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坞岭下纪杨寨

 在长安 2020-11-03

作者:杨信安

  纪杨寨(汉语拼音:Ji yang zhai)位于红光路王寺段延伸线以西路北,古志写为狄杨寨。十六国时,关中氐族建立前秦王朝中杨氏是关中氐族第一大姓,人称氐杨村,古长安人发音"纪杨",清嘉庆《长安县志》已经记载为:纪杨寨。

  郿邬岭上至今尚存的纪杨寨遗址,就是汉武帝检阅水兵的阅兵台。相传,唐朝名将薛仁贵驻军郿邬岭,征东时就是从这里出发,大获全胜后凯旋归来。


今村东有阿房宫遗址,秦始皇三十五年在此修建阿房宫,秦二世胡亥元年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今遗址尚存。


  地理位置、所属类型:纪杨寨属长安县王寺镇下辖的农村居民点,地处王寺镇东南部,东起小古城村,西至太平河,南起红光路西延伸段王寺西街,北至大苏村。


人口民族、土地面积:总户数为452户,总人口为1500人,民族有汉族。总面积为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0.7平方千米。至2012年全村辖五个小组,人口1500人。纪杨寨南紧靠眉坞岭,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2002年西安绕城高速征用土地180亩。

物产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农业为主,至21世纪初经济来源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

境内设施: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自南至北穿境而过。

    纪杨寨村位于秦阿房宫前殿以西500米,眉坞岭以北的一块宝地。东临小古城村,北与大苏村接壤,西北方与西苏村、中寨村接壤,西方与北田村接壤,西南方与桃园村及镐京接壤,南边与王寺接壤,现在的村子地势平坦,总面积1.2平方公里,村庄距王寺十字不到一公里,距西安市中心钟楼14公里。

有考古资料证明:今纪杨寨西南,现为纪杨寨三组地界,原是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公元2002年,中国社科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阿房宫工作站在文物勘探时,本文作者目击了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有原始用石头围砌的水池,卵石铺就的水渠,小青瓦铺就的小道,只这一隅便可见这里曾经的繁盛。距此遗址南约50米就是当年董卓修就地眉坞岭。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兆(今甘肃岷县)豪族。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由于参与镇压西羌起义和黄巾起义拥有不少羌汉兵力,升为并州牧(山西军政大权)。

黄巾农民起义失败后,东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公元189年,灵帝逝世,少帝即位,从此东汉大权操在了何太后及大将何进的手里。何进杀了宦官蹇硕,进一步图谋清院长期左右政局的宦官势力,密诏并州牧董卓入京。不料宦官张让、段珪等先发制人,杀死何进,接着中军校尉袁绍等率禁军反攻,大杀宦官,老少长幼被杀2000余人,东汉宦官专权的局面宣告结束。就在这时,董卓领兵从并州抵达洛阳。

董卓早就有野心,故驻军河东(黄河以东的山西),坐以待变,恰巧接到何进密召,正中下怀。他乱中进京洛阳,拥兵擅权,尽揽朝政,胁迫何太后废少帝为弘农王,次年又被董卓杀,在位只有六个月。他又立陈留王彻为帝,是为汉献帝。同时杀掉何太后,自封为相国。卓专横跋扈,纵兵士劫掠财物,残杀无辜,盗掘皇帝陵墓,废五铢钱,另铸小钱和环钱(无文无廊),致使物价上涨,米价一石竟达数万文。各地诸侯大为不满,就推举袁绍为盟主,群起伐卓。公元190年,关东联军从三面包围洛阳,董卓下令放火焚烧洛阳宫殿、官府,挟年仅9岁的汉献帝西迁长安。同时强迫洛阳200里之内的人民数百万西迁。


董卓抵达长安,自封太师后,大举重用兄弟子侄和董氏家族,又聚集劳役修建眉坞。

  眉坞,当地人叫眉坞岭。意思是高地上的城堡。地处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办纪杨寨村南,王寺村以西,是数万年以来形成的一条黄土岭,这里曾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原始先民时代生活繁衍的地方。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码、石铲、石杵等原始生产用具和彩陶片,不但有阿房宫的遗址,还出土过汉武帝行宫上使用过的长生未央瓦当,汉陶井,绳纹桶瓦,空心花砖,水道等,秦砖汉瓦随处可见。纪杨寨原有岭西几十亩地都叫"瓦子绊",可见,眉坞岭的历史文化沉积极其深厚。

