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会】又是一碗面 | 风霜艺人(诵读:苏三郎)

 又见酸枣人生 2020-11-03


又是一碗面

作者/风霜艺人

 诵读/苏三郎

编辑/紫烟

腊月的天气,阳光惨淡,北风肆虐。海亦然走在回家的路上,三步并作两步,看着路边经历冬霜的麦苗,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一点冷意。两年了,第一次回家;这些年了,第一次拿着自己的工资回家,真开心——带着父母出去好好地吃一顿,想到这,步子又加快了许多,门开着,他站在门口,细细地朝里边张望着,这时候母亲该是做饭了吧,忽然,一声“嗞啦”的声音响起,还是那么熟悉,是父亲!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瞟了一眼摇摆的枯枝,原以为这种声音已经忘记。父亲端着碗从灶房里走了出来,猛然一怔,看了看手中的那碗油泼面, “亦然,你回来了,咋没告诉我一声呢?我又做面条了,你妈到你外婆家去了。你还没吃饭吧?”父亲习惯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东西放屋里,去吃饭吧。”海亦然愣了一下,思绪飞转——

那是初三的时候(初中高中就在家门口),每天看着住宿在校的同学,不受父母的管教约束,心中很生羡慕,而自己每天都得按时回家,不能在外边吃饭,不能肆意玩耍,中午家里十天就有八天是面条,很是心烦。那一天,回家一看,母亲不在家,父亲做的还是面条,海亦然一下子火从衷起,怒气冲冲地说:“又是一碗面,又是一碗面,能不能换一下。” 说完甩门而去,父亲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喃喃自语着:“难道吃面条还有错, 难道吃面条还有错。”随后只要父亲做面条,就给他二十元钱,让他在外面去吃。

后来上大学了,才听母亲说,那一次父亲在院子里站了很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痴痴地看着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想起了爷爷奶奶的那个年月,一年到头吃的全是玉米、糜子等杂粮,尤其是到冬天的时候,那窝窝头都能砸死人。吃一碗面条,是父亲多么向往的事情。就在父亲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次发烧,迷迷糊糊几天,不见好转,吓得爷爷奶奶守在他的身边,一步也不敢离开,爷爷就给奶奶说:“天亮妈,咱现在就只有这一个孩子了,看孩儿瘦得那样,出去借一碗白面吧,给孩儿做一碗面吃。”哽咽的语言里,滚淌着两行清泪,传递着怎样的一种心焦、怎样的一种无奈。那碗白面给父亲做了几顿面条,他已记不清楚了,只知道爷爷奶奶一口也没有吃,父亲的病慢慢地也好起来了,那棵石榴树就在那个时候落户他家了,伴着父亲一块成长。从此父亲就喜欢上了那棵石榴树,爱上了面条的味道。

“拿着钱去吃饭吧。”父亲催促着。海亦然一脸悔愧,赶紧收回心神说:“爸,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钱,再也不出去吃饭了,就吃你做的面。”他端起父亲的碗,“呼呼”地吃了起来,父亲站在旁边,不知所措地看着儿子,怯怯地问:“今天的面条香吗?今天到底咋啦?工作顺心吗?”海亦然放下已吃光面条的空碗,用手背擦一下嘴,抬起头,嘻嘻地看着父亲,“爸,你做的面真好吃!都两年了,我就想着这碗面呢!爸,我今天是第一次回家,第一次拿着自己挣的钱回家,我也想让你和我妈好好吃一顿……”说着,他一把搂过父亲瘦削的肩膀,泪水涌出:“爸,你放心,我没有辜负你和我妈的希望,单位的效益很好,工作也顺心…”他的喉头一阵哽咽,这碗面,还是原来记忆中的味道——它凝聚着自己成长的经历,凝聚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更凝聚着父亲的一片爱心。

“爸,我长大了!”

阳光投射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影动摇曳……

作者简介

风霜艺人,笔名,英凯,陕西渭南人。携一支拙笔,行走人世间,用文字寻找心灵的归宿。

苏三郎, 重庆女子,性爽朗,喜吟风诵月,且歌且吟且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