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一托N组合课堂介绍

 凡人sypls 2020-11-03

前景教育集团2007年开始推进新课改,创设了极具特色的“一拖N组合课堂”教学模式。

“一拖N”,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老师同时上N个班的课。前景“一拖N”课堂分为自学课、展示课、测评课三种课型。以“自学课型”为例,“一拖N”包含几级学习。
    一级学习。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学案进行独学,每组有代表到黑板上进行独学暴露,同时学习对子将学情充分暴露在黑板上,置于“货架”上。
    二级学习。组内群学,在小组长组织下对本组疑难进行组内解决。
    三级学习。组间群学,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间群学。
  四级学习。班间走学,班内解决不了,进行班间走学,此时老师是信息提供者和支援者。
    五级学习。整理学案,串联知识,展示准备。
    六级学习。班内组间测评。
    学科班长组织下课。
    展示课的主要形式是班间、组间互下挑战书,互相对抗、质疑、评价。测评课的主要形式是班间互测、按组排名,按月统计。
    一切从个体学生的学情出发,将学习权充分还给学生,充分放大自学,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强大的学习场,进行组织、激励、点燃,本着相信学生为第一师德,解放学生为第一使命,利用学生为第一资源,发展学生是第一目的,让学生从自己的起点出发,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一拖N”课堂有三大特点:
    1. 大。“一拖N”课堂单纯从“角色”来说,“一”指教师,“N”指教室,也可以表述为N个班的学生。按照前景学校目前的班额,每个班46人,四个班总计是186人。一个老师如何组织有186人参与进来的教学?显然,教师面对的挑战是艰巨的。当然,我所谓的“大”,还不是仅指这个。“一拖N”这样的课堂形式,首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原有的班级时空概念,将N个班级“合并”成为一个被事先约定的学习流程所支配的“学习组织”,课堂就嬗变成为一个“生本”的、共生共享的“学习场”。我们一直主张,“凡是有学习发生的地方都叫课堂”,“学习发生”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判断”依据。我们还主张,“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当然,你必须理解“自学”这个词,完全是指在学生主体下的“自主学习”,因而它包括三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因此,前景之“大”,不仅是指课堂教学时空之“大”,还包含着自主学习宽容度之“大”、学习机会之“大”、学习形式多样化等。诸多之“大”,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所期望的“学习场”,这个“场”,就是“学习发生的地方”。
    其实,如果继续沿用“课堂”的概念来概述前景的“学习场”,很难到位、准确。前景带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教学其实就是在营建一个“学习发生场”,对学习发生场的最大考验是:务必能使学习自然发生,这个表述其实是扩大了真正学习的概念,排斥了“人为”因素施加的“强迫学习”行为的发生。强迫学习不是自然学习,当然更不是真正的学习,自然学习是顺应儿童天性的学习,是儿童“自己的学习”,但教师对学习场的营建,则属于“人为”行为。
    当然,一味求“大”、求“新”不一定就是好的,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是“以人为本”,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是“从学生出发”,一切的大与新,都应该体现在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上,如果从“能力”与“发展”的终极目标上看,前景的课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2. 动。当教育开始关注“人”的生活和生存时,就必须正视学生是个“活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体!
    “活”与“动”是一对双胞胎,“准许”动和“激发”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理解。我们主张,教师的主要教学职责其实就是激发、调动、点燃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调动、点燃和唤醒这N个词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无非是强调教师在营建学习场的同时,要能够“指向”和“作用”于个体学习行为的发生。其实,即便是“一拖一”的课堂,除非是“小班化”,否则教师很难指向和作用于个体状况,那么,转换一个思路,能否充分准许每个学生寻找或者葆有自己的“学习个性”,让萝卜白菜各有所生长?因此,我们主张的“动”,首先意味着的是“放手”;其次意味着的是“自动”与“自动化”,与“自动”相对立的是“被动”,与“自动化”相对立的是“被动化”;再其次,是行使和担当作为学习的“角色”,我们主张学习即体验,因而,学生这个角色的本相是指“在学中生”,离开了“自学”,则意味着远离了“生”,而“动”是“生”的显著特征,因而不“动”岂能“生动”?
