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五苓散加味——贪杯饮酒发痛风,中药除湿解浊毒

 李輔唐 2020-11-03

痛风是一种复发性的代谢性疾病,常见治疗难点有三个:

难点一:患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由于发病时还常伴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表现,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临床症候多变,临床治疗较复杂。

难点二:急性期控制病情后,患者关节基本不痛,症状消失,从而进入间歇期。此期患者常自以为疾病已痊愈,遂停止治疗。或劳累,或饮食不节,或遇寒湿等外邪,导致痛风再次发作。

难点三:痛风病早期控制不理想,病情进入慢性迁延期,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日久不愈。

病案

患者男,48岁,因左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1天于我处就诊。

主诉:左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1天

现病史:患者痛风病史16年,每于暴饮暴食后发作,双膝关节红肿疼痛,曾于2007年行右膝关节清理术。

患者1天前饮酒后,出现左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屈伸不利,遂前来门诊。

刻下症:左膝关节内侧红肿,屈伸不利,肤温偏高,痛势难忍,查血UA498μmol/L,纳可,二便可,舌质偏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

此为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湿热、浊毒流注关节,闭阻经络,不通则痛。诊为热痹(痛风)。证属湿热浊毒痹阻。

治则治法:温阳化气,清热解毒,化浊通络,活血通脉。

方药:

以茵陈五苓散加味: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炒白术、茵陈、桃仁、赤芍、丹皮、川牛膝、萆薢、土茯苓、土大黄、乌药、虎杖、忍冬藤、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嘱:忌辛辣酒、高蛋白饮食

复诊

一周后二诊

左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大为好转,痛势不显,舌质偏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继服前方七剂。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两煎),日服二次。嘱:忌辛辣酒、高蛋白饮食

一周后三诊

左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消失,舌脉同前。此湿热浊毒已解,气血畅行,筋脉疏通。现治宜调本,以复气化功能。

方用济生肾气丸:黑顺片(先煎)、肉桂、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车前子、(包)怀牛膝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两煎),日服二次。嘱:忌辛辣酒、高蛋白饮食

医者说

丹溪曰∶因湿痰浊血流注为病,以其在下焦道路远,非乌附气壮不能行,故用为引经,若以为主治之,非惟无益而有杀人之毒。

此病必行气流湿舒风,导滞血,补新血,降阳升阴,治有先后,须明分肿与不肿可也。不可食肉,肉属阳,大能助火。

素有火盛者,小水不能制,若食肉浓味,下有遗溺,上有痞闷,须将鱼腥、面酱、酒醋皆断去之。先以二陈汤加酒浸白芍药,少佐以黄连降心火,看作何应又为区处也。

本案患者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嗜食酒肉,久之伤及脾胃,致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后天失养,先天失源,加之湿热居于肝肾,伤及肾阳。

肾阳虚则气化失司,分清泌浊功能减弱,浊毒不去,与湿热互结,流注筋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故首诊以茵陈五苓散加味,温阳化气,解毒化浊,活血通脉,以使气血畅行,筋脉疏通。湿热、浊毒已解,究其本为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故以济生肾气丸健脾固肾、温阳化气、行水泌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