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集 | 中秋将至,寻找那只捣药的仙兔

 全现在APP 2020-11-03

全文共 1483字,阅读大约需要 2 分钟

中秋将近,年初开始的疫情正在慢慢退去,熟悉的市井繁华借着节日气氛又回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只传说中在月宫为嫦娥捣药的仙兔在这不寻常的一年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期盼。

9月24日,辽宁省沈阳市,为迎接中秋节某商场推出“发光巨兔”艺术展。5只高约5米姿态各异的巨型月兔出现在广场上,引发过往路人争相拍照。图片:CFP

在许多文化的古老传说中,兔子都是神兽之一。在希腊神话中,兔子是阿佛洛狄忒的诸多化身之一;在美洲原住民阿尔冈昆人的的崇拜中,他们相信是兔子在一场大洪水之后重新创造和整饬了世界的秩序;而一位从事前基督教时期盎格鲁-撒克逊宗教研究的学者指出,在盎格鲁-撒克逊诸神中,月亮以及“月之偶像”是一位身着兜帽,有一双野兔耳朵,腹前持一面大圆镜的女性。

在东方文化的传说中,人们普遍认为月亮上有只兔子的图案。

9月18日,韩国首尔,民众戴着口罩欣赏人造月亮,该装置在中秋节前向民众传递希望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图片:CFP

在印度的佛教传说中,兔子为让一位祭司果腹而舍身投火。而祭司不是凡人,却是神明佛祖的化身,在兔子投身火堆的一刻,火焰没了,兔子落入佛祖的双手。为纪念兔子的功德,佛祖把一座山碾成汁,把汁涂抹在月亮上,画成兔子的形象。

在中国的神话中,兔子则是一只在月宫中为嫦娥捣长生不老药的神兽。民间依此创造了兔儿爷手持捣杵、身骑瑞兽的形象,祈望健康长寿,免除疾病。经考证,月兔的形象,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一弯新月上除了一只蟾蜍还有一只兔子的形象。关于月兔的文字记载,则早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就已经有了描写。

“月光马儿”,中秋节人们祭拜月亮时,所供奉之纸像。图片:网络

清晚期,泥制兔儿爷。清宫旧藏。兔儿爷又称“彩兔”,基本都是泥塑彩绘而成。此兔儿爷以文官形象出现,头戴官帽,身着官服,手持捣药杵,一手托住官带,侧身骑在梅花鹿上。兔儿爷端坐在梅花鹿上,因“鹿”与“禄”谐音,借指“俸禄”,进而引申为官职,表达了人们期盼官运亨通的意愿。兔儿爷为中秋节的传统玩具,源于中国传统的祭拜月神的活动。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玉兔,玉兔捣药为天下百姓治病去灾。图片:故宫

9月20日,广州,街头店铺悬挂的中秋节灯笼。图片:CFP

中国的月兔在月亮上捣药,而在日本文化中,月兔则被描绘成是在捣年糕。所以他们的中秋习俗是供奉和吃一种将糯米捣烂做成的甜点——月见团子。据说韩国过中秋也是类似日本的习俗。

日本一家网站销售的“月见团子”。图片:网络

在今天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全球不同文化间也不再各自孤立的时代,不管人们身在何处,不管各地的习俗是是吃年糕还是吃月饼,中秋都是人们为了庆祝一年的辛劳终有收获、与人分享收获的喜乐的时候,是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愿来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时候。希望经过大半年和疫情的战斗,全球终能彻底战胜病毒,回到祥和、开放的正常生活。

中秋快乐!

9月23日,新加坡,唐人街南桥路上挂起彩灯,迎接中秋节。图片:CFP

9月26日,越南河内民众庆祝中秋节, Hang Ma街道变成临时市场,出售中秋主题礼品。图片:CFP

香港康文署9月8日证实,因新冠肺炎疫情关系,今年在维园、大埔海滨公园、青衣公园和尖沙咀文化中心举行的中秋彩灯会及灯展将会取消。图为2019年中秋节维园彩灯会资料照片。图片:张炜(香港分社)/中新社

9月17日,韩国仁川,卫生官员在市场和购物区消毒 ,以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中秋节来临,韩国政府放宽了因疫情而对一些商业场所设置的限制。图片:CFP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