    前景学习场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生动”的学习过程,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生命构成的主要形式,伴随着学习过程的“生动性”而具有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流动性”,“流动”大课堂是从学生的生命特点出发,满足了学生天性的需求,在动中学,又因为班级藩篱的拆除,而貌似混乱、嘈杂,但因为有“自学”这个主线的牵掣,有“小组”学习组织的调剂,有“学习目标”的召唤,有“课堂流程”的依傍,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达成学习任务的基本要求,而且因为能最大限度地适合、迎合学生的情感要求而形成显而易见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场”的基本支撑是“人”,是“众人”,通过相互影响、相互纠正、相互提升,从而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3. 走。前景课堂的“走”有三种形式:走位、走组、走班。核心是寻求基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手段是“展示”。展示的第一核心词是“暴露”,即在自学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曝光“困惑”,根据“三走”,即将问题暴露在对子、小组、班内。寻求解决的途径有N种,即向对子、对本组、向别组、向别班。展示的第二个核心词是“期望”,即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经验和成果发布出去,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心理和情感期望,展示形式有个展、对展、组展,从而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成果的共享化和扩大化。
    “一拖N”课堂的支撑点是什么?
    1. 学习小组的支撑。学习小组不仅是学生学习组织,更是学生生活组织。年级是一个整体组,N个班级是N个大组,每个班级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又有两个小小组,每个小组又有两个对子组,为学生的基础的六级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障,同时也为学习任务由浅层次学习到高层次学习搭建了台阶与通道,使知识的基础、理解到应用,学生的表现、表达与表演,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充分结合,融为一体。
    建设学习小组不仅与学生生活小组建设紧密相连,更与教师学科小组紧密相连,还与教师年级小组紧密相通,构建一个师生一体的学习型组织。共树一个目标,共订一个任务菜单,共订学习生活法律,必设一个监督,必建一个仲裁。目的是实现人人自主是管理者,人人又被管理,人人自主,人人自律,人人自觉!
    这个建设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一个假以时日的过程。
    2. 导学案的支撑。导学案的实质是小组的学习任务菜单。每个学习主题单元都要设计学习任务菜单,作为学生不同级别层次学习的任务,这个任务主要是由教师完成的,这是教师主导作用首要的体现。
    当然,设计任务菜单不是教师个人智慧就能完善,需要教师学科组集体备课,集智完成,必要时要有学生学习小组的智慧参与,才能形成一份合格的导学案,一份合格的任务菜单要力戒问题的简单罗列,标准答案的对照,知识分数的低级取向,而是更具开放性,注重与生活、实际、实践结合,实质是主题能力菜单。
    3. 管理支撑。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改善师生关系。实现途径就是学生小组建设,教师小组建设,这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主,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进一步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积极践行学生生活小组建设、学生学习小组建设,教师年级小组建设、教师学科小组建设,让集体小组化,让学生与教师人人有任务,师生这对最核心的关系得到了实质性改变。
    在课改初期,教师在课堂中包办代替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学习小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学生学情暴露不出来,教师又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学生解决问题。还学习权利给学生,就是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实、自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暴露,暴露即诚实、暴露即勇敢,这也是对学生人品的锻造,也是前景学校的学生誓词所倡导的道德。
    “一拖N”课堂的背后是“一所生命自然生长的学校”,一切由师生作主! 