此岭,南邻滈池碧波荡漾,西南与周武王建都镐京的高阳塬紧紧相连,西边有号称长安八水的滈河波涛向北入渭(唐朝时滈池枯废,滈河断流,现在的太平河是原有的遗址水系),北与汉长安城遥遥相望,东与阿房宫前殿平分左右,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董卓就以阿房宫遗址西部岭地大兴土木,修建他的庄园,号称‘万岁坞’。眉坞四周墙垣坚实,宫殿林立勾心斗角,金碧辉煌,非常宏伟。董卓眉坞藏娇,整日与貂蝉寻欢作乐,过着淫奢的生活。坞内储备非常丰富,存粮可供30年吃用。董卓自夸说:"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就守此城也,可终其天年"。

纪杨寨民风淳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曾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卫生模范村,即使在解放前,纪杨寨人博大的胸襟亦被人啧啧称道 。


2012年4月23日,笔者拜访了村里年近百岁的杨存德老人(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从老人依稀的记忆中,仿佛看到了昔日灰色村庄村民的生活景象。


据老人回忆:民国十五年(1926年)刘镇华围困西安,其下属于王寺设库收粮,村民被迫提供粮食。同年十一月,冯玉祥率联军驰援西安,打败刘镇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遭旱灾,庄家绝收。民国十九年(1930年)遭遇虫灾,蝗虫吃田,杨组织人驱赶,但毫无效果。民国十八九年时,全村人口仅200多人,由于饥荒,70多户剩下50余户,当时全村耕地12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政府下令禁种大烟,在此阶段,纪杨寨被划分为第十保,各保设有保长。十保分别为:周吴王寺为一保;古城姚村为二保;米(旗寨)、岳(旗寨)、方(旗寨)为三保;凹、拜、府(二府庄)、北(石桥)为四保;石、贺、简、张、万为五保;聚、郑、肖里为六保;赵、沈、阿、府为七保;蔺高、苏村为八保;七渠、腊、黄堆为九保;纪杨、中寨、杨旗寨为 十保,此十保统归王寺廒。


此后笔者又拜访了年近九旬的离休老干部杨志杰,据老人口述回忆,解放前,纪杨寨有保存完整的城墙是为了抵御土匪的侵袭,那时城墙外还修有护城河(西门外无护城河),整个纪杨寨只开西门和北门,西门为正门,雄伟壮观,共分上下两层,上层面向城外书有"西望瑶池"四个大字,一楼修了城门洞,装有大木门。那时候村子有婚丧嫁娶之事均走此门,守门人住在二楼,如有晚归者呼之即开。在西门外南边靠墙根处有上马石,以供出入骑马者上下方便,大门北边一颗百年的大柳树便是历史的见证,其北侧为涝池。进西门路南不远处便是杨存德老人的祖屋,因其父曾当过乡约,办事公正,所以有乡党为其赠匾,上书"公正可风"以昭敬仰。出村北小门外正对着是大庙,庙门口有一条大路,过去西路人,如冯联、南田、庙店、桃园人去三桥均走此路,庙后一条小路直通大苏村。


解放后,1954年,纪杨乡由三桥划归斗门管辖,五七年归大乡,即:纪杨、灵召、马王、高桥,六一年又分为小乡,各规各管。互助组初级社时村上不到四百人,一九五六年,纪杨、狮寨、大小古属一个大队共1399人,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村上收成尚可,当时村上吃大食堂,南北二街各设一个大灶。经历了五九年、六零年、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直到六二年才风调雨顺,群众才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改革开放后,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村支部书记纪克敏为村上兴办了食品厂,砖厂,在当时都为村集体收入奠定了相当的基础。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地理理位置局限,村上企业并不多,原出村路只能往东经小古城或经社路(苏村到王寺)到王寺。九十年代后期,经与王寺沟通,政府协调,才有了向南直通王寺西街的一条出村大道。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周边发展都比较迅速,时任村支部书记纪尚利高瞻远瞩,果断地与小古城村沟通,通过政府协调,开通了一条纵贯东西的大路,开辟了纪杨新街工业区,路旁厂房接二连三建设起来,从此,纪杨寨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公元2012年由长安区划归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从此,纪杨寨村迈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康庄大道。

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

上林苑是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位于村南的嵋坞岭夯土台基

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

中文名

古代的上林苑

主要成就

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建造者

刘彻

建造时间

公元前138

简介

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灞、浐、泾、渭、沣、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是依据水系为上林苑划定范围。灞、浐二水自始至终不出上林苑;泾、渭二水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沣、镐、涝、潏四水纡回曲折,周旋于苑中。

上林苑内容,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36苑、12宫、35观。36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太液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