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宁:田半井的传说|故事

 作家荟 2020-11-03

陈济身:牛皮不是吹的|随笔

文/王安宁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地处渭河北岸的渭南经济开发区,有个叫大田的村子,相传战国名将白起曾在此驻军,因之得名白寨田村。后因周围又有其它田姓人建村,这个村子规模大,就叫成了大田村。这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和《聊斋志异》里相似的狐仙故事。

古时候,大田村有个田姓老汉养了几只鸡,一家人就凭这几只鸡下蛋换钱维持柴米油盐。谁知附近一只馋嘴的狐狸盯上了田家的鸡,一连几天夜里被咬死了几只。田老汉发怒了,找来一只捕野物的铁夹子,暗暗隐藏在鸡架下,上边放了一只斑鸠做诱饵。

这天晚上,那只贪吃的狐狸又来偷鸡,结果被铁夹子夹住了。睡梦中的田老汉被一声响动惊醒,紧接着传来了狐狸痛苦的呻吟声。他赶忙披衣起来,从门后摸了一个铁鍁,近前一看,偷鸡的狐狸被牢牢夹住了一条腿,鲜血已经染红了铁夹子,任凭其怎样挣扎都毫无作用。

田老汉拿起铁锨,正欲将这只害人的狐狸拍死,却发现这是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狐狸。只见那狐狸正可怜巴巴地望着他,像似在说:你饶了我吧!我这也是为了孩子呀。

田老汉动了恻隐之心:它也是一条命呀!再说还有一窝嗷嗷待哺的小崽!也许它是真的找不到其他吃的东西才来偷鸡的。想到这里,他双手使劲掰开夹子,眼看着受伤的狐狸一瘸一拐地逃走了。田老汉看得真切,那狐狸逃走前,还深情地回过头来望了他一眼。

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田老汉渐渐老了,一家人嘴里省、穿衣抠攒下点钱,让他的儿子去四川做生意,期望着借此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谁知不到一年时间,儿子不但钱没赚到,连带去的老本都赔光了。四川待不住了,儿子只好沿途乞讨,踏上了回家之路。

有一天,这小田一直没讨到东西吃,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两眼发花腿发软。实在走不动了,就昏倒在了附近一个长满茅草的空院内。有个路过的讨饭花子告诉他,这是村上一位财主废弃的花园,经常闹鬼,没人敢住。

人都饿得走不动了,还怕什么鬼?小田没管那事,随身一倒,躺下就睡着了。半夜时分,他迷迷糊糊听得耳边风声呼呼,一股阴森之气扑来。紧接着顶得结结实实的门不知怎么开了,只见一妙龄女子款款走来。小田吓得不由“啊”的一声惊叫,那女子观见屋内有人,又急急退了出去。就这样,小田又似梦非梦地睡着了。

一个讨饭的,能有一片栖身之处已经不错了,那里还说得上怕不怕,再说,他也确实太累了。第二天晚上,小田还是睡在老地方。又是夜半时分,那妙龄女子照旧来了。她看见还是前天的人,就轻手轻脚走了过来。睡梦中的小田似醒似睡,心中既有些害怕,又有些迷恋那姑娘,迷迷糊糊中还与那姑娘温存了一番。

到了第三天,不知怎么小田竟盼着天黑,渴望那姑娘晚上能再来。这天晚上,那姑娘不但来了,还给他带来了许多好吃的。看他吃饱喝足了,就领着他向外走去。小田这时候也不管她是人是妖了,你还能把一个要饭的怎么样?

小伙子跟着那女子开始是走,后来变成了跑,再后来竟飞起来了。不知飞了多远,最后掉到了一个半截井里。井里边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和他一起飞的女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踪影。黑暗中他下意识四处乱摸,想设法爬上来。却感觉周围都是银子騍状的硬东西,敲一下,有金属声。他顺手拿了一块,跌跌撞撞从井里往上爬。

出得井来一看:果真是银子騍!用牙一咬:没问题!他心中暗喜:我发了!他早年听父亲讲过救狐狸的故事,这是先人当年放走那只哺乳狐狸积下的德。这叫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今天报在我身上了!当他确定这是真的时,仔细一看,那井就在自己睡觉的园子里。这才想起找些树枝茅草,把井口掩盖起来。

后来,他用井里的银子买这所废园子。因久已荒芜,加上又经常闹鬼,无人敢要。主人见有人买,巴不得赶紧卖了,所以没费多少口舌就办妥了。接下来他开商号、做生意,一切都顺风顺水,没有几年就成为渭北有名的大财东。人们只知道田家生意做得好,没人知道他家发了暗财。

多少年间,他用银子从来都是自己亲自去井里取,连他本人也说不清取了多少银子,但半截井里的秘密他没敢告诉家里任何人。他只知道用的时候来取就是。这井里的银子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岁月荏苒,当年的田家小伙子慢慢变成了老头,下井已不再方便。他想,半截井的秘密该告诉儿子了。一天深夜,他把儿子叫到跟前,避开所有人,偷偷把儿子领到园子半截井前,将多年的秘密说给儿子听。然后要儿子下去取一颗试试。谁知儿子刚一到井底,就发出惊悚的怪叫声。不但不见银子踪影,还差点被毒蛇咬伤。

爬上井来的儿子,惊恐未定的讲述着井下的可怕状况。父亲一听根本不信:怎么可能呢?我几十年都是这么取的,哪见过毒蛇?莫不是儿子第一次太紧张了?父亲不信,坚持自己亲自下去一趟。结果下得井里的父亲也怪叫一声,两手空空爬了上来。这才相信田家命里只有半井银子的福报,田家至此气数已尽。

这田家的儿子仗着家里有钱,成天不务正业,欺男霸女,吃喝嫖赌抽样样占全。家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这般糟蹋。田老汉死后,田家很快便衰落了下去,只留下“田半井”的故事在民间一代一代流传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