“一托N”把学生的“学”放大到更大空间,教师对课堂的约束和牵制进一步减少,学生更大程度上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组合”,即组合生生、组合课时、组合课程、组合教师、组合家校,构建起一个个学习型共同体。各个共同体共树一个目标,共订一个任务菜单,共订学习生活法律,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真正串联构建起大课堂。

    组合学生  因人制宜,分组合理,合作互助,共同成长,小组学习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从空中落地,实现学知识到长智慧的转变,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组合学生就是“分组、分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

    组合课时  变传统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填鸭式霸权课堂为先“自学”后“合作”最后“反馈”的开放、民主课堂,还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组合班班  一切从个体学生的学情出发,将学习权充分还给学生,充分放大自学,老师为两个班或N个班(N个班)的学生创设一个强大学习场,进行组织、激励、点燃,让学生从自己的起点出发、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

组合教师  优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年级组、学科组集体智慧,通过建设教师小组,实现教师之间的帮扶。“我不是我,而是我们”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主管理及捆绑式评价发挥到了极致。

    组合师生  主要体现在小组建设,建设教师年级生活小组和学生班级生活小组时,班主任教师就与学生结成了生活共同体;教师学科小组建设和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任课教师与学生结为学习共同体。 

    组合课程  其一,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整合,变学习了解知识的点为全面构建知识网络。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导学案。其二,把每一个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作为第一资源课程来开发利用,从而达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组合时空  学校不仅是“学习场”,还是“育人场”。因此教育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合孩子的学习生活文化场,让他们在这里自主、自由、自然地生长。

    组合家校  学校教育思想引领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建设年级家长小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改革中来,从而使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引领家长就是引领市场。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一、山东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9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83人,教职工83人,学历达标率100%。

   杜郎口中学在1997年前,教学成绩连续十几年在全县倒数第一名,是杜郎口镇人大评议连年黄牌警告单位,是一所濒临撤并的学校。自 1997428 日校长崔其升上任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杜郎口中学从6万所农村中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杜郎口模式被一线教育称为“高效课堂模式”。也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在“临帖实验”阶段推崇的课堂“帖子”。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有专家称杜郎口的课堂应属“展示课堂”,课堂强调人人展示、个个精彩,其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杜郎口模式的教学特点,即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落实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

   杜郎口模式的价值体现在,给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两大关系问题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定位,即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在“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的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课堂效益低下等常见问题,一举突破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桎梏,同时破译了教学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山东昌乐二中

    省昌乐二中,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创办于19597月,现拥有一所分校、158个教学班,8800名在校生,652名教职工。为改变“死”的教育为“活”的教育,从2007年开始,昌乐二中着力打造“271高效课堂”,立足于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课堂为“圆心”,以自主探究为“半径”,画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大圆”。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立足课堂的实然目标,追求教育的应然目标。他们以为仅仅追求高效益仍然是短视行为,还必须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的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0+30+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和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山东兖州一中

兖州一中创建于19439月,现有67个教学班,近4000名学生。学校分校本部、幼儿园两个教学区,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课堂教学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高效课堂建设示范学校等。

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最终变成“。”。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概括起来,准确地说,循环大课堂是“一课分两截(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一课分六段”, 因而循环大课堂又称为“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其中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循环大课堂的“展示+预习”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循环大课堂具有两大特点:问题前置、学习前置。

 四、江苏灌南新知学校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简称新知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创办于2001年,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现有小学生五百名、初中生100名;教职员工140名,其中教学人员86名。学校坐落在灌南县城东郊,占地50余亩。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以学生“学”为本,创设了“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新知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学校副校长徐辉介绍说,新知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视其为走向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素质。

新知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交流的。“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新知,学习不仅指发生在课堂上,他们把学习延伸到校园。在新知的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的激情表演和公开展示,间或学生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新知课堂学习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状态和品质上,而不在“众声喧哗”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应植根于他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喜爱,以及作为一个明天的社会人的责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种外力。

五、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天卉中学位于河北省的最北部,全国唯一一个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围场的一个乡村小镇上。学校建于2003年。现学校占地面积52亩,现有学生1500人,教师80人,是我一人独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排课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六步”,分别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等,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六、辽宁沈阳立人学校

沈阳立人学校始建于19965月,是一所法人、校舍、人事、财经四独立的全日寄宿制私立学校。拥有58个教学班,3540名学生,24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152人。

1.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学生自我价值展示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整合教材形成知识导图为突破口,从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编制学习导图结束,实现“整体大循环”教学,构建“整体教学系统”,整体教学系统的特点是“整体整合”。

2.结构。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3.整体整合。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整合教材: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参照其它版本的教材内容,关注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根据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实际出发,打破原教材的结构,绘出学科、学期、单元、课节知识导图。按照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制定出学年、学期、单元和课节的教学目标及进度,整合成新知识体系。要求教师依据课标→整体把握教材→整合教材→形成新单元,绘制知识导图。

整体呈现:教师将知识整体以知识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拆卸,细致学习研究每个知识点。

整体组合: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行整体组合,形成学习导图,与老师呈现的知识导图相互印证。

整体包干:明确教师“课题式”教学责任,实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系统的包干,实现教师的跨学年贯通式教学,培养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体验收:根据单元知识导图,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经过复习、训练、单元监测验收,试卷分析、总结、纠错、归纳,编制出单元知识导图。

4.导、学两案。如果将课堂教学视为一项工程,导学案就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图纸。导学案中含有教师的“导案”和学生的“学案”。导案是教师的导学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做到两案呼应,相互印证。

5.“124”模式。“1”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自学课”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验收课”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

“整体教学系统”课后还通过整体验收、整体评价与整体反思。当然124模式仍然是处在发展和变化中的模式,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从而获得“功”、“效”、“果”合一的整体教学功效。

