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垣说:从医著书实属无奈

 369蓝田书院 2018-02-16

导读:从2017年2月1日写了第一篇解读东垣脾胃论的文章,到现在整整一年过去了,总共写了12篇解读《脾胃论》系列的文章,很多人对于《脾胃论》可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书的作者李东垣也有所耳闻,金元四大家之一嘛。除此以外估计就不知道了。今天主要跟大家谈谈东垣先生是一步一步走上从医著书的道路的。



东垣本名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河北真定人(今正定)人,东垣本是真定的古地名。


幼年愤而学医,实属无奈之举


东垣年轻时候,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史书记载: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资雄乡里。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金史 李杲传》


可见祖上很有钱,是真定的豪绅,养着一群文艺界的大咖,所以东垣的启蒙老师也是相当了得:王从之、冯叔献,二人都是翰林院大学士,都是当时的名士,所以称为“内翰”,就好比现在,人家问你老师是谁?你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是老舍,是莫言。哈哈,你想想别人会怎么看你?



后因母亲王氏患病,乡里医生治之不效,温凉寒热,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遂痛下决心: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后听说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法。

——《东垣老人传》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讲的是李东垣的母亲生病了,当地的名医看了遍,各种药都吃了,还是死了,但是到死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李东垣痛下决心,要学好医,遇到真才实学的名医一定要跟他好好学。后来听人家讲易水的名医张元素非常厉害,于是东垣就花了很多钱求学,学了好几年,有了收获。


李东垣在自己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的序言当中也讲了这个事情: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


古时候,10岁为幼,15岁为童,20岁曰弱冠,东垣是幼就跟张元素学习,学了好多年,学成时候估计也就十七八岁。可以说早年东垣学医实在是无奈之举,庸医太多,眼看母亲生病都搞不清楚是什么问题就那么不明不白去了。这点跟近现代很多人很像的,鲁迅早年去日本学医动机不也是如此,看着父亲三十几岁就得水肿病(肝硬化腹水),请了当时的名中医怎么治都治不好,拖了一年多,撒手人寰,人财两空,于是后半生成了坚定的中医黑,写了很多文章黑中医,典型的文章可以看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是没有学成,东垣是学成了。



但是东垣学成归来以后,并没有干医生,“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为医”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元好问说他:家既富厚,无事于技,操有余以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士大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屈降,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


医在古代地位不是很高,有钱人还是要做官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东垣也一样,“进纳得官,监济源税”,花钱买了个官做做,主业在当地地税局上班,一般小病不看,危急重症了,来求他,他才出手搞一下。



疫气盛行,一战成名


前面讲了,一般的小病东垣是不看的,危急重症他才出手,没想到地税局上班几年,还真的碰到大病了。


《东垣试效方》记载:“泰和二年(1202),先师以进纳监济源税,时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体重,次传面目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张县承侄亦得此病,至五六日,……终莫能愈,渐至危笃。或曰李明之心存于医,可请治之。遂命诊视……。先师曰:……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面为肿盛……。遂处方……,服之良愈。……凡他所有病者,皆书方以贴之,全活甚众。时人皆曰:此方天人所制,遂刊于石,以传永久。


讲的是东垣22岁那年,还在税务局上班呢,四月份突然有个传染病流行起来,得了这个病的人,开始觉得有点恶寒,人体沉重,然后头大脸肿,眼睛都睁不开,咽喉肿,呼吸不畅,喘。当时人称为“大头天行”,这种病传染的很厉害,亲戚来探病的都被传染了,传染了就死。直到县令的侄子也被传染了,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了,有人出主意说,李东垣医术高超,可以的。所起请来了李东垣,李东垣立了个千古名方:普济消毒饮子。救了大家,一战成名。


就跟03年非典之前,大家都不认识钟南山一样,他也就在当地有点名气,03年非典来的时候,一下子弄的钟南山家喻户晓。云云。。。。

虽然这个时候东垣名气很大了,但是专业思想还不稳定,还没说就一定干医生,照样还是税务局上班才是正业。


直到。。。。


大梁之围与《内外伤辨》


都说李东垣是金元名医,为啥是金元,因为他生处金元混战年代,前半生是属于大金国的,但是人到中年,金就被元灭了,于是他又成了元朝子民。据史书记载公元1211年,蒙古元兵大举进攻大金,东垣那年31岁,没过几年,大金的领土基本都被蒙古大军横扫了,东垣老家真定也被占领了,1214年金宣宗受不住了,南迁都城到汴梁(今天的河南开封),东垣老家被占领了,于是也跑到汴梁。


《东垣老人传》说“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讲:“往予在京师,闻镇人李杲明之有国医之目,而未之识也。


