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老师】丁向红: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系列1)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丁向红老师现任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2014年、2015年给省级作文杂志《创新作文》《作文与考试》编写过高考作文专题;曾利用初一教材进行读写结合的指导与训练,并在多个语文QQ群讲座多次,获得广泛好评。

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系列1)

阅读资源从未像现在这个时代这样丰富,知识大爆炸绝不为过。互联网时代使知识获得变得特别容易。但由于缺少阅读习惯,国人人均读书量在世界排名让人汗颜。众多围绕读书的话题和活动一波又一波,但都不及高考改革将增加阅读内容及难度来得震撼。作出迅速反应的是两类人:教育部门领导和学生家长。他们曾经那么振振有词地轻视阅读,禁止阅读,现在由阅读活动的最大阻力,一下子变成推动阅读活动的主要动力源。

读什么成了教育部门和家长当下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可能是考什么和怎么考。而考和读如果不统一在育人上,那必然毫无意义。

阅读,就是给精神打底子。

我喜欢张业松在其专著《个人情境》封面上的一句话:我用这些文字来与这个世界的精神存在结缘,并藉以修剪人性的丑恶和伧陋,求得个人在世层次的提升和自我的完善与充实。我们读者也希冀通过阅读书籍使自己更加完美丰富。这是我们普遍的主张。那么,那些普遍又美好的人性是什么呢?美国著名教育专家麦加菲倾注20年精力编写了一套《美国语文》,有37个州把这套读物当做教材,100多年里,销量达到1.3亿册,影响了美国几代人的心灵。131篇文章介绍自然、动物、人物,体现了美国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教导人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如诚实、善良、勇敢、勤奋、自律、坚持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哲理,引人深思,借助优美的文字渗透道德教育。譬如《敢于做正确的事》结尾部分,有这样的两句:“无论我们站在真理的一边是多么孤独,但上帝无处不在地看着你。因为在每一个社会,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腐败,多么邪恶,都有敢于不向恶势力屈服的人。”这是对人性睿智而有担当地坚信!

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对于每一个特殊处境中的孩子与成人是多么宝贵啊!而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通过美文传播的。

教材是给国民打底子的重要材料。教材培养我们的各类通识,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价值。

其中精选的文章一般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可是常常是考得教,不考不教。如果从塑造国民精神的角度来说,就有很大偏颇之处。既是教材,那就默认了这是国人都应该具有的文化水准。当2017年开始统一使用部编教材,这无疑是摆正教材之于教育的重要位置。教材要好好教,不能因为不考就彻底丢开。同时也不能因为要纳入高考范围扣得过死,使学习变得机械无趣。这些是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并监管的部分。

对于我们个人除此以外还应该有意选择哪些阅读材料呢?

阅读那些经得住时间磨洗与浸泡的经典。

“许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个负担,但一本好书却相当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后珍藏了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好书之于人格的塑造、人文的化育影响深远。鲁迅的爷爷是翰林,教子弟学做八股文之前,教人自由读书,尤其奖励读小说,以为最能使人“通”,等到通了之后,再弄别的东西便无所不可了。他保举的小说是《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这些是周作人在《知堂书话》中披露的。一家中出两位文豪,想来这个观点已经是经过实践验证了的。我们知道鲁迅还特别钟情一本书是《山海经》。诗该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史该读《史记》《资治通鉴》,经该读《礼》《易》,诸子百家该读《论》语《老子》《唐宋八大家》。古代文化瑰宝是我们后人应该首先继承的,而且是能读通的。王石曾经非常抵触并批判儒家文化,但出国就发现自己一直被传统儒家文化浸润,后来开始真正阅读儒家经典。我们如果有意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正苗红,才能减少求学中的曲折。

读这些书是为了主动接受传统主流的文化熏陶,另外,我们还要有意接受思维训练。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我们正确思辨的准则。我建议读金岳霖的《形式逻辑》和黑格尔的《小逻辑》。另外,有创造力的思维富有联想力和想象力,我们应该主动去训练创造性思维,这样我们才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容器,而是使文明更新创新的发动机。语言是我们思维的工具,所以我们如果要进入用语言表达的书籍中,还要读语法、修辞、章法一类的书籍,否则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

还有一类书不能不读,那就是知识中的第三类,与人文知识、思辨知识并列的自然知识。

我们始终能够怀着探秘的好奇心,积极地实践并创造,用实业入世改变世界,至少在科学与技术发达的如今这个时代不落伍不脱轨,更为必要了。

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搭上互联+的时代快车,信息技术类书籍似乎也成了必读书。这将使我们在获得海量信息,当然也要求我们具备快速筛选信息的阅读能力。

每个年龄段因为知识的储备与人生经验的差异,需要选择适合个人的水平和兴趣的书籍。幼儿读绘本,会因形象直观而喜欢;儿童读童话,自然科学类,满足好奇心和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少年读哲理性文学性强的作品,加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促进心智成长;青年三观基本形成阶段,广采博收,兴趣与专业并行,还要选择推动工作生活自如的技能性的书籍。

读书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做事、为人,养正三观,丰盈心灵,更自由更幸福地生活。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何读书?且听下回分解。

---- The End ----

关于一堂作文课:

我们是华语教学出版社,是全国作文图书排名前三的出版社哦亲 :) 。官方微信“一堂作文课”专注于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以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专业、系统、及时的作文教育服务为宗旨,助力每一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