七、江西武宁宁达中学

创建于2001年的宁达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到目前为止仅有8年多的办学历程。学校占地138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基本教学设施齐全,有15个班级860名在校生,教职员工66人,专职教师43人。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涵了三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也就是自主学习、发展交流、反馈测评。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堂指南”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然后解决“课堂指南”的预学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记号,提交全班交流时解决。

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效率与质量就存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尤其突出“弱势”学生,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反馈测评阶段,反馈测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子之间“一对一”来进行。教师正是利用这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学情调查的。测评同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对于测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直接帮扶,也可以指派小组长、课代表、班长等实现对弱生的帮扶。

1.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2.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教师助理”,负责指导并解决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

3.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有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教师上课前,把“课堂指南”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

4.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的展示课就是“还”这个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把“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宁达还注重“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5.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6.课堂不是简单的一个“还”字,他们通过课堂开放这样的形式,注重落实课堂效果,这个过程叫当堂测评。在宁达的课堂上,测评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通过组员对组员“一对一”的形式完全可以实现。

7.对于测评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假如课上有时间,教师一般会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解决,如果时间紧张,则把“问题”留给小组长,课后让小组长帮助解决,他们把这个步骤叫做“捻针尖”。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帮助别人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而对于存疑的学生就是能力的升华。

八、河南郑州第102中学

郑州102中学是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国际夸美纽斯协会成员学校、教育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学校、教育部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央电教馆“交互式电子白板”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示范学校、全国教育改革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校、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校等。现有44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教职工220余名。

1.理念。“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价值是“安全和合作”,即心理安全、人格安全、话语安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预习:课前预习、课堂预习和释疑;展示:组内的小展示与全班的大展示;调节:利用郑州市教育局“调节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达标:当堂学习的小结、检测、知识达标和正向评价。

2.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和路线图,102的导学案要满足“三化”,即层次化、多元化、人文化。层次化是知识与问题的呈现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多元化是加入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渗透,提升学校的学科整合能力,培训学生的交叉思维方式与习惯。人文化是把知识渗透人文背景和人文元素,让知识鲜活起来,特别是针对中等学生来讲效果十分明显。

3.机制。问题的即时性反馈与处理机制,学校针对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每周由备课组长把“问题”汇总至教科室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把梳理出的问题以小课题的方式分解到备课组,让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时进行探讨研究,营造一个时时在教研、处处能教研、人人会教研的管理机制。为把课改引向深入,学校还实施了“四步”措施:一是专家引领,依靠校内外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的引领和培训;二是学校不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技能培训,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三是做好集体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上下功夫,备好课;四是上好年级的研讨课,学科组集中力量听课,指不足,定措施,帮助上课教师完善课堂设计。

4.问题即课题。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是他们课改中的亮点。小课题是“做”出来的学问,行动才有收获。行动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小课题具有“小、快、活”的特点,立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部课题都来源自鲜活的教育教学现场,具有指向性强、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小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教师在由问题到课题的轮回中与教科研亲密接触,热情相拥,最终品味、享受教科研带来的幸福滋味。

5.评价。“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演员”变“导演”: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 “一言堂”变成“百家鸣”。如今在102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知识的生成和心灵的成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一言不发被动接受变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体验和感悟。

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是铜陵市首家民办全日制学校,创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150亩,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现有专业教师近百名,学生1400多名。

1.功能。“五环大课堂”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

2.解构。“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

3.操作原则。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4.课程。“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高效课堂“新九大范式”学校简介

范式一: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学

学校简介

   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是宜川县唯一的高级中学。1978年被确立为延安地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20037月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69月更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37658平方米,现有9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30名,有教职工377名。

   近年来,学校坚持“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积极探寻符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努力使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到学生的生命世界,着力构建以“自主课堂”改革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和以“自主管理”改革为核心的生本德育。学校充满了生命情怀,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教育品质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文理科平均成绩、总评成绩等六项指标七年蝉联全市各县区第一。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接近百分之百,达99.8%

教学模式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把“自主学习、反馈展示和检测落实”作为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让学案贯穿课堂的始终,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对抗、检测等形式,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师生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状态,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领路人,客观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学生沐浴着绿色生态的阳光雨露,在自主课堂里逐渐学会学习、体验快乐学习,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大幅攀升。

