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名医李杲祖上是宋朝边关大元帅,后代却以名医行天下

 谭论古今 2020-11-03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李杲自幼资质过人、酷爱读书、性格沉稳。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们也都是崇文好读之人,与当时的名流雅士有密切的交往。他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富有钱财,关于李家富冠两路的原因,古代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李东垣的祖父本来是读书人,谈不上富裕,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成为他们家族史上的转折点。一天,李东垣的祖父在家里夜坐读书,突然打屋子里西边的地面上冒出来一个美女。李东垣的祖父当时并没有害怕,还和这个清秀的姑娘聊了起来。两个人越聊越投缘,姑娘也就越发地靠近,以身亲近李东垣的祖父。眼看姑娘越来越主动,李东垣的祖父就说,这不可以,我们俩聊天可以,但不能越过界限。这姑娘被说得很不好意思,就要钻回地下去。这时,李东垣的祖父好奇地问:“我们聊了这么半天,您到底是哪路神仙啊?您能不能给我留一个姓名?”姑娘没有开口,只是提笔写了一句话:“许身愧比双南。”(《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清·陈梦雷)李东垣的祖父一看,觉得这个话挺深奥,没理解是什么意思,这个事就暂告一段落,姑娘也就回到地下去了。

  后来李东垣的祖父看古书,读到杜甫的一首诗时,发现了类似的诗句,这才明白:“双南”其实是指双南金。双南金在那个时代指的是价值可以翻倍的、成色特别好的铜,后来就代指金了。这个姑娘当时只写了“双南”两字,落了个“金”字。李东垣的祖父恍然大悟,她说自己是金子啊。于是他就在西边这块地上开挖,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发现一个大筐,筐盖子上有块石头压着张纸条,上面写着:“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意思是说,这一筐金子是给你们李家的,你们李家的孙子将会以医术名扬天下。从此,李东垣家就富了。

这显然是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不过通过现代医史文献工作者的考古和现场访察,人们发现,李东垣家的祖上是宋朝的边关大元帅,当时派驻在西边,防止西夏的入侵。他死在边关上以后,几个儿子就搬到了河北真定这里居住。现在在陕西省的黄陵县,还找到了这位李大元帅的墓葬和墓志铭。一个边关大元帅,家里有钱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一个宋朝的边关大元帅生活在金国的土地上,不得不面临一个身份上的问题——你来自于敌对国家。所以李东垣家对自己祖上的身份是隐瞒得很深,从来不向人提起。当地人不知道内情,对李家为什么如此有钱又充满好奇,所以才有了这种传说。说不定,这个传说就是李东垣家族内部编出来,故意来混淆视听的呢!这也说不定。

  李杲虽生在富贵人家但生活严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他性格严肃,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从不开一些低级趣味的玩笑,也从不参与那些风流俗事的讨论,为此,与他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便设了一个饭局来考验他。饭局开宴后,李东垣如约而至,大家都心怀鬼胎地看着他。过了好一会儿,门外款款走进来几位貌美如花的歌姬,坐在大家旁边——更确切地说,是围坐到李东垣的身边。有个人使了个眼色,几名歌姬就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那样,开始亲近李东垣,和他开玩笑,甚至拉扯李东垣的衣服。文献记载“使妓戏狎,或引其衣”(《东垣老人传》)。那么东垣是怎么做的呢?只见李东垣忽地一下站了起来,开始怒斥这些歌姬,不但怒斥,他接下来还做了一件事,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李东垣就势把歌姬拉扯的这件衣服脱了下来,“解衣焚之”,点把火就给烧了,然后穿着小褂扬长而去。他竟洁身自好至此!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在李杲二十岁时,母亲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后因众医杂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医而痛失生母,于是立志学医。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李杲求医心切,不惜离乡四百余里,捐千金拜其为师。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学,益加阐发”,名声超出老师,成为一代医家大宗。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处方。经过多年临证,李杲的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医来看待。为了研究一些疑难杂症,他常常不思饮食,不舍昼夜,追根求源,为百姓摆脱疾苦。明之的医德和医术真真是相匹配的,令人肃然起敬。

  在医学方面,李杲主张脾胃论。李氏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突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也。”意思是说,元气虽然来源于先天,但又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不断补充,才能保持元气的不断充盛,生命不竭。从而进一步深入认识到脾胃之气与元气的关系,认为胃气是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人身之气的来源不外两端,或来源于先天父母,或来源于后天水谷。

  所以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平日里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一日三餐都要按时进行,夏日不喜饮冷,不得贪凉喔!

  好啦,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啦,感谢您的观看!

  不要忘记关注我们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