焦在当下,专注在我们能做到的事情上,并用尽全力去做,而且还要试着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觉醒。

这种觉醒是坚持自己所笃定的,辩证领悟他人的意见。

正如尼采所言,成为你自己。

慈怀书院
人生大部分的焦躁和烦恼都来源于绳子没有断掉,这根绳子,有的是名利,有的是情缘,其实都是执著。只有丢掉这根绳子,人生才能重获自由。#禅##名利欲望##焦躁##烦恼##执著##自由#@慈怀读书会 
视频号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

体谅身体的脆弱,懂得爱护与珍重

也许,关于身体的脆弱,大家深有体会。

特别是在突然生病的时候,会更加懂得这种痛。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迈向新的阶段,必然就要离开舒适区,在这中间,我们的身体与情感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地成长,所以脆弱会内置在这些跨越中。

尤其是,关于死亡的压力,与生命的冲动互相纠缠着,内心会不知疲倦地重复这种感受。

就像我们明明想努力多做一些事,但身体又不自觉地抗拒着,因为不想太累。

就像欲望总是比身体能做到的更加旺盛,因为身体会本能地想要安静。

这种身体的脆弱,看似很难调解,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作者说,要学会不断磨练眼光、丰富互动,使外部关系多样化,当环境灵活了,我们会更真实地弄清楚自己真正能做到哪些。

是啊,必须要找到一种身体与理想之间的平衡状态,这样的努力才更有意义。

兹心觉得,身体会累是一种本能,内心的渴望也是一种本能,二者之所以冲突,大多是因为偏向太过严重。

所以,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要为了一时的得失而不顾健康。

就像叔本华说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

好好爱自己,是一切美好的根基。

慈怀书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同样,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每一阶段的灿烂,关键就看我们如何认识它。
视频号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

查找关系的脆弱,与孤独和解

大家是不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特别向往跟很多朋友聚在一起,玩过闹过后,又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

因为,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一个界限。

作者认为:联结和断裂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内在的交流和斗争非常缓慢,只有在适当的距离中才能维持现状。

而且,自我的构建本质上也是从他人的评价中延伸、发展而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承认、被喜爱、被欣赏。

所以,在与他人过于密切地联络后,会觉得累,是因为我们需要复原,我们会把所思所见做一个总结和消化,以免被他人侵犯了自己的领地。

这时候,敏感而脆弱的自我就会跳脱出来,停止新的尝试,甚至会过度封闭,为了逃离痛苦。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找到勇气,学会从自己身上找爱,不依靠他人。

兹心觉得,懂得内省,学会认识自己的缺点,诚实面对自己,如果所有人都给了你相同的评价,就要勇敢地告诉自己,这是真实自己的一部分。

当我们能够倾听外界的声音,并懂得反馈内化,这就是成长。

接受真实的自己,是发挥自己力量的开始。

生命周而复始,脆弱本是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将自己的敏感、脆弱当作一种动力,觉知到内心的胆怯,而后开始努力改变,增强自身力量和能力,我们就不再害怕脆弱。

所以,要扎根于现实,具化你的思想和行动,坚定地相信自己。

当感到状态不佳时,就要把节奏放缓,增加耐心,步调平稳一些,慢慢去恢复潜意识中的东西。

就像木心说的:“一个人要从远处回,从高处下,从深处出。”

当你深层次地觉知、接纳、找到自己后,一切都会是新的。

*解读:梁小小,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在大大的世界里寻小小的梦想。个人号:小小的一片麦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