范式二: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

 学校简介

   阳泉市第十二中学校位于美丽的桃河之畔,是阳泉市矿区教育局直属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建设的单办初中校。学校始建于1968年,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65人,初级职称27人,省级优秀教师16名,市级优秀教师23名,教学班级26个,在校学生1400余名。

  学校励精图治、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追求卓越,逐步将环境教育观、学生自主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决策和实践中,在建设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文化力的同时,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修身立人的共同追求。几年来学校曾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全国优秀现代学校、阳泉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集体、阳泉市办学质量优质学校等荣誉。

教学模式

“三段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为突出教学活动的螺旋式发展的特点,在时空上划分为三个阶段突出教与学的完整性、延续性和提升性,即课前、课中、课后。“五环节”是指在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按“预习质疑——认定目标——交流探究——梳理小结——达标反馈” 完成教与学的活动。预习质疑就是要在学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的自学生成课堂问题,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认定目标是在预习质疑的基础上,学生在思维上产生认知冲突,对新知的学习明确方向;交流探究就是通过对学、群学、展示等合作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梳理小结是课堂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建构知识网络,留足学生自我反思和完善学案的时间;达标反馈就是通过评价来强化和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而保证课堂的实效性。

范式三: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

学校简介

    德州跃华学校是由德州跃华集团投资兴建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占地269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学校自2000年正式招生,现有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00余名,教职工480余名。

  办学十几年来,“跃华人”秉承“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针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8项,市、区级荣誉若干项;先后有百余人次获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教学模式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以整体设计为指导思想,以高效课堂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从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优化。核心是“整体”,是在“整体”中,用“整体”的方式,进行“整体”教学。它有效地解决了高效课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学习方式优化后,一课一学所带来的进度缓慢、知识零散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将细碎、零星的知识内化为一个立体网状的整体认知结构,通过联系与规律让知识组块存在于学生头脑之中,并能“自由出入”,变的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

范式四: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前景学校

学校简介

   前景学校坐落于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昆山,由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投资创办,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共计6千余名师生。集团下辖昆山开发区前景学校、花桥前景学校、蓬朗前景学校三所分校,是昆山市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教育”,现有教师236人,学生多数是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外来务工子弟的子女。

    十年至真教育让前景学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同义词、代名词—— 中央教科所称她“教改先锋,育人模范”、“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校”,清华大学唤她“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示范基地”,中央教科所毕诚叫她“新生代城市人的摇篮”……

教学模式

一托N组合课堂

   组合学生,“分组、分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组合课时,变传统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填鸭式霸权课堂为先“自学”后“合作”最后“反馈”的开放、民主课堂,还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组合班班,老师为两个班或四个班(X个班)的学生创设一个强大学习场,进行组织、激励、点燃,让学生从自己的起点出发、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组合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年级组、学科组集体智慧,通过建设教师小组,实现教师之间的帮扶。组合师生,任课教师与学生结为学习共同体。组合课程,其一,注重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知识整合,变学习了解知识的点为全面构建知识网络;其二,把每一个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作为第一资源课程来开发利用,从而达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组合时空,创造适合孩子的学习生活文化场。组合家校,学校教育思想引领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建设年级家长小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改革中来,从而使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范式五】:湖北荆州市北门中学

学校简介

   北门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荆州小北门外荆州大道67号。校园面积108亩,现有专任教师215人,在校学生3249人,49个教学班,是一所以高中为主体的区直完全中学,始终坚持“用美的教育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公民”的办学思想。

   2009年,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三年多来,北门中学教师为全国各地来校考察的400多所学校15000多名教师作了上百场报告,执教示范课1000多节;80多名教师应邀赴广东、云南、辽宁、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市40多所学校讲课讲学。受到《中国教师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湖北电视台、荆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连续报道。

教学模式

“生本·自主”

   建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课堂,2009年以来,通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将“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划分为新授内容的“新授课”、基础达标的“训练课”、阶段总结的“复习课”、试卷评讲的“评讲课”,四种课型构成了“以学为主,先学后讲,学练结合,自主生成”的“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情和教师自身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科学组合,打造灵动的课堂,均衡配置课堂的学科深度和教育广度。这样的课堂改变了师与生的地位,改变了教与学的立场,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改善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动态结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狂欢”。

范式六: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学

学校简介

    唐山六十八中始建于1959年,复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2250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589.11平方米,是古冶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905人,教职员工88人。    