可见东垣逃跑到了新都汴梁以后,也要生存吧,开始以看病为营生业务。效果很好,大家都说他是国医大师,说起来没有不认识的。


可怜逃到汴梁,过了些年新都城又被元兵围了。史称“大梁之围”,这个事件很有名,因为死了很多人,号称百万,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的第一章就介绍了这个事情,也讲了当初写《内外伤》,就是受这个事件的刺激。



《内外伤辨》:“向者王辰改元(1232年),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踪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两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凡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困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非惟大梁为然,远在贞佑、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医者或用发表,或用攻下,俄尔变结胸、发黄,调治差误,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



东垣看到大梁被元兵围了半个月,半个月解围后,都城的人十有八九都生病了,病了就要死,每天大家把城里的死人尸首送出城门,多的每天两千人,少的也不下于一千,三个月死了上百万人,东垣说不只是大梁之围,前面的贞佑之围,东平之围、太原之围,哪个不是解围之后死了不少人,罪魁祸首在于庸医不知道病因,这根本不是伤寒病,非用伤寒的方法又是发汗解表,又是通腑攻下,导致了这些人的枉死。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内外伤辨惑论》,告诉大家这种情况是饮食和劳役造成的内伤病,不是外感病。


所以《内外伤辨惑论》本来就是李东垣看到大梁之围,三个月死了上百万人的惨状,又联想起前面其他几个城被围之后也被庸医误治死很多人之后,写的一篇文章,告诉大家怎么辨别内伤还是外感的。


这篇文章16年后被范仲淹的后人范尊师看到,鼓励李东垣,说这么好的文章能救人的,为啥不出版,不宣扬,救救天下苍生呢,当然这是解放后的后话了。

见《内外伤辨》李东垣自序: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菱谷变迁,忽成老境,神志既懒,懒于言语,此论束之高阁十六年矣。昆仑范尊师曲相奖借,屡以活人为言。。。。。


壬辰之变与专事于医


李东垣真正开始专门从事看病营生为业,就是做个专职医生,其实已经是到了52岁,就是1233年,大梁之围之后的两年开始的,因为大梁之围的第二年,大梁守将崔立发动兵变,投降蒙古元兵,于是大梁的人都成了俘虏,好多高官子弟、儒士、工匠等都被押解到北方的内蒙、山东、聊城等地,李东垣也在城中被俘虏了。史称“壬辰之变”也叫“壬辰北渡”



《医学发明》序称:“北渡后,专事于医。”


 李东垣这个时候选择以医为业,实在是形势所逼。要知道蒙古军队凶暴异常,在攻城拔寨的过程中,若遇到顽强抵抗,城破之后,经常屠城作为报复。但是会留下一些有用的工匠、医生。行军打仗,生病和创伤的很常见的事情,医生还是必须要有的,李东垣这个时候也有名气,专业从医是顺应形势,能保住个小命。想来早年学的手艺,竟然在后半生派上了大用场,开始的副业,成了主业。


后来东垣十几年就一直在外地漂,一直到了元乃马真皇后三年甲辰(1244年)方还乡真定,《东垣老人传》称:“至甲辰,还乡里。此时距壬辰北渡己12年之久。

1247年在原来那一篇《内外伤辨惑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把它变成了一本书。这个时候已经是晚年了。

后来又过了两年,李东垣觉得自己那个《内外伤辨惑论》写的还不够全面,于是又增加了一些内容,1249年写成了《脾胃论》。


脾胃论元遗山序:明之既著论矣,且惧俗蔽不可猝悟,故又著《脾胃论》丁宁(嘱咐)之。

元好问这个序写的很有意思,说的很形象,是害怕说的不清楚,那些俗医又看不懂,就又叮嘱了一些内容,成了脾胃论。


又过两年1251年卒。晚年还带了几个很优秀的徒弟,其中有一个叫罗天益,写了好几本书,像《卫生宝鉴》,《内经类编试验方》。还在东垣去世之后,出了两本书写的东垣的名字《医学发明》、《兰室秘藏》,虽然写了老师的名字,但是恐怕是出之罗天益之手。


  结语: 东垣早年学医,愤而不平,出于无奈,但是没想到早年重金学的这个手艺,后半生竟然派上了大用场,避免了自己像其他王孙贵族一样在战争中泯灭的结局。

           学习一个医家的著作和学术思想,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不寻常经历的十分有必要的。东垣的成功:个人聪颖,家庭殷实,动荡的局势缺一不可。有些成功是无法复制及模仿的。(完)

                                 


         参考文献:《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兰室秘藏》、《壬辰之变对李东垣身份、地位及学术思想的影响》、《李杲脾胃学说形成与发展动因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