  几年来,学校以“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甚至更好的教育”为宗旨,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大胆创新,使学校呈跨越式发展,成为古冶教育的一个品牌。仅20119月到20129月就有浙江宁波、河北三河、秦皇岛及本市54中、52中、丰南、迁安、乐亭、路南区、路北区等兄弟学校3000多人到校学习。

教学模式

动力课堂暨“非常6+1教学系统”。

    动力课堂由一个模式(即激情五步高效课堂模式)和六大动力系统组成,称之为“非常6+1教学系统”。正是这个系统的无缝对接、环环相扣,才使六十八中的高效课堂动力十足,最终实现课堂的自主、自动、高效运行。激情五步高效课堂模式是由六十八中“三三四自主合作课堂模式”与“五步三查模式”相融合,逐步提炼、演化而来的各学科通用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课堂分为个人自学、合作学习、展示提升、梳理强化、达标测评五个基本步骤。激情五步(舞步)预示着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动力,还充满着快乐和幸福。六大动力系统包括“五维三级课堂评价系统”、“三七二一立体管理系统”、“班魂、组魂建设系统”、“互动交流系统”、“校园反思系统”、“自动运行按钮”六个部分。

范式七:河北省沧州市派尼学校

学校简介

   派尼学校位于沧州市永济西路,占地153亩。派尼学校由河北省青联委员、沧州市十大科教功臣张润军先生投资兴办,现有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一所从幼儿园大班到高中的十三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制学校。

   学校拥有中小学28个教学班,共计1280名在校生,134名教职工。派尼以人为本,重在学生发展,以特色教育为切入口,探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途径,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连续几年,派尼学校荣获“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平安校园”、“文明学校”、“绿色校园”、“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学模式

 “双基”、“四课型”。

   自然课堂是“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固化科学的学科思维”为主线,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旨的高效学习课堂模式。

   自然课堂实现了两个弱化、两个强化,即:教学之间,弱化教,强化学;学习之间,弱化学,强化习。在兴趣的引领下、借助教师的指导,通过导学课、共享课、训练课、提升课四种课型的学习,经历了由方法培养到习惯养成,最终实现思维构建的目标,从而达成学习力的提升。同时,学习也成为一种兴趣、方法、习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思维的构建成为一种自然的习得。

范式八: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学校简介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创建于1947年,原名番禺大同中学,是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白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学校承办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目前已经形成系列化的办学规模。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1683人,教职工152人;初中部白云区景泰中学现有19个教学,学生882人;小学部白云区集贤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23人。

  环境幽雅的生态校园,以人为本的生态管理,博雅优秀的师资队伍,民主开放的生态课堂,纯朴自信的阳光学子,优秀超群的教育成绩……在这里,完善的硬件设备与浓郁的人文气息紧密结合,绿色意韵的校园环境与生态教育思想下的人融为一体,“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是广州市第八十中人永远追求的目标。

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用生态学原理去审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因素之间相互依存所形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称为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遵循学生身心、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平等、互助为管理前提,让师生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生生、生本等多元的互动,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激扬生命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发展,形成了小学部的“生态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初中部的“生态互助”课堂教学模式,高中部的“生态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三个校区一校一品,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范式九:安徽省泗县灵童学校

学校简介

   泗县灵童学校是泗县首家创办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寄宿制民办学校。1997年从泗县小灵童幼儿园起步,三易校址。2002年创办小学,2005年创办初中并迁址泗县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现代化,高标准,规范办学的一流学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科研)课改上档次”的发展战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教学成绩连续多年上台阶,领跑着当地教育的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关爱留守儿童未成年人先进单位、安徽省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宿州市文明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教学模式

“童本课堂”教学模式。三型、四块、六步、一清。

   “童本课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童为本、以学为本的课堂,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快速通道,以快乐高效为中级目标的新型课堂。“童本课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发展儿童,即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围绕儿童的发展。“童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三型、四块、六步、一清”。“三型”指三种课型:童本预习指导课、童本合作探究课、童本巩固提升课。“四块”指导学案编写四大模块:学习目标、预习指导、课内探究和当堂检测。“六步”指课堂操作的六个环节:一是出示课题,明确目标;二是分发导学案,独立学习;三是小组探究,生成成果;四是小组展示,教师点拨;五是组间质疑,穿插巩固;六是当堂检测,落实目标。“一清”是指“堂堂清”即每节课结束时,学习对子间评价,梳理重难点,整理纠错本和笔记进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